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研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薄弱
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所占有或者所使用的国有资产不仅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而且要将其相符程度进行核实,从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相关管理过程当中,部分事业单位不仅没有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盘查,而且也缺乏相关的盘查制度,不仅没有较强的管理意识,而且在进行具体的购买与管理工作时缺乏认真的态度。同时,在对整个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不仅没有制定完整的验收制度,而且没有对其采取完备的保障管理措施。如在为单位所需设备进行采购时,一味追求高质量与高标准,没有对购买设备能够产生的实际效益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造成设备的闲置等浪费后果。如在对资产进行使用和报废等手续办理时,没有进行严格的记录,从而造成有账无物等不良现象。
(二)固定资产类别划分不够灵活
固定资产类别的划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固定资产类别进行合理划分,是有效提高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进一步说,能否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类别划分,直接关系着整个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仅在量上较大,而且在种类上较多,规格更是各种各样,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划分时,一方面要将相关的财务规则作为主要的划分依据,另一方面要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而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固定资产的类别划分,如在对办公桌椅等价值较低但消耗较高的物品进行管理时,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相关类别进行管理。这不仅会扰乱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而且对事业单位的整个资产管理工作来讲,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忽视货币形态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较为不同,其大多由拨付性进行确定,具体来讲则是在年内批准或者某时段内将批准的实际支出进行拨款,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在其整个资产管理过程当中造成对实物的过于重视,而对货币形态的相关固定资产较为忽视,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大流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这个工作而言,其系统性较强,其工作量也较大,因而不仅需要相关资产部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工作,而且需要相关财务部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工作,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管理,如全员管理或者全过程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促使其应有效益的充分发挥。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想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组织领导的加强是首要的,这是由组织领导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首先要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建立与健全,从而在机构设置上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其次,要对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体制进行强化,从而在制度上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要对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促使各职位员工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将固定资产的申报、采购、保管、处置等整个工作进行全面的有效管理。同时,在固定资产进行增加与减少时,相关领导组织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如实的考核。
(二)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识培养
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先进的并不断更新的意识去对管理工作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是其整个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思想意识上对其重要地位与主要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树立应有的效益意识。同时,要在前期进行论证力度的加强,不论是在节约意识的培养与盲目投资的预防等方面,为资产保值与增值等作用的发挥提供思想上的支撑。
(三)加强现代化手段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不仅名目十分复杂,而且在范围分布上也较为广泛,因而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而要加强现代化手段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选择,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等变动情况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全面的管理,从而避免购置浪费、使用过度等现象的产生,而且能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组织的同时对其闲置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对闲置资产进行高校的利用。
(四)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
会计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来讲,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账目的清楚与真实。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对其工作态度与责任感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要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以促使其专业素质的提升,让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对资产管理进行清楚的认识。其次,要在制度上对固定资产盘库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从而有效保障固定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并在其清查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漏洞的修补。
(五)不断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的改革
在对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进行改革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对相关企业会计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如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建立与应用,可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增添折旧这一项目类别,并将折旧这一类别和固定资产当中的其他类别进行结合,从而有效避免账目混乱与账目虚假等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对固定资产的兼职与清理等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因改建或者扩建等原因而造成的固定资产变动要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管理。此外,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规定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深入的掌握,从而在其基本原则的指导之下制定出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规章制度与文件细则,为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张晶 单位: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
(二)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的不良现象普遍的在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正是因为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有着繁多的资产种类和庞大的资产数额,这便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相当一部分的单位仅仅关心和关注的是本部门所最新购置的设备投资,而忽视了资产的保养和维修,在无形中使得资产管理成本增大,造成资产浪费闲置以及重复购置的出现,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极为不利的。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脱节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不管资产使用状态和使用状况,只管账务账目,有些事业单位在购置了资产以后,不对资产登记手续与财务手续及时办理,有些单位对捐赠的资产或者上级调拨的资产不经由财务部门,在帐外长期运行,甚至有些单位将领导带入资产调入,比如手提电脑、小车等,不自觉主动的予以入账申报,使得个人资产由此形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所发挥的仅仅是“付款”与“核算”的职能作用,不了解单位重要事项的实施过程以及决策过程,无法游侠的监督和管理业务部门,并且不按照规定进行年终的资产盘点,使得账实不符的问题出现,给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刚性约束机制缺乏,预算管理落实有待彻底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谓是内松外紧,因而许多事业单位便没有切实的将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纳入议事日程,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普遍的缺乏科学的预算观念,这便给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不足与弊端,随意与无计划的支配财政资金,不同项目之间互相挪用、互相挤占。从实际执行全面预算的结果而言,存在着追加预算比例偏大、编制预算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实际执行预算的结果无法将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导致预算的形式化尤为严重,无法发挥出有效的管理作用,使得资产管理的混乱无序。
(四)资产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产配置,然而,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统一的配置标准缺乏,资产配置不均衡,合理的资产流动机制以及预算管理体制未制定出来。事业单位未细化资产采购预算,并且所占用的国有资产无成本,没有在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工作中纳入国有资产,导致单位一味的对高档办公条件加以追求,造成资产的盲目占用,大大的忽视了资产使用效率,甚至有些单位为了对高档办公条件的追求,提前更新尚且能使用的资产,使得大量的可用资产处在闲置的不良状态。另外,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动机制也有待于完善,资产管理部门有着过强的所有权意识,使得跨部门的资产挑拨存在很大阻力,导致了资产闲置、资产重复购置、资产短缺并存的现象,使得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出现了隐性的资产浪费及流失。
二、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完善和拓展单位资产管理及其范围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要想真正的将理财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就应当将以下几个环节切实把握好:其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有资产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强化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其二,要将基础性的资产管理工作诸如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和核资清产等做好;其三,要将资产的会计核算做好,完善资产账目账务;其四,要制定出资产费用定额和资产配置标准,以此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社会经济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不应当仅仅在过去的资料传递和数据统计整理局限,而是应当全面的分析资产使用情况,提供有利的参考为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这便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素质。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将控制人员素质的机制建立起来,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选调、奖惩和考核,以此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切实的将资产管理工作做好,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
