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制度建设出版业转型升级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已经进入新旧媒体充分融合的发展阶段,图书的质量要求和图书的质控制度建设无疑将成为我国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传统出版业原有的依靠出版规模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以内容质量赢得市场才是第一要务。基于此,本文从图书质控制度的建设入手,从编辑、发行、管理三个视角探讨建设图书质控制度,以保障图书出版质量和实现图书质控制度为着力点,进而倒逼我国出版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质控制度;建设;出版质量;质控管理
出版业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行业,虽然我国近年来出版了很多精品图书,但总体的图书质量依然亟待提升,出版物质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一发展要务。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旧媒体的充分融合,既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出版业发展方向。传统出版业以规模和数量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捉襟见肘,而且还呈现出数量越多、质量越低的反比状态,出版物质量更是每况愈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更是连续多年开展出版业质量年活动,力求加强出版业的质量监督,希望从内容、编辑、校对、设计、印装、发行和管理等多方面改变这种反比例现状。但是,出版业质控制度的建立既需要出版社内部具有改革动力,也需要出版业外部持续给予压力。因此,从编辑视角、发行视角、管理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可以有效汇聚出版社内外各种力量,形成有效着力点,进而倒逼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
1从编辑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首先需要从编辑视角着手,因为在实际出版过程中,出版的品种数量和出版的实际质量具有依存关系,当出版的品种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出版的实际质量则难以保障。就当下而言,随着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和传统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编辑的工作量和出版的品种数量全面开放,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的考核制度,使编辑原有的工作量大幅提升。以往,出版社是按照编辑的实际加工字数或实际的出版品种,计算出版社的生产规模。但在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出版社经营、规模、管理、生产等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出版社为成为出版集团,大幅扩张生产规模,出版节奏持续加快,有些出版社甚至达到了日均十本新书的出版速度。然而,出版社编辑资源的紧缺和快速增长的出版品种形成了主要矛盾,很多出版社编辑工作量之大,出版物品种之多,都已经超出了市场和编辑的承受能力。尤其是2013和2014年,出版新书品种越来越多,2015年虽然略有下降,但总体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可以说近几年,我国582家出版社虽略有区别但大体相同。持续增长的出版品种数量,使编辑工作繁重且枯燥,编辑无暇跟作者交流、无法认真编辑加工、无法提高业务水平。除此之外,三审、三校、一读工作更是被无情地压缩时间或减少次数,导致出版物质量下降、库存增多、回款减少和编辑考核任务无法完成,进而再依靠数量和品种的增加弥补损失。这种再增加品种、再扩张数量、再超常工作和再降低质量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出版业整体水平的持续不前。因此,我国出版业图书质控制度的建设应优先从编辑视角开始,只有全面提高出版物编辑质量,建立有效、完善、严格和可操作的质控保障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我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但其只对出版单位具有较好效果,对于管理单位而言却不太适宜,一旦出版单位为适应市场竞争,超常运作、减少环节、流于形式,则管理单位无从监管,导致出版物质量难以保障。因此,从编辑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时,首先,出版管理单位要在全程管控过程中,一张一弛、粗中有细,既要全面用力,又要重点抓手,既要在书号、选题、三审、三校、设计和印装等各环节规定明确,又要适应市场竞争主体的需要,使其主动执行。其次,出版单位要自觉贯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操作简易度,提升效果明显度。最后,出版管理单位要倒逼出版社从编辑视角重视图书质控建设,使出版社能够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控、实现内外一致和齐抓共管,最终保障图书出版质量,达到各项图书质量保障规定的国家标准。
2从发行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从编辑视角加强图书质控建设是手段,从发行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才是目的。因此,出版管理单位必须要求出版单位从数量效应型转型升级为质量效益型,然而,出版社全面转企后,质量参差不齐,有发展远见的未必有能力为之,有自觉为之的也会被书山文海所埋没,所以,出版单位没有内生发展动力,缺乏外在制度激励,经营方式的转变更是无从谈起。出版管理单位从发行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使其成为转变出版单位经营方式,提升出版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实现,将是一种重要推手和最佳选择。首先,出版管理单位应加大图书质量监控结果的运用,将出版物质量同出版单位的书号挂钩,出版物质量越高,获奖图书品种越多,就能鼓励出版单位多出书,使这类出版单位能够自觉、自愿地重视出版物质量建设,使其生成内生动力,主动控制出版流程,积极提升编校质量,合理安排出版环节;其次,出版管理单位应引导大众消费,将质量好、效益好、反响好、内容好的出版物,扩大市场影响力,进而促使大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出版单位将图书内容和质量作为经营发展的第一要务,迫使出版单位从质量要效益;再次,出版管理单位应引导出版单位形成可持续发行,实现统一的质量监管,营造统一的外部环境,形成统一的质量效益,迫使出版单位将出版物质量作为出版经营和市场发行的“生命”;最后,出版单位要加快自身质控体系建设,形成一套内控体系,多出精品力作,让具有生命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鲜活出版物广而发行。
3从管理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从发行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是目的,而从管理视角建设图书质控制度是实现目的的有效保障。我国出版行政管理已从事前、事中管理,向事后管理转变,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出版物的检查、查处、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已将质检范围扩大到出版单位的全流程之中。为此,出版管理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出版物质控管理制度。首先,出版管理单位应该对出版物的质量采取分类管理,对于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和科学技术等内容的出版物,应该实施文字“零差错”标准;对于养生保健、科普知识、教材教辅等内容的出版物,应该实施内容“零差错”标准;对于休闲旅游、文艺文学等内容的出版物,则质量标准可以略微放宽。其次,出版管理单位应该细分图书质量标准,充分利用图书质量检测结果,鼓励优秀图书出版、鞭策良好图书修订、限制合格图书比例、拒绝不合格图书上市。再次,出版管理单位应该重视图书整体质控效果,图书质量主要包括图书内容、图书编校、图书设计和图书印装。只图书内容好设计不好,或只图书编校强印装不强,都是不行的,要全方位、立体化实现图书整体质量管理。最后,出版管理单位要实现图书质控问责制度。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例》对于出版物质量不合格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具体执行中多为“整改和警告”,出版单位的违规成本相对偏低,而且,具体执行时多为出现较大影响力的不合格出版物,并非对于全部出版物而言。因此,出版管理单位应将出版单位的全部出版物均按照比例进行质控监测,实现量化,从而加大违规出版和不合格出版物的惩戒力度。
