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3篇

(一)

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产权不明晰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脱节,没有足够的资产完整性,在资产产权关系上也是模糊不清,没有将非经营性资产产权和经营性资产产权界定清楚,对设备的保养互为工作没有到位,特别是在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资产时,时常会发生侵害非经营性资产产权的现象,有着非常严重的产权纠纷问题。在整个转移过程中,往往没有梳理清楚受让方和转让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盲目的转移了所有权,导致非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被受让方得到,然而责任和义务却没有进行转移,受让方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1.2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盲目购进

学校资产的盲目购进是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扩招、合并的推动下,通过贷款置地上千亩,用来完成对新教学楼的建设。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说,在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向多家银行贷款。

(2)重复购置

高校对自身的实际需要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攀比现象,为了使自身更加方便,对于设备仪器和房屋等资源的购置不断增加,然而又不能将之充分利用起来,导致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有的资源购置原因仅仅是为了“面子”,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评估。这种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严重浪费了国有资产。

(3)设备利用率低

高校有很严重的科研设备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现象,资产使用效率达不到标准,在对科研仪器设备的运用中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高校国有资产的性质使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不够关注其所占有资产效益状况,国有资产具有公共产权的特性,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对于资产管理者来说,无论是资产遭受大规模的亏损还是资产获得丰厚的收益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1.3资产管理缺乏绩效评价约束

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财务上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包括3个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一是指标体系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绩效。二是评价指标的设计缺乏系统性。三是未能考虑非财务指标因素。

二、完善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构建适合的管理模式

第一,在国有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要贯彻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具体行动,国有资产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最初的购置、其中的使用、最后的处置三个阶段。将此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就可在第一时间向相应的管理部门反馈资产信息状态,从而掌握当前国有资产的实际状态,如出现问题,具体的执行部门就可做出决策,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第二,统一领导管理。

2.2明确产权,校企分离

首先,建立经常化的清产核资制度。清产核资是加强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掌握学校各类资产状况和明确责、权、利关系的必要手段。长期忽视清产核资工作,造成了学校对资产管理的失控,埋下了资产流失的隐患。高校的清产核资工作应由国资管理部门、产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其次,界定产权。产权界定也就是所有权界定,它是按照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方法,科学地确认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产权界定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

2.3健全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第一个层次,指建立校级固定资产行政管理机构,如国有资产领导小组,代表学校对固定资产行使管理权,对学校固定资产统一调配,合理利用。第二个层次,则是指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划归本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负责,如财务处、后勤处等,这些部门上接受国有资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直接对其负责,下则对归属其管理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管;第三个层次,即使用部门,它接受归口管理部门的领导,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维修情况等做好记录,对购置及处理、报废提出申请,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应当做到责任到人。

2.4加强监管,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对资产管理绩效分析的结果,不同的信息使用人其信息需求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信息需求也存在差异。国家层面上,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教育资源在全社会的分配情况、使用效率做出评价,监督评价高等院校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主要集中于高校资源使用效率、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程度。

作者:张莹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二)

一、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账物不符、家底不清

分高校对资产清查工作重视不够,甚至从没进行过清查;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对账制度,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学校资产的增加、减少没有相应的审批手续作保障;资产管理缺少有效的规范的管理模式,学校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1.2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许多高校的管理部门缺乏对资产管理的长远规划与统筹安排,注重资产的数量而忽略资产的使用效益,设备使用率低、重复购置、设备积压闲置现象严重;热衷购买新设备而忽视对已有设备的及时维护与保养,导致部分设备过早损坏、报废。据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有五分之一的仪器设备处于闲置,大型设备利用率较低,设备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1.3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①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流失。一些高校不重视国有资产的分配与管理工作,未客观评估资产价值,闲置资产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拨或者有偿转让,甚至有的资产即使还有利用价值,相关人员敷衍行事,未严格评估其价值就随意报废。由此可见,资产价值评估不严格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②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流失。部分高校在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对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这些都导致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③无形资产的流失。与实物资产相比,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较为困难,因此,一些高校的著作权、专利权、校誉、科研成果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得不到重视,难以及时评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被少数部门或个人无偿使用,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要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要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应该基于高校的长远战略规划,做足宣传工作,提高全校内员工及师生的思想觉悟。校领导应率先垂范,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相关职能部门恪尽职守,协调配合,共同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使资产能够物尽其用,促进高校治学水平全面提升。

