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助推地方茶产业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助推地方茶产业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助推地方茶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科技项目实施对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茶树良种繁育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粉茶(抹茶)产业发展、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茶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茶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科技;三产融合发展

茶产业是松阳县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民生产业。多年来,围绕打造“一县一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该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旅游兴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促进了三产联动和三生融合,2019年茶叶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122.18亿元,成为农业第一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在一产上,2019年全县有茶园13.18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57万吨,产值15.76亿元。松阳县以全省4.31%的茶园面积,产出了全省8.26%的茶叶产量和6.99%的茶叶产值,亩产是全省的1.62倍,形成“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源于茶产业”的良好格局[1]。在二产上,建立3个茶叶加工园区,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家企业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积极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速溶茶粉、抹茶、茶叶熏腿、茶食品等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0余个,产值达6.65亿元。在三产上,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7.997万吨,交易额61.805亿元,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同时,大力发展茶旅游,促进茶文旅有机融合。可见,茶产业在松阳县乃至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松阳县茶产业取得如此卓越的发展成效,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国家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同时也得力于省市县等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本文以近十年来松阳县承担或参加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出发点,从科技角度浅析产学研科技创新对松阳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十四五”松阳茶产业发展提出预判,以期促进松阳县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近十年来实施的各级科技项目概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典例[2]。近十年来,松阳县承担或实施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要有:国家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松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茶资源功能产品产业化生产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功能性速溶茶制备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松阳县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6县绿色技术应用专项)-浙西南山区超微绿茶粉安全优质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香茶”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等。松阳县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同时设立县级专项项目:浙南茶叶市场数字信息化改造工程、茶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新兴镇茶乡小镇绿茶加工提升项目等,多层面聚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实现增效、富民、兴企、强县的目标。科技项目在申报初期往往都是以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解决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问题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促发展促效益为目标进行设计。科技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产业碰到的瓶颈问题择优立项科技项目。所以,涉茶科技项目的实施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能够直接或间接带动松阳茶产业的发展。现从茶树育种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粉茶产业、跨界产品开发、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多角度概述近十年来科技项目实施对松阳茶产业全产业链的促进作用。

2科技促进松阳茶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2.1松阳茶树良种繁育与生态茶园建设科技

项目执行期内,通过新品种育苗、改建母本园、新建苗圃等技术措施实施与示范,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应性强、品质优、效益好的无性系良种,茶叶良种率达94.3%,还引种黄金芽、紫娟、英红9号等各类茶树新品种[3],提高苗圃年产穗条及优质一级茶苗生产能力;加大茶园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喷滴灌节水茶园,创建生态立体茶园:茶园-香榧套种、茶园-薄壳山核桃套种、茶园-花木套种、茶园-油茶套种、茶园-樱花套种、猪沼-茶园循环种养等;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茶尺蠖性诱捕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防霜扇、茶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矿物油等矿物源、夏茶留养等;并进行技术培训,开展持续创新示范,促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提高了综合效益。

2.2松阳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科技项目进行

技术集成创新,促进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建设多条“松阳香茶”加工及毛峰-扁形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台时鲜叶产量、日加工干茶能力大幅提升。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日趋完善,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提出一整套高品质速溶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并研制出高品质速溶茶产品,保持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茶汤澄清度高,氨基酸含量达到12%以上,酚氨比相对传统固体茶饮料产品下降10%。近年来,松阳香茶加工工艺技术优化、多茶类加工技术研发、智能扁茶机研发、香茶-扁形茶-红茶连续化自动生产线研制、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等集成技术群,促使松阳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跑地位。

2.3松阳粉茶(抹茶)产业发展

2016年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6县绿色技术应用专项-浙西南山区超微绿茶粉安全优质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由松阳县承担,项目重点攻关超微茶粉品质提升、加工过程中生物危害控制、农残和重金属污染控制等安全共性技术难题。这是松阳县承担的对粉茶(抹茶)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获得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相关微生物衰减动态模型和加工后不同贮存条件微生物生长模型,完成了衰减及生长风险评估模型的验证及其在茶食品配料生产过程中的示范应用,完成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重金属污染评估,筛选出高效安全的研磨方式及材料。项目建立优质高效超微绿茶粉加工原料基地,建成年产500吨优质安全超微绿茶粉加工生产线、建设2条碾茶生产线,研发超微茶粉新产品7个,为松阳粉茶产业的跨界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2.4松阳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

茶叶精深加工与资源跨界应用成为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茶的跨界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松阳现有的茶食品主要有茶爽、茶宁片、茶籽油、茶糕点、茶肉制品等。其中,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松阳县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中茶及功能成分在食品加工中应用课题实施,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的松阳茶肉制品颇具特色,茶味卤肉制品、茶味腌腊肉制品、茶味熏制火腿、茶叶香肠、茶香肚、葱花肉(含茶)等系列新型茶肉制食品产值可观、效益显著,同时改造并建成茶肉制品生产线,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在茶功能食品研发方面,开发茶葆素、茶力健等保健食品,拥有“健”字号保键食品生产资质,建成保键食品和茶食品生产线,实现茶保健食品的产业化,并实现经济收益。

2.5茶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茶产业中难处理的茶渣及修剪枝条长期以来成为制约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浙江田地缘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可再生植物资源,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开发茶渣饲料产品,研制茶废弃物高温堆肥发酵菌剂,开发茶叶专用配方肥,建立专用配方肥示范基地和茶渣发酵饲料示范基地各1个,示范应用面积1000亩以上,发酵饲料应用示范养殖场10家以上。开发期内利用茶叶渣和茶叶修剪枝开发饲料原料和有机肥3万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

2.6松阳茶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松阳县的茶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该项目完成后,全县建有67家茶叶溯源单位、100家农资信息监管平台、8000张茶叶市场IC溯源卡,完成了茶叶基地信息管理平台(种植环节)、加工生产管理平台(加工环节)、销售物流管理平台(市场环节)、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平台、生产资料信息管理平台、质量安全数据中心及松阳县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查询平台建设,数字化集成了松阳县茶叶质量追溯体系。通过松阳银猴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实现松阳茶叶从茶杯到茶园的双向可追溯。促进松阳茶产业绿色安全、集约高效发展。

2.7其他

松阳县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人员与农民(企业)结合,开展“松阳县科技特派员创业点示范建设”,认定科技特派员富民强县创业示范点20个。集成省团队科技特派员、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组建“松阳县绿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全县600余名“松阳茶师”在贵州、湖北、四川、江西等7个绿茶主产地建起了5万余亩茶叶基地,带动3万余异地茶农致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松阳茶产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全省全产业链示范性产业。

3问题与展望

科技促进松阳茶产业快速稳步发展,但仍存在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产业质量品牌建设不足、产业创新存在服务功能性短板、创新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松阳将建设浙江省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目前已被浙江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自2021年开始,通过三年的建设实施“6+1”工程,其中“6”为六个服务平台,即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品牌提升保护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1”为一个研究院,从茶树育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到茶叶精深加工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注重多元化产品的科技赋能,通过以上建设,努力打造茶产业创新智库高地、品牌创意设计高地、政产学研用高地、产业数字化服务高地、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创新创业孵化高地、科技金融创新高地七大高地。使之成为推动松阳茶产业加速打开“两山”转换通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4参考文献

[1]何科伟,周素萍,叶艳萍.松阳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18(2):19-22

[2]俞燎远,叶火香,张林福.“松阳银猴”茶区域品牌创建中政府行为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6(1):46-49

[3]何科伟.松阳县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250-251,257

作者:林剑峰 单位:松阳县科技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