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五色调和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五色调和对招贴设计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五色调和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五色调和”方法与现代招贴设计

如何将中国传统色彩论的“五色调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招贴设计创意表现中,通过视知觉的认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以最大限度地与观众产生共鸣,这是设计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一,黑白配置。黑色与白色被古人认为是“阴”“阳”之色,这源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双鱼太极图就是在正圆形的二分之一处画一个S型线条,将圆一分为二,一半黑色一半白色,成为阴阳交互的两部分,围绕着圆心回转不息。阴阳调和催生了色彩调和,在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根据“五色”系中的阴阳调和方法,五色要按阴阳属性进行色彩对比,方能产生协调、生动的艺术效果。在具体的现代招贴设计中,根据阴阳调和原则,使黑白调和,更能达到强烈对比的效果,即矛盾的对立统一。作为语言,黑、白二色是作品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作为形式,黑与白之间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作为色彩,黑与白之间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鲜明对比。如果把千万种色彩概括到两极,可以使人们经历两个极端在冲突与融合中创造崭新的视觉感受。因此把黑与白运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可以构成一种外在的形式,更能体现多层次的内涵。

第二,红黑配置。在中国传统“五色”中,“红”为阳中之阳,红色作为与原始生命同一的颜色,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情感力量;“黑”为阴中之阴,其两者之间的色彩对比则是阴阳对比的极致。红黑配置在中国古代色彩形式中被运用得的最为普遍,例如我国古代的漆器绝大多数采用红、黑两种色彩配置。红色主要是用矿物质朱砂调制,是色彩中纯度最高的颜色,具有色相鲜亮饱和强烈的特征;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看起来则显得博大宽厚而稳健。把这种红与黑,即高纯度和低明度的色彩相配,深沉而不沉闷,朴实而透着庄重,华贵而不招摇,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因此,红黑相配构成了我国古代漆器、陶器等物品的艺术特征。除此之外,在民间美术中,红黑色彩的对比配置也深受民众喜好,承载了多元化的文化信息。红色被视为喜庆、热烈、幸福的象征,黑色表现朴素、幽雅的意境。在民俗服装的运用上,红黑搭配体现出衣冠的民族特色。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借鉴、运用红与黑的色彩搭配对比方法,可以形成色彩特有的视觉张力,折射出隐含的大众审美喜好。利用红色与黑色的阴阳调和,设计师可以从中国传统色彩中寻找创作灵感,将设计情感与设计意念通过色彩的视觉语言充分融入设计作品中,从而激发大众的色彩审美心理,体现现代招贴设计的本土文化特色。

第三,红绿配置。在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体系中,绿属于五方间色之一,乃青与黄相混合的色彩,其中,青多黄少,从阴阳属性上来区分属于阴性色。红绿相配也属阴阳对比。在现代色彩学理论中,红绿相配属于互补对比,即通过相应的补色来达到特定的色彩的平衡,从而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只有遵守这种规则才能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中国古代画论中提到“红间绿,花簇簇”,“红绿相加,力加强”;民间画决“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配绿,一块玉”,“红喜绿,白为媒”,“红马绿鞍配”等等:这些都显示出红绿相配所特有的作用,是红绿相配表达美好视觉效果的真实写照。此外,色彩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生理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心理刺激,它能带给人们神圣而美好的文化意识。例如,在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中,将红与绿并置在一起,与它的造型风格高度和谐统一。民间面具中红与绿的色彩搭配,显示出色彩单纯、明快、强烈的特点,使整个色彩关系丰富而明快。民间手工风筝,红绿相叠,色彩热烈、红火、艳丽,显示了色彩特有的强烈与刺激性,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传统印花被面,红绿相配,其强烈的视觉鲜明度,体现了民众质朴的审美色彩观念。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充分考虑红与绿所呈现的色彩审美及文化价值,根据设计主题的需要,经营色彩块面的大小、比例,进行调和对比,使其色彩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鲜明度与吸引力,也容易使大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五色调和”方法蕴含现代招贴设计的创作源泉

目前,在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西方文化以及各种新思潮的涌入、渗透和侵袭,深深影响了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们设计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性。在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今天,如何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是设计师们面临的问题。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既要尊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还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民族的文化如根,有根的设计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没有根的设计经不起时间的淘洗,往往是昙花一现。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及被大众所接受,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一个民族的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民族心理等。然而这些背景是深含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的,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在传统中寻找本土设计语言,将传统重新置于当代文化之中去表达设计的思想与主题,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应对全球性的文化冲击,在当下变得异常重要。“五色调和”方法是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的精髓,也应该是中国现代招贴设计的“根”。抱着发展中求舍,传承中扬弃的精神,去了解、分析、运用中国传统的“五色”理论,就可以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正如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在充分理解“五色”理论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招贴设计艺术。

总之,“五色”理论色彩体系所体现的配色原理,以及呈现出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设计创作源泉。我们应根据发展现代招贴设计艺术的需要,对传统“五色”理论的色彩搭配及所反映的文化心理进行深入剖析、理解,透过作品的表象,挖掘深层次的文化意境和艺术特征。根据现代招贴设计的需要,合理吸收传统色彩理论的配色原理,巧妙地将招贴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设计创意的灵感,从而使现代招贴设计作品在色彩的呈现上更具有文化含量,为中国传统色彩理论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作者:刘卉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