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国保险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利用2008-2015年寿险公司资产的数据,基于CCR模型得到样本寿险公司保险资产配置的技术效率。实证显示,在剔除资本充足率这个环境变量以后,总体样本的效率值不高,且中资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效率值略高于外资寿险公司。实证说明,满足资本充足率的条件下,中外资公司保险资产配置效率都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数据包络分析
一、前言
传统的保险业经营理论大多着重于重视保险业的承保业务,即负债端业务的数量和质量。而在现代保险业市场的发展之中,保险公司的资产端业务也成为保险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寿险业的发展,研究寿险资产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保险公司而言,提高自身的资产配置效率是应对资本市场和投资渠道变革的重要战略,保险公司应该在符合监管条件和风险管理的同时,以稳健、高效的投资策略,提高公司的资产配置效率,进而增加公司和保单持有人的权益。
二、寿险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分析
(一)模型及指标确定
本文利用MYDEA软件实现CCR模型得到保险资产配置效率,面板回归部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8-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包括60家样本公司,连续观察8年[1]。(1)投入指标。由于中国保监会公布的险资运用渠道主要分为四种,所以本文的保险资产配置也分为四大类: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基金、其他投资。A.银行存款。该指标是保险公司货币类资产的一部分,反映公司的短期投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B.债券。该指标是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国债、政府债、可转债、次级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C.股票和基金。该指标是保险公司权益类类资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债券基金、股票、股权其他、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2]。D.其他投资。该指标是保险公司非标类资产的一部分,包括:其他衍生类、其他、债权其它、贷款和应收款项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2)产出指标。保险资产配置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投资收益(Y),因此,投资收益保险资产配置过程的最终产出。(3)环境指标。由于本节涉及到从投入量中剔除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故在指标选择上涉及到环境变量。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好多,本文仅引入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和改变的环境因素,如资本充足水平和国别。A.资本充足水平。该指标用保费收入与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的比来表示,资本充足水平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为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水平进行了要求,资本充足水平越高,则公司被要求的保持流动性的资金越多,则拥可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越少,公司投资收益则会相应地降低。该项指标与投资收益具有负相关的影响,当资本充足水平高时,则处于闲置状态的资金数量就多,投资收益会降低,这与保险资产配置的三大基本原则中,流动性与收益性不能兼顾相一致。B.国别。按国别特征不同可以将保险公司分为中资和外资两类。由于中资保险公司是基于本土的特点而成立的,在险种种类和设定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故客户对于该类保险公司的认知度较高;而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其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使得其在保险资产配置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3]。因此,公司国别的不同,将会影响公司资产配置的效率。剔除该项指标对投入量的影响,将能更真实地反映资产配置的效率。在对国别特征用虚拟变量进行表示时,1代表中资,0代表外资。在对产权进行分析时用虚拟变量进行表示,其中国有为1,非国有为0。(4)样本选取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节选取的研究时间段是2008-2015年,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年报和《中国保险年鉴》(2009-2016年)。在公司样本选取方面,尽可能全面覆盖2008年以前成立的中外资寿险公司,最终选定60家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具体包括:人保寿险、国寿股份、太平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华泰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天安人寿、生命人寿、安邦人寿、合众人寿、长城人寿、嘉禾(农银)、正德人寿(君康)、华夏人寿、信泰人寿、英大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百年人寿、中邮人寿、中融人寿、中宏人寿、建信人寿(安康)、中德安联、金盛(工银安盛)、交银康联(中保)、信诚人寿、中意人寿、光大永明、中荷人寿(首创)、海尔(北大方正)、中英人寿、海康人寿(同方全球)、招商信诺、长生人寿、恒安标准、瑞泰人寿、大都会人寿、国泰人寿、中航三星、中法人寿、中新大东方(恒大)、君龙人寿、汇丰人寿、新光海航、友邦中国、利安人寿、华汇人寿、前海人寿、弘康人寿、珠江人寿、吉祥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中韩人寿、德华安顾人寿。(5)数据处理第一,60家寿险公司中有9家寿险公司有合并或者更名,因此各项数据都是根据公司年报和《中国保险年鉴》的数据简单相加总或者直接选取更名之后的公司数据。第二,由于友邦在中国的各个分公司的数据在《中国保险年鉴》上是分开列出的,因此样本“友邦人寿”的各项数据也由各个分公司的数据简单加总而得,这些分公司包括友邦上海、友邦广州、友邦深圳、友邦北京、友邦江苏、友邦东莞和友邦江门这七家。
【摘要】目前我国人身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在老龄化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处于起步试点阶段,论文通过对比已开发的商业长期护理险产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应设计成低杠杆、万能型、提供多种给付方式、适当放宽投保年龄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万能型;建议
1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在15座城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700万人,目前已有18.45万人受益。从试点情况来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化经办、市场化服务供给的格局。
1.1中国人身险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市场份额很小
