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老龄化社会的保险状况及其发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撰的《2011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从1997年中国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亦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余额(1.9497万亿元)的三分之二均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按照现有制度模式,未来60年中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万多亿元。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冲击,近年来社会保险、年金保险以及退休金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切的重要议题之一。许多国家在退休金制度改革上具有重大转变,从随收随付制下的确定给付制退休金制度改为确定提拨制退休金制度,但却逐渐负担不起第一层的退休金计划,开始通过减少退休给付来降低财政负担,以第二层及第三层来增加退休财富累积的功能,同时扩大第二层企业退休金及第三层个人储蓄及商业保险的机制。
为了因应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所面临的寿命延长风险、扶养比率上升、医疗费用增加、长期看护需求等问题,我国应采取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增加财政补贴、将国有企业股份逐步划转给社保体系等措施解决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和缺口补偿问题。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来看,延长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倘若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可见,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必须辅之以其他措施。倘若将中央和地方所属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股份划拨到社保系统账户上,将削弱国家对国有产权股份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另外,养老保障较多考虑养老保障基金的筹措、使用、监管,涉及面过于狭窄,且因养老金的过度缴纳、储存与积累,还会对国民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活力和居民投资消费等造成阻碍。因此,急需通过多途径拓宽社会养老功能,而具有补充社会安全网缺口的功能、可分担社保压力的商业保险,特别是年金保险、长期看护保险等应人口老龄化而生的保险商品的创新与发展,将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关键。
中国老龄化社会保险市场概况与潜在问题
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主要有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其中,年金保险包括递延年金保险和即期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包括长期看护保险和终身医疗保险。递延年金保险和即期年金保险可提供退休生活的经济来源,维持一定生活水平;长期看护保险可提供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老人的经济保障,终身医疗保险可提供医疗费用负担的终身保障。由于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中最重要的两种退休商品是年金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商品,因此,笔者将以这两种保险商品为例来分析中国目前老龄化社会保险的市场概况与潜在问题。
1、年金保险
年金保险是个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签订的重要财务契约[1],其产品用来提供老年人口退休后的退休收入,被视为对抗长寿风险的最佳工具。年金保险主要通过长期的财富累积和年金化的设计,在清偿期内将财富以定期给付特定额度的年金方式进行支领,从而分散长寿风险。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国家在政府或企业的退休金规划中通过年金化的模式来保障老年生活需求[2]。我国社会保险养老给付与退休金制度属于确定给付制,现行制度退休给付与资金运用上的缺失,造成大部分的退休基金都有严重的资产负债不足缺口,使得退休基金的未来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一般民众退休后可能会因为自行运用不当或通货膨胀等原因,导致退休金在短期间消耗殆尽,使得退休后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失去保障,加之未来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极其需要依赖商业年金保险来弥补退休金与保险金缺口。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不仅能够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养老需要,更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未富先老”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自2004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先后成立了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包括企业年金缴费、委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3个项目。5家公司年金业务互有消长,但3个项目均得到显著增长,企业年金业务发展迅速。2007-2011年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业务总收入为79823868.39万元,其中,企业年金缴费合计为13225325.93万元,受托管理资产合计为36829691.46万元,投资管理资产合计为29768851万元(如表1所示)。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推进,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为企业年金赐予了丰厚土壤。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年金市场。表2所示为我国寿险业近五年的保险业经营情况,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收入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的年金保险业务成长率最高,达327.8%。2011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由此可预见未来我国的团体年金保险市场也将会有显著发展,但是目前年金保险市场尚存在着诸多问题。