2.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对学校国有资产采购、使用、验收、维护、处置等工作实施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同时,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权责分明,做到各行其职、各尽其责。

2.3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进行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制度保障,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有助于保障资产的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规范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出入库、分配等工作流程。同时,为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高校还应加强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由主管校领导、纪委监察处、审计处、国资处、财务处和使用单位等组成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增强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人才聚集,拥有科研所需的得天独厚条件,拥有众多的发明成果及专利,这些无形资产已经成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重视无形资产的登记使用、保密、专利申请及著作出版等工作,促进无形资产的商品化,进一步规范无形资产的管理流程,在核算科研经费时综合考虑价值构成和最终效益,为无形资产转让和综合测评高校的科研教学实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2.5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

高校应大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的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处置等所有业务流程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各级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透明化。在网络化管理模式下,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可以及时协调沟通,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也大为提升,为校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政治责任心和较高专业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进行,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对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作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总之,当前高校应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崔国印 陶宇 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三)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分析这些管理方法中的不足,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改进方式,从而使高校资产管理走上正轨,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1.管理意识问题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之前,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国家进行不同形式的投资,因此高校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处于松散意识,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国家对高校国有资产持重视态度,但是高校却一直无法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管理意识还停留在原先的层面。高校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的运用不是用于科研、教学就是人才培养上,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资金款项拨下来后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管理措施不当,这些问题都造成了高校国有资产的赤字问题。

2.管理制度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不完整,不明确,使用权、管理权以及资产所有权分属不同的机制,造成负责人不明确,管理意见出现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管理的真空问题,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没有专员进行实施,缺乏高校资产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高校对与资产的合理管理与运用的需求。

3.资产管理的关系问题

资产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虽然目前从表面上看基本上条理分明,但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不利于管理。

(1)高校对于资产管理项目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而是将管理职责下放到不同的学校部门,例如设备交由设备部门,工资交予财务部门,图书交予图书部门管理,几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联系不紧密,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脱节。

(2)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明确部门员工的职责,因此造成资产管理权限的松散与混乱,不利于解决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遇到问题也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导致问题搁浅。

4.国有资产的产权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在产权分布上不明确,既不能够定性为经营性也不能够定性为非经营性。高校国有资产在经营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够明确权责,导致资金流转不畅。很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因为多种方面原因造成资金亏空,因此开设了校办产业进行管理,而这些校办产业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却不能够造成大额的利益补偿,因此加重高校亏损程度,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5.无形资产管理不当

很多高校在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会有一部分资产未被列入管理范围,这部分资产被称为无形资产。高效管理对这部分资产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浪费了这一部分的无形资源,使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大大降低,阻碍了高校办学的进步。

二、如何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提高学校思想上的认识,明确职权,促进办学发展,实现办学宗旨。

1.增强管理意识

(1)提高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加强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列入重点落实的工作项目。

(2)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使高校管理的水平提高,从管理者入手,进行职责明确,保证资产管理的责任拥有明确的负责人。

2.加强制度管理

(1)建立登记制度、保管制度、赔偿制度、检查制度以及报告制度,从而防止资产流失,保证高校资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2)采用归口管理制度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来源、去向以及分配进行明确估算与统计,从而保证学校权益的正常维护。

3.理顺资产管理的关系

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关系进行整理,对后勤社会化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各个部门占用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科学计算产业部门占有的国有资产比例以及后勤部门所占的资产比例,从而明确学校资产与经营资产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增值并且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合理安排国有资产的产权

对高校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管理,完善相关规定与制度,使其拥有明确的管理部门,明确无形资产的走向,使高校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办学以及科学研究。

5.进行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管理手段,对高校国有资产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资产评估,可以保障这部分资产不被滥用,不被转移,严格明确高校国有资产的去向。通过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机构的职责管理,使学校资产透明化、管理科学化、结构合理化,从而保障了国有资产存在方式的安全性与保障性。

三、结语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国有资产在高校的发展、扩建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因此只有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才能够避免高校的资产流失,推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贺继恩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