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意境美在招贴设计的营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意境美在招贴设计的营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意境美在招贴设计的营造

摘要:招贴海报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视觉形式之一,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地位。视觉造型语言的多样性要求招贴不仅要有效传递信息,而且要从视觉方面带给观者视觉震撼和享受。同时,要从文化背景等方面让观者对招贴中的信息产生认同感。意境美是符合中国审美文化的内核。该文通过分析意境美和招贴海报的表达方式,阐述意境美在招贴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意境美在招贴设计中如何借助视觉语言得以呈现,从理论概念和案例分析两方面说明意境美在招贴中的重要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

关键词:意境传统招贴海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理论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意境的概念主要从中国书法、古诗词、绘画等理论发展而来。一般认为,意境起源于唐朝,完善于明清。从严格意义上讲,唐朝之前虽然没有出现明确的意境范畴,但却一直进行着相关的文化积累和思辨分析。南朝谢赫提出了“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六法”作为衡量中国画的标准,意境美也因此有了理论基础。现代意境理论强调两个重要特征: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中国山水画是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结合、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发挥到极致的绘画艺术,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将诗与画有机结合,他的画作既有诗的意韵,又有画的妙境,令人在观赏中感受到意境之美,进而体会到恬淡、清幽、空灵的境界。正如苏轼对其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视觉化体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二、意境美在招贴中的体现

1.点景体现出意境美

点景是中国山水画和园林艺术中的概念,其本意为点缀、装饰。所谓点,可以理解为少一点、小一点。点景虽小,却可以以小见大,删繁就简。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点景就是中国画中的点睛之笔。画面中点景的安排需要符合场景特点和文化传统,即符合常理常态,与所处环境相融并相得益彰。在中国画中,点景通常由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担任,它与环境的相融主要体现在造型协调、呼应顾盼、笔简意丰、认知统一、意境契合等方面。正是由于这种相得益彰的配合,观者才会大胆想象自己置身于画面中点景所在的位置,获得身临其境的特殊体验,切身感受画面中的意境美。

2.意境美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雅与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它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审美观与其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雅与俗在一般意义上的对立关系于意境中发生了变化,雅俗共赏是意境美的重要特点。其中,俗是指通俗,雅俗共赏是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理解雅的内涵。在意境中,具象与抽象结合、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画面特点给观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人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意境美,任何观者都可以从画面中获得见解或产生共鸣。这说明意境美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符合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特点。

三、意境美的营造

1.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诞生的水墨、书法、印章、图腾、中国结、京剧脸谱、皮影等视觉文化元素,从文化基因上遗传了意境美的特征,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人文精神的符号。目前,传统文化元素在印刷、屏幕显示、摄影技术以及矢量图形等现代视觉语言的应用方面较少。应用传统元素应古为今用,结合招贴海报的主题与意境,追求各元素与主题整体的契合度,避免浮于表面的贴图式使用。设计师黄海对水墨的运用打破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生硬照搬,将其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视觉语言表现海报独特的意境。在其设计的《黄金时代》系列电影海报中,纸面上的墨迹大多由点、线的不规则形构成,给观者带来的视觉印象尤为凌厉并富有动感,版式空间上占据大部分面积,使用凌乱的墨迹烘托乱世的意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平静伫立的女主角,在视觉上成为画面中的视觉中心,给观者带来平静与稳定的感受。这一静一动、一聚一散所表现出来的冲突与对立,表现出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下的际遇。

2.版式构图

版式构图是对招贴海报整体视觉效果和各元素之间的调度。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构图形式是表现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包括对称、散点透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开合呼应等。主次分明和疏密有致是从画面整体构思岀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部分物象的位置,以突出主题思想。疏密有致强调画面不能被挤满,适当地运用留白可以隐藏画者的感情,沟通观者的思绪,从而使画面更有生气。在开合呼应中,“开”指的是蓄势与张力;“合”指的是严实,即画面的协调度;“呼应”指的是人、景、物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传情。开合呼应的处理从画面张力和各部分之间的互动方面,将画面的意境升华到更高的层次。电影《道士下山》的海报运用了水墨元素表现天、地、人的关系,留白刻意形成了巨大的“一”字,呼应了道家的思想,海报主题正是对角色的生老病死、有生有灭的表现。笔墨和留白所营造的天地与人物,在视觉大小上产生了大开大合的艺术张力,让人感受到天地的广袤无垠。画面中乌云压着天空,喻示江湖在顷刻间风云变幻,而道士的身影如此渺小,一切抱负和喜怒都微不足道,这种微妙的对比具有很强的东方艺术韵味。

3.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表达的表现形式。身处信息时代的现代语境,图形与图像不受国家和语言的限制,这种直观的视觉表达更容易被人接受。通过重复、置换、异质、夸张等方式处理图形,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的画面效果。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电影版系列海报,每张海报中的破损文物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细看之下令人惊叹。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哥窑开片釉纹理海报中,古老的瓷器被放大,文物修复工作者被缩小,以肖形同构的方式将人物置换为瓷器的一块碎片,与文物进行同构。中国人讲究格物致知,即以自身观物,又以物观自身。“大历史,小工匠”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与中国山水画点景所传达的旨趣大致相同。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修复文物,而且是在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光中,人与物往复交流形成新的思考。该系列海报以中国哲学为底蕴,将细腻的情感和想象巧妙结合起来,致敬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巧妙地运用图形创意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传达。

结语

优秀的招贴设计,既要有符合时代的文化语境与艺术元素,又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设计理念。招贴设计不是简单元素的堆砌,离开了深入的思考将很难摆脱平庸。中国传统视觉形式要在当下寻求创新与发展。意境美讲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开拓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空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其强大的包容性在招贴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哲.浅析黄海电影海报设计意境的营造.建材与装饰,2018(47).

[2]胡晓明.中国前意境思想的逻辑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3]张弛.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阎评.论图形创意及其思维形式.装饰,2003(9).

[5]王莉萍.解析现代平面广告中图形创意的艺术意境.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陈丽香.中国画之“意”.美术观察,2004(11).

作者:王维达 陈立民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