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信息化下园林设计课程改革原则

园林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与诸多学科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从课程结构视角来看,园林设计课程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即基础涉及理论、典型园林设计案例、拟定园林设计项目、园林设计相关内容;从课程目标视角来看,园林设计课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美学素养,二是培养学生该空间环境涉及能力、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能力。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坚持丰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与系统性原则,在园林设计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在园林设计课程改革工作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具备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以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种形成呈现出来。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以马哲、思修、毛邓三、大学英语、高数等课程构成;专业课程以艺术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为主。通过艺术基础课程与技术基础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开设园林理论类专业课程、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与园林资源类专业课程,根据园林设计课程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在设置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的选修课程,有效丰富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模式的针对性

高校园林设计专业应积极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主动的与社会中的先进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实现专业理论教学同社会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岗位,让学生能够深入实地的了解园林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将已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相应的实践应用技能。为提升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可行性,需要高校园林设计专业根据社会岗位的各项需求,从事业单位园林部门、施工工程设计部门、园林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园林设计领域分别着手,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切实保证园林设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三)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园林工程领域不仅关系到该领域员工的发展,还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对高校园林设计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高校园林专业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关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时展潮流,满足园林工程的岗位需求。园林专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应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别着手,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转化水平。

二、信息化下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思路

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园林设计改革工作,首先需要明确园林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正确把握园林设计课程的发展方向。

(一)明确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开设园林设计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园林景观设计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园林设计课程的相关知识,能够对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能够正确处理园林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此,高校园林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树立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将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依托,从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学专业视角分别出发,科学处理好园林设计与建筑学专业之间时间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其次,教师需要在园林设计中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园林设计方法,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园林景观的设计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与地方企业进行联系,带领学生深入实地的对园林设计成果进行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再者,教师需要注重园林设计内容的生活化,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社会生活中的园林设计成果展示给学生,有效拉近学生与园林设计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园林设计活动中,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将生活与教学合二为一。

(二)创新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下对园林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冲破,使传统单一的园林设计课程朝着多元化的园林设计方向发展,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园林设计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录制微课视频,运用慕课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园林设计教学活动,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组织学生利用CAD、3DMAX等三位制图软件开展园林景观的设计活动,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园林设计水平及其兴趣爱好,并将园林设计课程同其他相关课程整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在园林设计活动中的自主能动性。再者,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选取最具直观性与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在实践联系中明确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在反复的实践与探索中探索出新的知识。

三、信息化下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园林设计教学工作中,有效推动园林设计课程改革与优化。为此,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

现如今,园林设计课程已经发展成协调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高校在开设园林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园林设计课程在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着重突出植物设计要素,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具有自然生态性的园林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发展意识与设计能力。另外,高校需要将我国所制定的绿地分类标准为依据,对园林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范与整合,将信息化产物融入到园林设计教学活动中,使园林设计内容符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与需要。

(二)整合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将园林设计课程同社会科学技术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创建多元化园林设计教学体系,实现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全面改革。首先,教师在设置园林设计课程时,需要从园林设计课程的特性入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设置园林课程结构时,需要从基础理论、专业技能、项目实践三方面着手,构建三维一体园林设计结构,反复压缩园林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做好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工作,积极迎合园林设计岗位的标准要求与技术要求。

(三)提升实践比例

园林设计课程在实施过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战略,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各种要求与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园林设计课程的各项教学任务中,独立制作园林设计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成员的设计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终的汇总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园林设计方向,明确园林设计目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办校,由地方企业为高校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对口的见习岗位,由高校园林专业为地方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使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进步。高校需要保证企业能够制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能够坚持“前功后利”发展理念,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全面开展。综上所述,信息化下园林设计科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明确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创新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园林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课程在整个园林设计教学中所占据的比例,注重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曹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