(三)明确资产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因素就是资产管理目标。从形式方面来看,资产管理目标的表现主要是有多个单项筹资所构成的一个责任指标体系;从本质上来讲,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目标可谓是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应当明确的是,资产管理是面向于未来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发展战略实现的基石。一旦事业单位将战略重点选择出来,便确定了基本的资产管理目标,而全面的资产管理方案不仅将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体现出来,而且管理层次的财务数量还是约束经济责任的依据。所以,为了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那么事业单位就必须明确资产管理目标,切勿急功近利。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及财务监督
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工作的内部监督及控制予以完善,严格的根据我国现行《会计法》的相关要求,来规范财务核算流程,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构建起有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互相牵制的组织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监督职能作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与财务人员应当严格的把关,全面的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将各类形式的监督审计力度加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作用,尽快的组织强将精兵,并且坚持定期审计监督与资产清理相结合、内部制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帐后审计与账前审批相结合。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方法
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却收效甚微,出现了非常突出的资产前清后乱的现象,这便需要我们及时的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及开发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及时、全面的掌握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信息,尽快实现动态的、全过程的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是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实现精细化、科学化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事业单位应当致力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应用与功能完善工作的推进,按照预算管理及资产管理密切结合的要求,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监督、在线审批、实时查询以及综合分析等诸多功能完善,提高事业单位及其资产使用部门的应用效果与水平,从而确保资产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作者:吴铁红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三)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近几年,在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清查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管理意识淡薄,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认为资产管理就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职责,其他部门无须配合或配合度不够,而在人员配置、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等问题,许多单位仍处于财务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兼职管理,财务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兼职管理等问题,管理不到位,对资产的购置、审批等流程不严格,使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相关的资产管理负责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不能够及时掌握资产的流失与利用情况,主观地认为不发生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使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或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管理手段落后。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形同虚设。对资产的购入、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均处于盲点,盲目购买、出租、随意处置等问题仍大量存在。相关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价值背离,财面价值与现实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值越来越大。资产的日常监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人专管,缺乏定期清查,实物与账面不符。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不了了之。
(三)资产闲置、浪费问题仍时有存在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资产在审批、购置、使用、转用等环节均存在一定漏洞,如部分固定资产没有得到严格的审批即行购买后,也没有及时入帐,购买后无人看管,利用率不高,或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闲置,资本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对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财政拨款不同程度地提高,这在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外,也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而事业单位合理地进行资产管理,合理调配资产,使其能够在各个部门间形成共享,在节约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思想观念与管理方法,在协调事业单位各部门间的资产占用情况,形成共享平台,降低财政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产用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提高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意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对从审批到购置、利用等相关环节的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的关键。可以参考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观念,转变思想,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各管理部门做出日常管理具体细则,明确责任,使资产的领用、借用、占用、使用、保管均过程手续完整,奖罚明晰;对于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报废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各使用环节均有章可依;对国有资产的出售,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首先要对出售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出售底线,向社会公开拍卖;同时对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提高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做到成本节约、资产可利用度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机构制度,对需要新购、新建的资产,可从现有资产中调剂;通过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手段,建立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使其管理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相挂钩的管理方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相互交流,或采用所有权变更、使用权转让等方式,使在一个事业单位中闲置的资产,到另一个单位成为有用资产,减少浪费。加强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等相结合的机制,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制度统一、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与额度标准,根据每年工作需要,合理制度资产增量,并列入预算当中,使资产使用预算与实际相符,防止盲目扩张及腐败的滋生。探索并建立预算管理考核制度,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是预算的不同环节,并构成整个预算过程;同时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结果,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财政预算的编制。根据目前事业单位财政建设与预算改革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二)加强对资产的管理监督,强化审计力度
树立监管意识,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监管资产管理工作,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运行,促进依法管理,鼓励单位所有部门人员,甚至是社会大众均参与到资产监督工作中,发挥社会大众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提高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与广泛性,降低浪费的可能性。加强采购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供应商及供应商品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资质的合法性及产品合格,提高供应产品的利用度;对不合格供应商应予以警告,或不再购买。定期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可通过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管理。企业通过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审,可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是否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设备的购置、支出与国家拨款、固定资产增减是否匹配等,对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各种违法、违纪现象,应给予及时处理;外审是通过中介组织机构对企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帮助事业单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强化职能,强化资产管理人员梯队建设与素质提升
在有条件下,事业单位可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与职能,明确管理权限,负责资产的登记、保管、调配、处置、清查等工作。加强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可与资产管理的具体部门签订责任状,对各类资产实物磨损与自然损耗情况进和把握,确定其使用年限,并将各个指标逐一分解,量化到人,对非自然因素而造成的流失、破坏、浪费应责任到人。通过培训、内部学习、外部学习、参观其他单位先进的管理制度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要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培训,定期举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学习班,将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单位领导的管理责任,同时树立法制意识,促进固定资产依法管理;定期举行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与资产管理理念。
(四)引入新技术、新观念,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当前,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在资产管理动行中,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与技术,实现资产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的高效性,为资产共享等提供平台,提高资产的利用度。
(五)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财务部门应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结合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利用资产信息系统,防止前清后乱,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尽快建立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与主要职能部门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全面掌握资产管理的总体状况,实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提供信息支持。
作者:于春姣 单位: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