(1)保险市场空间过小。目前我国保险业在退休市场上仅限于销售个人自愿购买的个人年金保险,对于与退休制度相结合的团体保险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市场,保险业务的业务空间没有开放,市场范围过于狭小。
(2)税赋优惠诱因不足。税赋优惠是人们购买年金保险的主要考虑因素,通过退休金计划或商业年金保险可获得递延课税的优惠,即其投资利息与利得在当期不用缴税,长期税赋递延的复利累积效果非常显著。1997年美国盖洛普公司研究调查年金购买者的动机,发现73%的购买者认为影响他们购买年金保险的最重要因素是年金具有递延课税的优惠。边际税率增加1%将导致年金保险购买量增加4.3%;平均而言年金保险可使一个65岁的老人所需准备的退休资金成本减少37%,因为退休前对其提拨金额所带来的税赋优惠,通过报酬率复利累加,将产生更大的退休金财富累积。相较于国外,我国的个人年金商品尚无较大的税赋优惠诱因,因此难以刺激民众购买年金保险的需求。
(3)年金保险保费过高。年金保险商品设计中存在逆向选择及费用率高的问题,致使年金保险的保费太高,同时变额年金商品复杂度较高,现行的年金生命表无法反映寿命改善的现象,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保险风险。
2、长期看护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住院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3]。长期看护保险是除了年金保险以外的另一种重要退休商品,但与其它国家的长期看护保险市场相比,中国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商业健康险不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上的健康险大多是附加险,主要作为一种投资形式存在,且存在着以下问题:
(1)长期看护保险市场份额较小
社会医疗保险对长期看护的给付相当有限,而人口老化对健康保险中的长期看护保险具有极大的影响,许多老人年老力衰需要长期看护服务。目前中国长期看护保险的市场虽有显著成长,但市场渗透率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富人虽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却由于可以采取自己保险,并不需要通过保险市场分散其风险;中产阶级虽有购买能力,却往往认为社会保险有包含长期看护费用的给付,而没有动机购买长期看护保险,因此需要靠政府与保险公司以营销宣传方式改变其理念。
(2)长期看护保险发生率评估的数据库缺乏
长期看护保险的商品设计上,由于缺乏可靠数据支撑,对看护保险发生率的评估体系不完善,保险公司对长期看护状态的判定差异很大。国外将保险给付直接给予看护中心,如此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也使商品本质更符合长期看护的本意。但目前中国在给付型态上尚未实现多元化,保险给付只限于给予被保险人,且被保险人需证明自己仍旧属于需要长期看护状态,对于被保险人非常不方便。
(3)长期看护保险业务需求不足
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得寿险公司经营长期看护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考虑到长期看护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不愿大力发展长期看护保险业务。目前市场上仅限于销售个人自愿购买的长期看护保险,对于与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团体保险市场开放空间不大。加之普通公众对长期看护的需求尚且不足,高成本商业保险难以达到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广覆盖”的特性,因此市场需求仍相当有限。
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发展建议
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少子化的趋势下,美国、英国及日本积极因应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针对老人的退休生活从事各方面的准备,其中包括属于社会保险的退休金、医疗、长期看护制度的建立。除了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之外,针对老龄化社会推出了商业保险以及相关的金融商品例如年金险、医疗险、长期看护险、年金屋保险、反向房屋抵押贷款等,大力弥补社会保险保障的不足。针对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保险市场的概况与潜在问题,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
1、组建研发团队,由保监会牵头规划,推动保障型及年金保险商品施政计划
采用项目制的形式,结合每一个项目的具体需要,专门组建包含风险评估、保险、精算等多个学科领域专家在内的研发团队,因应产品开发进行充分的调研评估,以洞悉民众实际的保险需求。由保监会牵头规划推动保障型及年金保险商品施政计划,针对相关保险业务,实施保险商品送审奖励措施,引导业界开发各类因应老龄化社会照顾、赡养需求的保险商品,并予以大力倡导和推进,以提醒民众适足保险保障与提早规划退休生活的重要性,协助建构更为完善的社会安全体系。加强政府机构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交流,在账户管理、基金运营、服务方面分别实现与医疗保险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及民间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从而提高基金收益率。同时规范部分提领制度,以增加年金保险的弹性,提高保险费率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的族群(例如健康体、弱体体等)提供不同的费率,通过差别费率向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提供较大优惠,提高保险费率的公平性。
2、引进国外新型态保险商品,满足民众多元化投保需求
