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招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招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招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招贴作品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对受众有极强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贴设计课程,必须通过思政入课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将招贴设计与正能量传播紧密联系起来。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思政是“神”,作品是“形”,应以“神”率“形”,“形”以写“神”,最终达到课程思政的形神兼备。

关键词:课程思政;“形”与“神”;招贴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创作多重视形神兼备,而在艺术创作中“神”比“形”更难表达。招贴设计作为设计门类中最接近艺术的表达方式,仍然遵循形神兼备的法则。招贴的“神”往往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一、招贴设计思政入课的意义

对于“造物”设计,早在先秦时期就在伦理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如“孔子对于‘觚不觚’的议论,其本质就是对‘设计物’,或者更标准地应该称作‘造物’,合不合‘礼’,合不合‘法’的慨叹”[1]。招贴以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为主,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对受众有极强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例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广泛传播以来,我国一些地区也深受其影响,而以抗疫为主题的招贴类宣传品,为我国打赢抗疫阻击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招贴设计是艺术设计等应用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制作公益传播、商业宣传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招贴作品的方法和技能。由招贴设计课程的特点可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审美判断能力、创意能力以及将审美与创意物化为图像能力的培养,还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通过思政入课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将招贴设计与正能量传播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坚持思政入课这一理念,确保学生高度重视作品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理直气壮地利用招贴弘扬“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中国精神”。思政入课既是招贴设计课程特点决定的,更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招贴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重组

招贴设计课程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认知不同类型的招贴设计,具备利用招贴基本元素进行招贴设计的能力。招贴设计课程形而上的教学改革立意应是通过思政入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兼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招贴设计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感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传承中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我们应从分析课程能力要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招贴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必须与新时代主题密切结合。当前,可以把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模块:第一个为招贴设计“道”篇,主要让学生了解招贴设计的理论知识架构并形成整体认知,深刻认识招贴的媒介传播作用和招贴设计的思想道德要求,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第二个为招贴设计“器”篇,主要结合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招贴设计和制作,让学生全面掌握招贴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从程序、技巧、手段等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个为招贴设计“行”篇,主要内容是新时代主题招贴设计,即指导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国精神、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主题进行招贴创作,让学生在学会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招贴设计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使命感。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现从课堂教学为主到课题教学为主的转变

课题教学就是以实际项目或设计类赛事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其要点是教师在清晰的“大课程”意识下设置出旨在提升实践能力的课题,将招贴设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注重设计系统性、社会性的习惯。例如,对于以弘扬新时代为主题的招贴设计教学项目,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成为“有使命、重担当、通技术、精设计”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二)实现从动手为主到动脑为主的转变

招贴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创造不是单靠“动手”就能实现的。例如,对于以新时代为主题的招贴设计,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艺术表达让正能量的思政内容变得更具传播性等问题,而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创造出符合传播学与视觉审美的招贴作品。另外,招贴设计中电脑软件的使用能够大量解放设计者的双手,让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受众的需求之上,因此让学生学会判断社会大众需要什么样的招贴设计艺术作品是招贴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在招贴设计教学中必须强化审美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譬如对于目前民族复兴这一时代命题,应引导学生以中国梦、中国精神、四个自信等为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感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形成在招贴设计中高度重视思政内容的习惯。

(三)以混合式教学强化课程思政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教学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应及时发布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与学生加强在线交流。在招贴设计课程的线上教学中,教学资源最好以课件、视频文件等形式呈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不但要包含与教学模块相关的专业知识点和链接,还要包含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互联网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招贴设计教学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便利和保证。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以下手段提高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1)在项目实训中引导学生根据受众要求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2)以分享与报告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3)在作品展览活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以思想碰撞促能力提升。

(四)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应打破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变终极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如果按前述“道”“器”“行”模块方案开展教学,则可采用如下考核评价方案:在课程成绩的分值比例上,“道”“器”“行”模块各占30%,考勤占10%;每个模块的考核均以成果为导向,评价内容要科学合理,以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线上、线下教学更具实效性;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既要考查作品的创意、元素运用、完成度(分值比例40%),也要透过作品考查学生对命题的理解(分值比例20%),更要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分值比例40%)。“当艺术家和劳动大众结合成亲密兄弟关系时,其结果就不仅是美学本质。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力量,而且也是一种精神力量。”[3]在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招贴设计的内容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只有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招贴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董庆涛 单位: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