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瑶族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瑶族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瑶族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应用

摘要:“盘王印”是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图案,其形成和发展蕴藏着瑶族深厚的文化情感、民族信仰和追求。将“盘王印”图案运用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有助于体现和提升展示空间艺术的设计风格、文化特色与民族形象。首先,文章从动态化角度分析了“盘王印”图案的艺术特征;其次,探索了“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意义;最后,具体阐述了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立体化、形式化、情感化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展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盘王印;展示设计;民族元素;应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瑶族“盘王印”图案,以生动的纹样、标志性的色彩搭配,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扩宽了设计思路。将“盘王印”图案应用于展示空间中,不仅能满足展示空间的功能需求与文化氛围,还能满足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追求,使瑶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盘王印”图案的艺术特征

“盘王印”不是静止的图案,更不是静止的民族文化,它流传至今仍然散发着新活力。不管人们采用的是历史性还是共时性的眼光,“盘王印”图案毫无疑问都是律动的、鲜活的动态展示艺术。

1.1生动丰富的图形纹样

“盘王印”图案构图严谨、自然古朴,生动丰富的图形纹样组合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语言,从图形类型上大致可分为五类:象征纹、人形纹、碎花形纹、植物纹和动物纹。人、植物和动物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瑶族自然生态体系的基础,所以在“盘王印”图案中包含分别代表人、植物、动物的人形纹、碎花形纹和龙犬形纹。常见的图形纹样组合大概有二十多种,分别为人形纹、鹿形纹、八角花形纹、蜘蛛花形纹、星形纹、松果形纹、界形纹、鱼骨形纹、花蕊组合形纹、碎花形纹、鸟形纹、万字形纹、锯齿形纹、兽蹄印形纹、盘王印章形纹、豆腐格形纹、花蕊形纹、莲花蕊形纹、果仁形纹等[1]。虽然这些纹样的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却高度概括了事物的优美特征和生动形象。如八角花形纹,由两个平行四边形沿正中心旋转、镜像,使图形纹样生动丰富。

1.2绚丽多彩的色彩搭配

《后汉书》言:“槃瓠诸子,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干宝言:“赤髀横裙,槃瓠子孙。是也。槃瓠毛五采,故今瑶徒衣服斑斓。”[2]清康熙在《乳源县志》中写道:“瑶人男女或衣彩绣裙”,可以看出瑶族人们喜欢颜色明亮艳丽的五色衣裳,即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瑶族艺人先用黑白两色线织出基本框架,再通过其余三色线相互搭配、交替使用,以“十”字形和“一”字形针线转折,制作出结构层次分明、线条纹理清晰、极富秩序感的正方形图案。“盘王印”作为瑶族的标志性图案,其色彩和色彩组合不像壮族壮锦那样无拘无束、自由活泼,而是有着较为严格的色彩搭配原则和构图方式。通常以亮黄、大红这种艳丽色彩作为主色,中间以少量的白色、绿色和黑色作为点缀,色彩夺目。各异的色彩与瑶族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盘王印”图案中的五种颜色,可以窥探出瑶族文化中最本质的结构元素与最浓厚的民族内涵。每一种颜色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表征人类,绿色隐喻草木,白色代表天空,黑色代表土地。虽然“盘王印”图案没有富丽堂皇、珠光宝气之感,却以独特、艳丽、古朴和强烈的颜色对比,体现出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仰热爱。

1.3寓意动人的民族情感

对一个没有民族文字,只有自己语言的民族来说,“盘王印”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装饰图案,更是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岭南无山不有瑶”,历史上瑶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被迫长期迁徙,世代深居大山。他们把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壮美山河,经过主观的思维再创造,提炼出千姿百态的图形纹样,织成“盘王印”图案,并赋予其独特的韵味。例如,其中的鱼骨形纹、锯齿形纹、豆腐格纹等。从创作题材上看,反映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洞察,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还有龙犬形纹则是与生产活动中的狩猎息息相关。这些纹样不仅记录着瑶族祖先浴血奋战、翻山越岭寻找新家园的事迹,更传递出后辈对于祖先的尊崇及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之情。随着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的变迁,“盘王印”图案发生了细微的转变,原始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观念在逐渐减弱,展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特征。2000年以后因商品旅游经济的冲击,出现了寓意吉祥的“万事如意”“平安”“福”等汉字符号,还有梧桐树、生姜、太阳花、女人形纹、南方水果等形象。丰富又精彩的纹样,反映了瑶族人民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于生活、自然、民族文化的热爱。

2“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2.1提升了展示空间的审美价值

民族图案艺术的优势在于其美学系统的完善,一方面其造型、构图是经过不断地推敲沉淀下来的,具有成熟的民族审美意蕴;另一方面,它是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与民族发展史的集合体。对“盘王印”图案进行处理、再创造,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展示空间中。其视觉形式的表达是通过瑶族人民的集体思想意识与民族情怀相融合。将“盘王印”图案重新编排组合应用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能够提升和丰富空间的设计效果,使空间呈现出民族格调,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并感受到空间中的文化意味。

2.2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盘王印”图案寄托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与美好夙愿,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是瑶族文化的瑰宝。展示设计的综合性较强,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设计师们应不断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结合新工艺、新材料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从“盘王印”图案中提取纹样、颜色、线条等元素融入展示设计中,实现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有效结合,既满足了观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又给展示设计注入了新活力。现代展示设计与传统民族元素的结合,不仅给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灵感,而且也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3传承与保护了民族传统文化