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人身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CAGR达到20%。其中健康险市场发展迅速,增速大于人身险市场,CAGR达到28%。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寿险业务占比超过了70%。但是健康险占比增速较快,截至2019年,健康险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2.8%。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原保监会。从险种结构上看,我国的健康险主要分为医疗保险(包括费用补偿型和定额给付型)、疾病保险(包括重大疾病保险、防癌险和其他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截至2020年5月,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产品信息库中可以查到的人身险公司已经登记备案的在售健康险一共有11236款,其中医疗保险占51%,疾病保险占46%。而护理保险仅仅占到了市场份额的2%,由25家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在经营。数据来源:保险行业协会。
1.2老龄化严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迫切
摘要:在中国各大保险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保险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起来。针对该现状,应当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这是当下各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保险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中国保险行业是一个蒸蒸日上、具有着非常辉煌前景的行业。面对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它既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也蕴藏不少的机遇。企业若想增强竞争力,关键在于人,因而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重点主要集中在人才的争夺上。特别是随着保险业发展步伐的逐渐增大,各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根据调查显示,保险公司主动离职人员,囊括公司的营销人员、岗位专业人员、技术骨干,还有优秀管理人员。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将可能造成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公司经营效益水平的下降,甚至引起保险公司的发展危机。因此对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使保险公司避免重蹈覆辙,从而形成良好用人、育人、留人体系,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1分析保险公司人员流失的原因
(1)招聘门槛不高。调查数据显示:保险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80%为大专以下文凭,女性占多数并且家庭主妇居多,这样的人群遭遇压力时抵抗能力弱,保险公司很容易淘汰她们。况且保险公司为了壮大业务队伍,招聘的主要是增员,加上大部分保险公司都把增员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利益的驱使下,增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把关不严、夸大收益的情况,导致新人不明情况的进入保险营销队伍,一旦不适应就会流失掉。(2)缺乏合理的薪酬制度。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诱因是薪酬制度不合理、工资待遇不满意,企业之间薪酬水平相对透明的情况下,人才一定向经济效益好、薪酬水平高的企业流动。目前,各大保险公司薪酬制度相对完备,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保险公司薪酬水平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使薪资水平低的员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感,导致主动离职率上升。作为经济人、理性人,员工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他们希望每一份付出都能获得应有的合理的报酬,而企业要做的就是将岗位职责和经济效益进行完美的结合。(3)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针对员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只侧重于对工作绩效目标的考核,甚至将企业岗前培训与职业规划混为一谈。同时,保险公司的职业生涯管理比较模糊,员工入职以后,虽然能够看到更高层级的岗位,但却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那个高度,公司未能给出清晰的讲解与培训。基于此,以经济利益为支撑的员工一旦自身利益受损则会很快去寻求更好的发展。(4)培训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够全面系统,跟不上时代步伐。各家保险公司基本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都是片面侧重于营销技艺的经验传授,忽略相关专业知识的介绍及深层次的内容。培训结束后,新学员还不知道保险到底是何物的情况下就被要求上岗。这种“填鸭式”的短期培训成为保险人员流存率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有些培训讲师过分注重利益的诱惑而相对忽视诚信教育,这直接导致新人难以对保险营销产生认同感,影响着他们对保险行业的重新选择。
2解决人才流失的对策
(1)改变招聘要求,提高增员标准。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有金融财会知识,有其他行业销售经验的优先。通过面试和笔试,了解增员对象的谈吐、沟通能力和综合知识等。保险公司还应该与高校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培养符合保险公司战略发展的高级人才。当扩大销售队伍、开拓市场时,需要对增员对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尤其是人品,把关一定要严格,有能力没人品的坚决不能要。在增员的时候,不能为了吸引对方而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话,更不能欺骗被增员对象。(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为了增强留存率,保险公司应该建立一定的无责底薪制度,让大家有安全感,哪怕底薪不是太多,当然,与之相应可以有一定的行为制约要求。这样新人进来之初,既有方向感,知道该去做什么,又有保底工资,心中有安全感。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不再享受无责底薪。能力强的人员可以叠加现有的制度收入,达到更高的报酬。另外,增加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把业绩考核改为综合考核,全面考核业务人员的业绩、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3)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如果一个公司职业规划路径清晰,员工想追求进步,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划路径努力拼搏晋级就可以,并且还能够预测到根据自身素质和努力程度所达到的高度,这样员工就会为了自己能达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而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加在一起就会提高公司的工作绩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保险公司增员对象能力学历参差不齐,人员分配上必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情况分配不同的岗位,做不同的职业规划。有的人需要慢慢晋升,有的人可以快速晋升,这样才能减少流失,提高留存率。(4)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有效的培训体系是企业的造血机制,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一方面除了培训新人基本的技能外,还应增加一些保险的基础知识、综合金融的知识以及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让业务人员能够真正成为客户的顾问和规划师,更有底气更周到地为每位客户提供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继而发展源源不断的客户。