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史经验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征程,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和发展前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经探索、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演进,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严整、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积累了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第一,坚持核心与中心的良性互动。百年党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互动发展的关系,党的事业前进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最终确立和顺利实现。换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服务中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各项事业建设中贡献价值、发挥作用,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根基、力量之源泉。曾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枢地位,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处于制度构建的核心地位、扮演着主导全局的引领作用,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引领人民群众携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地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服务人民中心宗旨有机统一起来,顺利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规定,又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体系,自始至终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体现的四项基本原则,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始终遵循在实践基础上检验、发展和创新理论。基于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党以及政治的学说和理论,创造性地形成了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民族个性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第三,坚持传承与借鉴的创新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封闭僵化的制度体系,其建设需要在坚守本来的基础上,自主借鉴吸收人类制度文明成果。首先,坚守本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红色政治文化,坚定承续中华民族优秀制度文明成果,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事关国家根基、民族兴旺、人民福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等,都必须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决不能偏离或背弃。其次,借鉴外来。放眼世界,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创立的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吸收人类制度文明建设的历史教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三,面向未来。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现代、现代性、后现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第四,坚持民主与集中的张力互动。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认为,民主和集中是一个链条的两个环节,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反馈,既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反映出民主与集中辩证关系。民主集中制绝对不是离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没有民主就谈不上正确的集中,就会导致官僚主义。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由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既需要对人民群众负责,同样也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局限于个人或者少数利益集团利益而出现的个人独裁、寡头专断的弊端。民主集中制也不是离开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没有集中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可言,亦会步入无政府主义。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中内含的全面领导制度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能够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总体上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与行动、增强整体合力,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效率低下的弊病。可见,在君主制与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体系赋有人民的本质内容和内在规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
作者:欧阳志政 单位:九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