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营转型资产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营转型资产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营转型资产管理论文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成果

2004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6月末,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存续产品51560只,存续金额12.65万亿元,从事理财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近500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首先源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积累效应。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而1990年仅为1510元,增长了16.85倍。从客户数量看,未来亚洲将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其中约有50%的增长会来自中国。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高净值人士将超过200万,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77万亿元。这为财富管理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由于中国总体投资环境尚不成熟,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低风险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银行理财产品恰好契合了普通客户对安全收益产品的需求,成为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工具,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兑付客户收益2561.30亿元(不包括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兑付的客户收益),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20%,略高于存款利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广大投资者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并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抵御通胀的有力工具,也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政策精神。一是充分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历次金融危机均揭示了一条真理——金融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依托,脱离实体经济实际需求的过度泡沫化的金融是难以为继的。在努力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除30%左右投资于风险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及存款类资产外,其余的67%左右(约8.48万亿元),均直接或间接投向了实体产业,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合理投资,提高了资金配置使用效率,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有效改善了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合理结构。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结构失衡,企业部门融资的80%左右依靠银行信贷,经济高度依赖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虽然近些年国内债券市场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绝大部分债券仍然由银行持有。造成上述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连接直接融资工具和居民投资资产的桥梁产品。银行理财业务有效连接了社会资金与实体经济,有利于改善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比例失衡的现状。三是有利于实现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理财业务可以帮助我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基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推动国内收入体系的再分配、维护社会经济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四是有效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理财业务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为我国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利差收入占比过高的经营现状,进而实现主动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同时,理财业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

银监会始终以“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支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自2005年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银监会先后下发过涉及投资管理、代客境外理财、银信合作、报告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监管规定和规范性文件,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框架与管理体系。一是2011年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销售文本以及具体销售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2013年的8号文,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按照穿透原则将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的比例控制在银行理财余额的35%和银行总资产4%的较小值内。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占比仅为22.77%,大幅低于监管红线;同时,还要求理财产品必须实现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和单独管理,并达到产品与资产的对应。三是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导向,于2013年9月启动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引导银行走投资资产透明化、可量化、可估值的发展路径,坚持理财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定位,促使银行理财业务回归受托理财、主动管理及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本质;同时,积极引导银行研发新的理财产品模式,改变目前预期收益即为产品实际收益的不合理状况。四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3〕107号文)中关于“将理财业务分开管理,建立单独的理财业务组织体系,归口一个专营部门;建立单独的业务管理体系,实施单独建账管理;建立单独的业务监管体系,强化全业务流程监管”的要求,审慎推进事业部制改革。近期的35号文要求,所有从事理财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要求开展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并逐步到位。五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强化理财产品的全流程信息披露。通过“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上线,完善了银行理财产品电子化报告及监管部门的在线审核功能,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登记。投资者可凭每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在理财登记系统中查询针对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保证了理财业务信息对内、对外、对投资者、对监管层的充分披露和持续披露。这些监管措施的实施,首要宗旨就是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更好地实现理财业务的规范化转型和银行经营的市场化转型,从而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中,增强银行业机构的经营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三、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2012年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以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增长。这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金融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社会财富投资理财需求凸显的结果。由于本身具备最贴近广大消费者、投资者需求的特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末,除12.6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外,其他还包括信托资产12.48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5.12万亿元,券商资管6万余亿元,保险行业管理资产8.59万亿元等。但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在金融业资产中尚不足10%的占比,相较美国早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70%的占比,仍有较大差距,也说明未来我国的资产管理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在理财产品销售不当的行为。首先,未严格按照风险适当性原则,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及相应的分类分层管理,导致出现没有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客户的问题。其次,部分产品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存在不明确披露资金投向和比例的现象,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也未能向客户充分揭示。再就是误导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片面强调产品的高收益,误导投资者购买高风险产品,而产品一旦亏损将给机构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二是跨行业交叉性风险有所上升。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多种业务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在交叉销售、交叉运作和交叉投资方面越来越具有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特征,交叉性金融产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产品结构过于复杂、合同约定责任不清、变相监管套利、跨行业和市场的风险传递等各类问题及风险。三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在量身定制投资规划和产品的设计能力上仍有缺陷,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多样化不足,创新动力缺失。另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提供的产品过多集中于财产的增值方面,忽视了对投资人的财产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综合化的理财服务理念和能力有所欠缺。四是风险管理工具匮乏。海外金融投资更多地依赖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管理人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有明确量化的风险特征描述,管理人在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追踪与控制、投资组合建立等环节可较多地借助风险工具对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相比国外市场,国内金融市场衍生品种类单一,缺少全面、充分的风险对冲机制,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管理人进行风险管理的数量模型种类较少。五是客户缺乏长期投资意识,过于注重短期收益。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产品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为主,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仅为10%左右,客户投资短期化趋势非常明显。上述情况的发生,原因之一是理财产品管理人主动进行期限错配,以赚取利差的结果;但另一重要原因也与国内个人客户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有很大关系,目前更多的客户更青睐短期产品。

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资产管理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拓展客户、促进创新、提升品牌、推动转型的一项高端业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关于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和努力的方向,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应将保护投资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资产管理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管理机构要把业务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投资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坚实基础之上,坚决避免不正当销售和各种违规销售行为,注重投资者教育,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注重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要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原则,确实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业务目标,公平、公正地对待客户。特别是要充分向客户披露产品信息,使资产管理业务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是要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创新的关键是要做到五个“认识”,即“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交易对手”和“认识你自己”。

在上述五个“认识”的基础上,管理机构要明确创新业务的风险底线,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金融创新;同时,要避免风险在不同行业和市场间的过度传递。三是进一步提升产品创设,投资研究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资产管理业务比拼的是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比拼的是有效识别风险、平衡风险的管理能力,比拼的是金融工具的创设能力。资产管理机构应摒弃简单模仿的做法,真真正正夯实基本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产品研发团队、市场研究团队、投资管理团队和风险控制团队,提升产品研发、投资研究与风险管理能力,并辅之以相对完善的IT管理系统,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波动。通过创设工具、杠杆分层和其他衍生品交易等创新方式,促进投资体系的完善,丰富金融产品线。四是要培育客户的长期投资理念,培养壮大机构投资者。应坚持鼓励和引导个人投资者主动改变投资习惯,培育客户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

作者:王岩岫 单位:中国银监会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