另一方面,提高讲师团队的能力和全方面修养素质,达标合格才能讲课,并对授课内容、授课语言等精挑细选,以确保新人喜欢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合作与分工的深入,各个保险公司都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因此,我们要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阔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与应变性、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观念、团队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保险营销员。伴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进入,中国保险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险公司除引进优秀人才外,还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识才、用才、塑才和留才机制,使员工能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减少员工离职率。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倡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并在应用型定位下培养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保险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砥砺前行。保险学教学在教材适用性、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方式上存在不足,相应地提出保险学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旨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保险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保险学;实践
近年来,国家提出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在应用型的类型定位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保险学》是很多财经类本科院校为保险学专业或其他金融学专业,如商业银行专业、证券投资专业等,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如何将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保险学教学与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相契合、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实践
近年,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伴随的是每年都会诞生很多新的保险事件和保险案例,实践内容丰富。比如,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银监会与保监会职责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这一事件的变化过程及深远意义就可以编入新版保险学教材的保险监管篇。与核心、高等级的科研项目立项相比,我国教材立项审批偏易,导致财经类本科院校使用的保险学教材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教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相同、知识阐述过程极为相似、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案例匹配极度欠缺和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研究成果、教材无法适合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等。为了解决保险学教材的现存问题,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下发相关资料的形式来做教材的有益补充,但是广度和深度会受到课时和教学任务的严重制约。
(二)实验教学软硬件欠缺
【摘要】实现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资利好,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收益,投资原则等探讨了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投资现状,进而提出了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现状分析
2017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挥商业养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促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业务,推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稳健运营”。由于复杂的经济形势及管理方式的滞后,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三大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目前较为缓慢,如何通过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稳健地投资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经保监会批准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一共有八家:平安养老(2004年)、太平养老(2004)、长江养老(2007年)、泰康养老(2007年)、新华养老(2016年)、安邦养老(2013年)、国寿养老(2017年)、人保养老(2017年)。其中第一家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成立于2004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重视与政策扶持,我国商业保险机构正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养老保险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良好局面。
一、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投资运营现状
(一)投资利好
近年来,我国加大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供给,给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创造了较好的环境。近三年来,我国颁布商业养老保险相关文件有八条,涉及到养老消费、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保险税收优惠等各个领域,给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催使其成为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持者。颁布的文件主要有: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商业健康保险资金投资健康服务产业,鼓励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办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举办医养融合机构。2016年3月,五部委《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2016年5月,颁布《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养老服务业和现代保险服务业融合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基金金安全稳健运营,于2017年底,正式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试点工作。
(二)投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