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升经营效率下的企业制度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升经营效率下的企业制度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升经营效率下的企业制度建设

[摘要]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对企业经营发展、管理进步、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韧性,引用经济绩效管理有关理论,对企业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研究策略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经济绩效;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从信念体系和心智结构等认知科学和心理学视角认为,虽然个体的学习过程各不相同,但制度可以形成共同的信念和感知,共同的文化可以减少人们不同的心智模型,从而构建一种代际之间传递共同感知的途径。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及作用甚为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本钱,是今后战略发展的基础。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生力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建设适应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和韧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制度,也称规章制度。它的首要含义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工作的规程。其中,“制”是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是尺度、标准的意思。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既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也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按照诺思的研究结论,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一样,“路径依赖”是其重要特征。

1.1制度与信念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制度建设中的“路径依赖”,把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未来联系起来,反映了企业过去的历史经验对目前选择所施加的约束。制度固有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使之成为企业和员工对自身行为设置的约束结构。有效的制度来源于信念,它是企业信念体系的外在表现。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也能反映这种关系。不同的非正式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中也会存在一般共同的特征,但是不同社会、不同企业的非正式行为规范却很不相同。这说明不同企业可能有相同的信念体系,即使存在各自特有性质的信念体系也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这可以从外在制度中看出来。

1.2制度与文化

制度具有鞭策性和激励性,以及其特有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使其具有“三化”特征,即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清单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其中,制度本身的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遵循。一般来说,企业为了维持现有制度,会不断围绕制度的鞭策和激励、规范和程序、约束和指导开展变革,使企业在信念、制度和组织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文化,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连续性发展。

2企业制度建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2.1企业生产要素整合的重要基础

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是通过制度来安排和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没有合理的企业制度作保障,企业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经营活动。

2.2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经济学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为了最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较量与博弈一直贯穿始终。由于制度是博弈的规则,它决定了可能出现的组织类型,因此企业家为了获取资源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改变规则,最终通过制度使企业更具实力。因此,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和由此导致的竞争是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高质量的企业经营活动有赖于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而良好的企业制度又是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2.3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

企业规章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内设机构和员工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要实现可持续运营,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质效,不仅组织机构不能违反企业制度,员工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要求。因此,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规范,更是企业加强团队建设、焕发活力的重要标准。

3企业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到来、的召开,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新时代对中国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商业的重构使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需要中国企业由解决“现有的问题”实现向“未来会发生什么”转变,以新的管理工具支撑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成长壮大。

3.1企业制度建设的目标

企业制度建设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行有目标,干有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内部机构和员工能够熟知职责分工和行动准则,既是企业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能量之源。由于制度中包含的激励结构决定了企业对员工技能和知识的投入,所以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对职业培训的投资力度是由员工对这种激励结构的感知决定的。这些对增加知识的投资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可能带来总体发展。制度建设使得激励结构改变,人所感知到的激励结构的改变使得知识投资改变,进而有可能带来经济增长。

3.2企业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企业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而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自觉带头学习制度、自觉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才能增强制度执行的氛围,增强制度建设的推动力。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合同管理是大多数单位容易忽视的领域,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缺陷。

3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内部控制的工作组织是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工作组织有利于内部控制建设最终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应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组成由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人员、外部专家和中介机构人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建立涵盖单位各部门的联席工作机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协调会,明确责任分工,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召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例会,总结前期工作成果和安排下一步工作内容;建立核实反馈机制,单位各部门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及时对已梳理完成的业务流程、风险点、控制措施提出反馈意见。

3.2优化岗位设置,规范权力运行

从内部控制实践来看,凡是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较好的单位,都有较为合理的机构岗位设置,其单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都能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都能做到岗位权责一致,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有效的内部控制岗位设置要处理好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离,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同时应加强单位内部关键岗位控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和轮岗制度。

3.3完善内控体系,推动信息化落地

内部控制规程的建立仅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开端,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控制执行落实,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才是关键。部分内部控制流程有待通过实践检验,有些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及单位管理要求的提升也需不断修订完善,要通过穿行测试、执行测试、自我评价等方式,查找发现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缺陷,持续完善内控,不断优化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实现了单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改变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3.4加强宣传贯彻,调动全员参与

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思路是要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要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单位各个部门的参与,调动全体职工的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要认识到为什么要建设内控、建设成什么、如何建设、建设效果评价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牵头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宣传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明白为什么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对各部门成员培训内部控制建设知识,增强内控建设能力,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内控建设整体氛围。

作者:何宇鹏 单位:南开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