4图书质控制度建设倒逼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图书出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出编辑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提升图书质控制度建设,倒逼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从编辑者的主观能动性来看,编辑要充分发挥文化担当使命和引领文化发展使命。而图书的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原创性等多方面。图书质控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图书的本质属性,进而以图书内容质量影响人类生活,可以说,出版物质量居于核心地位,是图书的最深层。当然,出版单位能够提升图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是,从编辑视角、发行视角、管理视角,以图书质控制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品种全覆盖、内容全覆盖、流程全覆盖和结果全覆盖等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且能够有效倒逼出版业全面转型升级。
4.1以品种全覆盖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质量检测机构在监督出版物检测质量时,要以出版物的质量检测为基础,实行出版物品种的全覆盖,进而根据监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监督和检测盲区。所以,我国品种全覆盖的图书质控制度建设,需要根据检测规模确定专家队伍,使每个出版社、每种新图书都能接受到质控检测,从责任编辑到总编辑都应具有质控意识,并通过科学制定检测制度、合理确定检测办法等制度建设,确保出版物品种的全覆盖。
4.2以内容全覆盖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品种全覆盖是建设图书质控制度的基础,而内容全覆盖是建设图书质控制度的核心,因为,图书内容是其生命线,是最深层次的质量。因此,我国的图书质控制度应建立严格的质检标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质控体系从编辑、三审、外加工、校对、设计、印刷、包装和数字产品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质控要求,而图书内容的质控主要集中在重大选题备案。但在我国图书市场的实际发展中,低俗、暴力、不文明等出版物屡见不鲜,不但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容易形成盲目跟风。因此,对于一种精神产品而言,其内容是核心、是生命线、是不能碰越的红线,所以,我国亟需建立图书质控制度的内容全覆盖,勿使我国的图书出版文明堕落为复制和印刷经济。
4.3以流程全覆盖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如果说内容全覆盖是建设图书质控制度的核心,那么流程全覆盖就是图书质控制度建设核心的有效保障。我国图书质控监管已从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向事后监管转变,因此,建立图书质控制度的流程全覆盖,可以使出版单位从图书选题开始,通过编辑加工、三审、三校一读、设计等环节,提高出版物的质控监督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出版管理单位应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出版物内容施行重点监测,对出版单位施行抽检制度,进而将出版的内容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科学判定有效清除内容、质量隐患。
4.4以结果全覆盖建设图书质控制度
如果说流程全覆盖是图书质控制度建设的保障,那么结果全覆盖就是图书质控制度建设核心的源动力。图书质控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保障出版物的质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质控结果,对出版单位、出版人起到鞭策、教育、引导和警示作用。对于好的优秀出版物,出版管理单位应该给与充分表扬,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列入全国推举名单或地方优秀出版物名单,使质量好的优秀出版物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于质量或内容较差的出版物,不但要行政处罚,还要责令出版单位收回,使出版单位从要我提高出版质量向我要提高出版质量转变。因此,以结果全覆盖建设图书质控制度,出版管理单位可以从完善监测制度、制定抽查办法、加大行政处罚等提升监测结果的约束力,进而不但要使出版单位把出版物质量作为出版的生命线,更要把出版物质量作为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真正将图书质控体系作为出版单位的内部机制,融入出版单位的体制、机制内,从而实现我国出版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5结语
图书出版物的质控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过程,从编辑视角来说,编辑要随着政治、科学、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字规范等诸多内容的变化,对书稿进行考察和分析;从发行视角来说,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图书无从谈经营;从管理视角来说,谁都会偶有失误,必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预防个人的错误。由此可见,出版管理单位要想大幅度提升我国图书质量,先要从出版单位提升内部动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通过我国图书质控制度建设的品种全覆盖、内容全覆盖、流程全覆盖和结果全覆盖,形成外部动因,倒逼我国出版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使我国不但成为出版大国,更要成为出版强国。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建国.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变到以质量提高为主[J].中国出版,2014(3).
[2]靳琼,陆嘉琦.保障图书质量的关键在于管理[J].中国编辑,2016(83).
[3]熊觉.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应加以完善并成为常态[J].出版发行研究,2015(5).
[4]郝捷.出版质量与编辑素养[J].中国出版,2015(15).
[5]齐峰.加快推进我国出版文化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编辑之友,2014(6).
[6]董中锋.论质量监管在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J].中国编辑,2016(81).
作者:史祖福 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