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异影图形通过设计客观实物的影子引起人们梦境般丰富的幻想。客观实物是主题的表象,影子才是主题的实质反映,其所蕴含的意义与招贴设计的艺术表现一脉相承。异影图形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增加了招贴设计的趣味性,也增强了招贴设计的含蓄性。

关键词:异影;图形;招贴设计;应用

招贴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简明、直接的表达效果,为人们所熟知。招贴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而创意灵感主要体现在招贴设计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上,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招贴设计所表现的风格也不同。异影图形,就是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简单来讲,就是将原物的阴影设计成异样的图形,这种图形具有引发人们梦境般丰富幻想的魔力,而这正是影子的魅力。

一、异影图形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在招贴设计中,图形、文字与色彩构成视觉语言,而异影图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是“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个人的设计思想表现”的,即设计师主观进行艺术加工后产生的表现形式。设计加工包含创意、形式美(构成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创意是招贴的重要环节。如,《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性》乍看像是一只狗的影子,事实上,创作者对狗的影子造型做了艺术化处理,影子造型成为作品真正的中心和意义表现的媒介,反映了创作者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与鞭挞。在创作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影子进行加工和改造,通过对影子的处理突出表现对象、传达作者的意图与情感。异影图形设计中的影子往往是创意的中心,富有深刻的寓意,并给人联想的空间和视觉上的冲击。《反纳粹》招贴设计将纳粹标志的倒影设计成象征死亡的十字架,表达了对纳粹的痛恨。詹尼•巴图洛蒂的《根异影》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是每次活动的人,下部分是影子,将人的腿部设计成了树枝,用同构的方式实现了主元素与影子图形的有效对接,充分反映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二、异影图形增加了招贴设计的趣味性

在广告设计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对广告主题的阅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直接明了、直奔主题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与以往相比弱化了很多。如今,人们喜欢含蓄的、幽默的形式,优秀的设计师也往往喜欢这种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手法既能体现自己的用意,又能激发观者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人回味无穷。在招贴中实施趣味性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手段,是一种经过不断思索与磨砺的创意和艺术加工后的表现形式。异影图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形体的演变突出主题。如,《战争与和平》上部分为一个垂钓者的形态,轻松自如;倒影乍看上去和上部分差不多,仔细一看却是一个端着枪的士兵形象,生动有趣,体现了设计的主题。趣味性是招贴作品艺术性的关键,招贴艺术以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而有趣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变幻莫测,多以诙谐有趣的形式出现。招贴设计中的趣味性离不开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主客体的不同表现,突出招贴的主题。人们在观察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通过主体的形与影子的形进行概念重构,从而发现乐趣,产生思考。

三、异影图形增强了招贴设计的含蓄性

招贴设计艺术表现中的含蓄是相对于直白而言的,设计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或暗示予以体现。但凡经得住考验的优秀作品,设计者均把表现的内容分两部分处理,一是显露部分,二是隐藏部分。对于观者来讲,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包括故意隐藏的部分,都是构成视觉传达的媒介。优秀的招贴设计应该在设计形式上多一些隐藏,少一些显露,把隐藏的部分留给观者细细体味,让他们参与评价。异影图形无论是形态还是表现形式都符合招贴表现的原则。从内涵来说,异影图形增强了招贴的含蓄性。如,公益广告《我曾是这个森林最大的红豆杉》,作品用一个卷筒纸投射出一棵高大的红豆杉的树形剪影,让人们联想到这一筒纸的原料来源于红豆杉,进而让人们珍惜树木、保护环境,设计主题深刻、含蓄。福田繁雄的一则招贴设计让人印象深刻,画面表现一个女人的倒影变成了男人和女人的腿,主体图形让人费解,人们要从各个角度思考。作者用不完整性体现出完形的美感。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展示了其吸引观众的魅力,但从数量来看还较少。随着现代设计元素与表现方法的日益多元化,设计师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同元素的优势和吸引力也提升了异影图形的运用效果。异影图形虽有种种优点,但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应用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探索。

参考文献:

[1]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张克成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