从商品设计来看,国外变额年金设计含有部分保证给付机制,可分散退休风险,提高累积退休资产稳定度,是潜在的退休商品。建议引进外国的外币传统型保单、附保证给付投资型保单、优体保单及弱体保单等新型态保险商品,以满足民众多元化投保需求,并放宽保证利率相关法规,推进预期利率连结型与投资连结型年金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独立于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因应老龄化社会挑战、特别是高龄化挑战的重要制度安排。日本看护保险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老龄化群体的看护问题均作了相对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包括看护保险活动的参与主体、看护种类与认定、保险费的给付、财政来源与费用分担比例等具体制度设计。为了鼓励民众购买长期看护保险,建议强制规定购买长期看护保险,并由雇主为员工承担一定比例的长期看护保险,员工自行选择保险公司。提供与长期看护保险相结合的年金保险商品,利用反向房屋贷款方式筹措长期看护之费用支出,同时建立长期看护保险发生率评估的数据库。落实长期照护制度,开办照顾者津贴;培训居家服务员,实施证照制度;结合小区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服务资源,为有看护需要的老人及其家庭提供整合性与持续性的照顾服务。有效配合未来快速成长的长期照护需求,推动长期看护保险立法。另外,寿险年金化所累积的财富是避免因长寿而造成退休金短缺的最佳方法。美国法律规定个人储蓄账户的累积金额,在退休后一次提领的金额不能超过账户余额的30%,其余皆要用于购买递延生存年金。英国也有类似的规定,要求员工在退休后必须将部分退休金用于购买递延生存年金。很多保险公司为因应长寿风险也推出了年金保险商品设计,以递延年金为例,此保单即使在账户金额提领完之后,至特定年龄保险公司仍会给付被保险人年金,被保险人95岁时可选择一次提领终止保单契约,或选择继续给付到死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若无法事先评估寿命延长的情形,可能会面临长寿风险。为了减轻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长寿风险,建议研究探索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例如生存债券、生存交换契约、年金期货、死亡率选择权等。但在发展这些金融商品之前,必须先要建构科学衡量死亡信息的死亡率指数与相关金融专业技术。
3、实施税赋优惠措施,推广个税递延养老保险
保险商品的推广涉及许多租税诱因。建议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以鼓励更多的退休储蓄行为,在民众购买年金商品或其它退休储蓄商品时给更大的税收减免。目前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英大泰和等公司正在参与个税递延养老保险上海试点的前期筹备工作,不过税延型养老险的试点执行并非由保险监管部门一方决定,需要与财政、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特别是推行有吸引力的养老险缴费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需要让渡的利益较大),避免如2008年中国保监会和天津滨海新区曾经率先出台的补充养老险税收优惠被国家税务总局叫停的情况出现。另外,由于涉及税收问题,倘若各保险产品相异将难以协调,故保险产品应趋于同质性。产品设计中保费上限依然是测量难点,因此需要保监会的指导和统一推进。
4、提高业务员的专业水平,创新保险商品销售方式
随着老龄人商品市场的预期加强,保险市场的发展有赖于专业业务员的推动。建议强化保险公司业务员对于保险商品的了解,并严格规范各商品的相关告知义务及说明项目。从消费者心态及行为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对年金保险与长期看护保险等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功能与优点没有正确的了解,并常常低估其对这些保险的真正需求。而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在销售时常以佣金为导向,也未能对这些商品提供充分的说明与需求分析。所以未来保险公司在商品设计、销售方式以及业务人员的训练上,都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有效地拓展保险市场。资金运用上,以内部资金(internalfund)方式贩卖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进一步开放实现保险公司直接承作资产管理账户,使其它年金制下民众能够依据自身的风险趋避程度与距离退休时间长短进行不同的投资规划,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由于保险业务的运作通常具有较高的费用率,为了增加竞争优势,未来在推动年金保险制时应尽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以提升投资绩效。
5、完善监理制度,重视风险评估在精算实务中的应用
现行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随机投资模型的应用,模型的选取与参数的估计均会影响到评估结果,有必要建立一致性的监理随机模型及监理标准,并加强精算人员财务风险评估和随机方法的训练,注意保险公司过去保险商品销售的潜在亏损是否会侵害新契约的保护权益,强化精算人员自律、他律及法律规范如何相互配合以实现最大效益。同时,资产负债管理对于保险公司非常重要。以传统年金保险为例,保险公司售出的年金保险,需要在未来支付足够的、不能缩减的年金给付,所以应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长期资产,确保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付未来支出。根据英国的精算实务,保险公司大都将长期年金收入投资于英国政府股票,这些资产需要适时支付负债,故而应该了解未来的现金流量。中国现行投资环境中长期债券较少,投资选择相对不多,对于中国现发行的保险商品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带来较大局限[4]。因此建议精算人员参与年金商品的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投资保证商品的风险评估机制。此外,利率风险、长寿风险以及投资保证风险皆是影响年金保险的重大风险因素,国外常有保险公司因为错估未来市场利率的走势或寿命改善的程度而造成财务上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评估年金风险至关重要。国外的精算实务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命表,可以反映不同世代的寿命改善情况。中国现行年金的生命表未能反应寿命改善的情况,未来人均寿命的延长将成为威胁保险公司经营年金保险的重大风险。同时,金融商品的市场竞争和投资保证也对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应强化对未来寿命改善的研究。
6、强调信息披露,在保险同业公会网站上设立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专区
市场公平性的规范上,信息的充分披露和公平对待客户成为重中之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商品亦逐步实现多元化,商品信息在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严重不对称,可能会造成误解、错失潜在客户,因此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监理上特别强调信息披露。中国现行的保险商品信息强调附加费用率,忽略了向客户提供商品年金率等信息,建议在监理规范上参考英国的做法,建立较为健全、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在保险同业公会网站上设立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专区,并与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等寿险公司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专区连结,方便消费者查询。(本文作者:郑晓玲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