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探究

摘要:目前市面上的气象服务类App主要是针对天气现象的预报、数据分析以及灾害预测方面。该文论述的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研究主要服务于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领域,通过云端视觉识别符号、设计画法、功能模块等展示设计,搭建全新的专业气象知识科普平台。该平台具备互动交流的功能,可以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推动气象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

天气状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今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已被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国气象科普日宣传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气象知识科普对于大众了解每天的天气状况、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大众专业气象知识的科普势在必行。借助云端互联网App进行专业气象知识科普,覆盖范围大,受益人群广泛,能够较好地实现气象科普到万家的目标。

一、云端气象科普概述

1.云端概述

云端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云服务”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的、易于扩展的、虚拟化的资源。简单来说,云端是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服务和资源模式,是与云上、云中等同的词,而网端即与网上、网中、网里同意,区别在于“云”是在“网”的基础之上构建的技术、服务、应用以及资源的概念,“云”是基于网络的新一代的技术。

2.云端气象科普App开发背景与意义

2010年,“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技术研发”项目启动,全国公共气象产品服务库的服务标准被指定,包括命名规范、产品价值观、产品核心理念、产品设计规范等,确保产品在功能上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气象知识传播等,在服务上要倾听用户的意见,努力改善产品的各个方面[1]。天气状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气预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信息服务。虽然如今各类预报天气的App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且信息的准确度也相对较高[2],但是往往存在着不足,如,缺少直观天气状况之下的专业气象知识科普。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大众专业气象知识的科普势在必行。

3.当前气象服务类App的主要服务内容与范围

当前气象类App的类型主要有非专业类气象App与专业类气象App。非专业类气象App主要有墨迹天气、天气通、我的天气以及iO系统S自带的天气状况查询软件等。其中,墨迹天气的用户满意度较高,其服务于大众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涵盖当日及未来的天气变化状况、空气质量、语音播报、墨迹资讯、穿衣指南、天气实景分享以及突发天气状况的实时推送等[3]。但这些气象类App大多缺乏气象知识的专业科普,穿插广告较多,用户对信息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全面地了解该类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专业类气象App有Windyty、新宏气象等。以新宏气象为例,该App相当于一个私人定制的专业气象服务站,随时随地为专业气象人员、航空人员、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但其功能更多的是停留在专业查询服务上,气象科普体系还不完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适用性不强。在全球气象灾害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打造一款服务于全民的气象科普并带有分享互动功能的App迫在眉睫。

二、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

1.视觉识别符号

云端气象科普App,是一款展现劳动人民智慧、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应用,其视觉识别符号为研究素材和传统文化的展示,即传统中国画中的云朵和中国古典印章的展现。目前的气象类App视觉识别符号普遍偏现代简约风格,趋向扁平化;而云端气象科普App作为第一款国风类气象App,利用传统的云朵表现技法,将古代传统绘画手法和印章手法结合,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2.设计画法研究

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的形态变化各异且具有美感。不少画家喜欢表现云这种自然景观,使其成为传统绘画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元素。云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独特的地位,它体现了一种空灵自由的态势。古人对于云形成了一定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观念,如五代时期荆浩的《笔法记》、宋代初期李成的《山水诀》、清代蒋和的《学画杂论》等[4],他们归纳、总结了云的画法,为云端气象科普App的最终展示效果提供了借鉴。当今也有不少画家总结了云的画法,表达了他们的实践感悟和经验。云端气象科普App借鉴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表现不同云朵在空中的姿态,其中云的形象已经独立存在于画面,线条是云的主要造型手段,六条神龙、车驾周围的云朵为云的画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勾云法”造型手段使线条具有十足的空间流动感和明确的方向性,以此表现云的动感和柔软轻盈的特点[5]。《画云台山记》在开篇提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蟺如龙。”[6]文末又提到:“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7]在这里,顾恺之详尽地论述了云的绘法。顾恺之在画中塑造出云的多种姿态和质感。《洛神赋图》中云的画法对于这一款云端气象科普App中云朵造型和姿态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笔者力求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设计云端气象科普App时将风格主调定为中国风,主要构成颜色为金色和红色。笔者在展示过程中利用传统绘画中云的画法配合特定场景,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意趣。

3.界面设计

(1)专业气象数据云端气象科普App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手机App为用户提供准确、专业的气象数据,如何科普最专业的气象知识,以及如何实现与用户云端交流共享。云端气象科普App作为专业科普性质的气象类App,将通过中国天气网、气象台等平台的实时观测分析的天气预报数据,并结合展示设计的形式美感,将专业气象知识与大众生活实时对接,将气象知识融入人们的生活。(2)内容展示App的初始页面内容有当天的公历日期、农历日期、温度以及用传统画云手法绘制的配合场景表现的当地当日的天气现象,右滑则可以进入天气现象成因分析。云端气象科普App以文字、图片、动画的形式阐释此类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用传统绘画手法与现代展示科技相结合的形式,向用户解释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内容精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性。用户不仅可以打开主页面了解当日天气现象的成因,而且可以通过拍照并上传当天的天气状况,了解对应、相似天气现象背后关联的专业气象知识,同时可以动态,记录当时的天气状况和自己的感悟。用户可以互相分享、浏览、点赞、评论、收藏相关的天气动态,学习不同的气象知识,在App上交流分享天气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向专业气象机构提出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机构人员会实时查看信息,进行高效率的解答。对于在App上动态较多和参与讨论、提问活动较为活跃的用户,可以授予其荣誉称号,并联合支付宝“蚂蚁森林”等绿色环保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奖励,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地实现气象知识科普全民化。(3)功能区功能区一共分为两大块。初始页面左上角的图标为“更多”,点开共有以下五个块面,分别为“推荐”“专题”“喜欢”“设置”“发现”。“推荐”板块下设有雨、雪、霜等常见天气现象,还设有不同天气现象的详细成因分析;“专题”为二十四节气以及不同节气下人们的传统民俗习惯;在“喜欢”板块中,用户可以点赞、收藏其他用户上传的图片和文章;在“设置”板块中,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主调节App的音效、日夜模式,清除缓存,查询关于设计者和运营方的相关信息;“发现”板块类似于微博的热门推荐,主要展示用户自主分享的天气现象,用户可以浏览、点赞、天气动态,以此促进气象知识的传播。初始页面右上角为分享按钮,其包括可供浏览下载的App二维码,今日天气现象的古代云朵绘画技法,今日地区的天气温度、湿度,农历日期、对应节气以及相关的古诗句和应景的古代书画作品。结语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研究旨在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普气象知识的专业平台,给大众传递气象科学知识。作为一款满足大众求知需求、功能模块齐全、具备分享互动功能的新型App,其充分依托气象学科的特色,结合专业的气象理论知识、实践指导以及云朵姿态动势的表现手法,意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现气象科普全民化,促进专业知识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宇,唐卫,唐千红,等.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C]//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中国气象学会会议论文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15:28.

[2][3]张熙.基于IOS平台的公众气象科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7:1-4.

[4][5]程俊杰.云在宋代绘画中的多重语义[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7:2-6.

[6]杨玉山.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简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9-11.

[7]赵圣龄.山水画空间的演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59-61.

作者:韩玉婷 陈琪雯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