近些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中外文化愈加激烈地碰撞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转而被国际元素所取代,这导致民族元素被人们渐渐淡忘。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传承与保护,这样才能使其散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将“盘王印”图案应用在展示设计中,不仅能以更直观的方式宣扬少数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绽放异彩,使空间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设计可以向人们传达“盘王印”图案中折射的民族生活、历史、文化与审美心理。在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盘王印”图案起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

3“盘王印”图案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由于展示环境具体的审美客体具有丰富的形象性、生动的直观性,以及变化的多样性,其时空更趋于明朗和简洁,因而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动态的空间形式尤为重要,同时需要注重营造展厅的情感空间[3]。“盘王印”作为瑶族文化的代表,运用动态化的展示形式能更好地传达出图案背后的寓意,使观众在内部空间的流动中感受民族图案的艺术魅力。基于此,将“盘王印”图案应用到展示设计中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法。

3.1图案的立体变化

对于传统的纹样图案来说,大多是以平面的形式存在。而观众接收到的也大多是平面元素传递的直观信息。图案的立体变化在表面含义上指平面设计语言的立体化,是将二维语言转向三维空间的展示。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展示空间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手段将图形、语言等设计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盘王印”图案作为集色彩、图形、文字符号元素为一体的平面化二维表达,形式语言偏向于意象化,具有抽象夸张、自然浑厚、简约凝练等艺术特征[4]。作为二维平面装饰图案,可以直接将其运用在展示空间中,但为了使民族元素能够更好的凸显,可以将二维的装饰图案立体化,转换为三维展示空间的主体,并配以材料、结构、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法,营造出一个富有逻辑和形象的空间形式,进而表达出“盘王印”图案中的民族观念与深厚内涵。图案在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度变化让展示信息、空间造型散发出无穷魅力。例如,位于清远市的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图2),雄壮的外观借鉴了“盘王印”图案,从中抽取线形纹样将其立体化,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建筑的外立面,正门口广场的地面铺装使用了“盘王印”中的太阳纹,形成了独具瑶族特色的展示建筑体。展厅内部的装饰柱上贴有简化后的“盘王印”图案(图3),极富立体感,配上周围精心设计的气氛照明,营造出别样的民族艺术气息。

3.2图案的空间形式变化

无论是二维的平面形态,还是三维的空间形态,“盘王印”图案只要经过展示,它的造型、肌理、色彩、纹样等要素就与周围空间的众多要素产生了联系,成为展示空间的一部分。设计师可以结合点、线、面、色的展示形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最终完成图案在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形式变化。“盘王印”图案本身结构层次分明、线条紧致,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那么将其通过分割、重组、位移等修饰手法融入空间形式中,可以使内部空间产生一种张弛有度、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不至于平淡单调。为了丰富空间展示的形式,首先可以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重构“盘王印”图案,线条的长与短、纹样的简与繁、颜色的冷与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空间变化;其次可以运用心理提示的手法,将图案中出现的纹样按年代顺序排列出来,更好地突出图案演变的时间过程。在满足基本的展示功能的基础上,让人们感受到空间形式变化带来的无限趣味。例如,在南宁博物馆的“红陶馆”展厅中(图4),提取壮锦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拆分重构,运用在展厅的地板与天花设计上,使整个空间显得理性、有序。最后在色彩设计中,采用红、黑两色,使展厅富有浓厚的壮族特色。

3.3图案的情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空间展示艺术的魅力所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展示手法层出不穷,新媒体元素的加入为展示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使空间变成富有生命的物体。将传统民族图案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融合,使展示对象散发出新魅力,实现图案在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变化。“盘王印”是瑶族人民生活的缩影,记载着生活变化中的历史印记,图案中透射出来的民族文化特质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其运用在现代展示设计中,首先要使展示空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加入新媒体展示手法使观众体验到空间内部纹样、造型、色彩等的生命力,赋予空间浓厚的文化意味;其次要创造一个多感官的展示空间,传统展示空间只停留在视觉这一方面,往往会忽视人们除视觉之外的体验,设计师们可以采用声音、影像、触摸、互动媒体的多感官体验使民族元素在展示空间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将“盘王印”图案应用于展示设计中,不仅强化了本身的视觉感染力,更强化了其中散发的民族情感,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展示对象产生共鸣[5]。例如,在广西来宾瑶族博物馆中(图5),采用多媒体展示方式还原了瑶族人民表演长鼓舞的场景,展厅中还放置了各种长鼓模型,使展示形式显得格外多元化。观众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体验声临其境地体会到瑶族人们盛世欢歌的喜庆氛围。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运用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展示手法,赋予空间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文化内涵,“古”与“今”的碰撞,创造出符合现代美学的新形式。

4结语

“盘王印”图案植根于瑶族文化的沃土中,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为现代设计师们提供了连绵不断的设计灵感与素材。人们在深入了解瑶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民族传统元素延续,并让其继续发扬。因此,研究与传承瑶族“盘王印”图案,挖掘民族内涵,对现代展示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琳.粤北乳源瑶族“盘王印”装饰图形研究[J].民族艺术,2014(02):164-166.

[2]胡小平,罗龙林.粤北乳源瑶族刺绣图案的图像学解析——以“盘王印”为例[J].丝绸,2020,57(01):76-80.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志萍,赵希岗.剪纸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21(33):127-128.

[5]宣宏博,张世玉.展示设计中的空间艺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01):131-132.

作者:张雅琪 宁昭仑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