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研究

【摘要】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家族文化风格与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因此,探究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对丰富新时代家风的研究内容,拓展家风建设理论的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究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得出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伦理思想、完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等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家风;家风建设;价值

一、新时代家风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时代家风的内涵

1.传统家风的内涵

“家风,也称门风,门声,是中国民间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家庭或家族在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①家风一词起源于西晋,在北朝逐渐兴盛。“传统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用以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的,并能彰显家族风尚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②传统家风的核心内容是使人学会做人的基本准则,维护家庭伦理,进而努力实现远大理想,这集中表现为以尊老爱幼为典型代表的家德、以道德教化为代表的家训、以行为约束为主要目的家规和激励后人的家谱。传统家风倡导修身养德、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公正廉洁和齐家济众,以《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和《曾国藩家书》等为范例流传至今,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2.新时代家风的内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③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期家风建设,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提出了重要遵循。”因而新时代家风也上升到了国家治理、价值观培育、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的维度。

(二)新时代家风的特征

1.吸纳性

一方面,家风建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传承,新时期家风建设也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和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而产生的,中国自古重家风家训,新时代依然重视家风建设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最终成为我国主流文化,新时代家风也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而没有拘泥于传统家风,使我国家风建设更加科学。

2.创造性

新时代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家风观将家风与党风、政风与社风相结合,包括爱党爱国、清正廉洁、建设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和坚定理想信念等,将家风观推进到新时代高度,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

3.创新性

新时代家风创新性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新时期家庭培养的对象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新时代家风触及国家、社会与家庭三个层面,并与党风、政风共同构成当前中国的社会风气。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上升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全社会家国情怀的培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受到重视。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

1.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文化源泉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传统家风著作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资产,从《论语》《弟子规》到《家范》《曾国藩家书》等,中华传统家风意蕴丰富,源远流长,小到修身,大到平天下,主要包括:第一,家族人员修身养性。儒家文化首要倡导的就是立得修身,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不断反省自己,直至到达慎独自律的境界。第二,建立和谐的家庭人伦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要相敬如宾;兄弟关系,要互相关爱;长幼关系,要尊长爱幼。第三,勤劳节俭。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气质。第四,家庭成员交友处世。见贤思齐,亲贤远佞,处理好与邻里关系,将国家利益放在更高地位。这些优良的传统家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今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成为新时代家风建设观形成的文化源泉。

2.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思想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对家风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阐述了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爱情与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基础;在家庭关系中,教育和培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的。”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与家风建设体系不断融合,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家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有利于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直接动力

革命前辈有坚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远大的抱负,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过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红色文化,也形成了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的红色家风,主要包括:第一,爱党爱国,坚守革命理想,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老一辈共产党员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继续前行。第二,克己奉公,革命前辈勤劳节俭,有朴实的生活作风,为了国家事业忘我地工作。第三,扎根群众,共产党人严格要求自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基础

1.独特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源泉总书记生长在革命家庭,习家有着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和清正廉洁的家风,始终受到红色家风的影响与指引,学习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心怀祖国和人民。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从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积累了丰富工作阅历,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严抓党风政风建设,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认知和实践经验。

2.新时期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现腾飞,但也出现了家庭责任意识淡薄、领导干部腐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由于家风建设的缺失而产生的家庭和社会难题,这严重有损社会风气,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领导干部作风案件,迫使从严治党向更深层次发展,党员的家风建设与作风建设更加密切,培育领导干部的廉洁家风,进而涵养良好的生活作风才能逐步改善和消除不良社会风气。

3.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显著,我国各项事业有序开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提供了价值观指引,建立美丽中国、和谐社会和模范家庭是我国主流价值观念提倡的,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作用愈发关键。新时代家风建设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又进一步发扬新发展理念,家风建设涵养社会成员家国情怀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和国家振兴的效用,伴随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行。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价值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中国的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与西方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巨大差别,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婚姻家庭观的论述,提供的是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如果直接照搬并不能解决某一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关于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建设问题。新时代家风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基本理论具体分析和解决新时代家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家国情怀、党风廉政和价值观引导,这一系列关于家风建设的理论和观点与时俱进,为马克思家庭伦理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创新。

2.完善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论

家风建设与党风建设关联密切,不正的家风是许多官员腐败的根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家风建设成为防止腐败的独特精神防线,指明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了党员干部这一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论。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家风也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重要内容而形成。“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⑦传统家风凭借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的价值对中华文化的承继起了不可磨灭作用,新时代家风吸收了具有高度价值的传统家风,在家风建设过程中传播传统德,注重人际关系和谐,使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奋起,增强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2.有利于全民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庭是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才能不断将科学的价值观念传输给下一代。新时代家风建设与主流价值观念的践行相互促进,核心价值观是从上而下地对全民族具有引领作用的价值观念,而家风建设立足社会基本细胞,从小处着手,进而向上辐射,二者的上下贯通才能将良好的价值准则推向全民族,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共识,使每个国人都真正认识到做好自己的小事,进而逐步做起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此历程中全国人民都会将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往往与家风建设的确实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家风建设,就可能会出现不好的政风和党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领导干部有好的党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用户,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基础工作,可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而带动政风发展,使各级国家机关都能清风正气,全心全意人民服务。有了良好的党风和政风,才能真正发挥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带头作用,全力解决国家、社会和家庭面临的各种矛盾,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民众的品德不断提升,最终建成优良的社会风尚。

4.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家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把家庭建设好,方能进一步建设国家,民族才能实现复兴。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让各种不良的风气在中国社会蔓延,那将使人心动乱,使我国丧失发展机遇,妨碍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家风建设着眼家庭这个起点,又从培育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接班人高度出发,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家风家教,促进家庭和睦,并以家庭美德滋养社会公德,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崭新的精神面貌深入基层。每一个家庭都以新时代家风建设家园,全国各族人民就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同凝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早日使国家发展达到既定目标,实现全民族的宏伟梦想!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新时代家风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探究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伦理思想、完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的实践价值。通过对这两方面价值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进行了丰富和补充。

作者:王尚斌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