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职教思想人才紧缺专业群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职教思想人才紧缺专业群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职教思想人才紧缺专业群研究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有些社会认可度较低的行业,其对应的高职专业群因生源萎缩,导致办学困难,行业人才十分紧缺。按照黄炎培的大职教思想,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和行业企业在高职学校内部共建二级学院,构建专业群,形成校企行多方合作平台,建立以行业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在深化专业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为行业企业提供包括产品标准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校企行互相依存,可形成产教融合的高级形态。这不仅提高了专业群的办学能力,还推进了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共赢发展。湘菜产业专业群按此思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收效明显。

[关键词]大职教思想;合作平台;专业群;紧缺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40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职专业结构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高职专业目录分类和产业类型的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产业中的行业,专业则对应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1]目前专业结构布局总体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点数与招生规模过少,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过多与招生规模过大;其二是对应二产和三产的高职专业均存在内部布点不平衡,使一些专业人才积压,另一些专业人才短缺。[2]这其中又以对应三产的专业情况最严重,有些超饱和(如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有些又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尤其是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三产的相关行业,对应专业类的人才短缺情况更加严重,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学,学校招生困难,专业办学难以为继。这个问题直接造成三产有些行业有事没人干、有些行业则有人没事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黄炎培大职教思想指导下,以校企行共建湘菜产业专业群为例,探讨解决思路和办法。

二、以大职教思想为指导建立多方合作平台

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萎缩,职业学校办学也十分艰难,黄炎培在总结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职教思想。他认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地与教育界与职业界各方保持沟通和联络,在做好学校内部工作的同时要以最高的热情参与一切,以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3][4]他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5]大职教思想作为黄炎培职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要办好职业教育单凭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行的,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多方合力。惟其如此,才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企业用人之急。黄炎培的大职教思想,对于传统上社会地位较低的相关行业的职业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比如餐饮行业。至于如何有效集合各方面资源,形成较强的办学合力,这仍然是一个需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专业类型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才能将相关方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使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实践表明,在政府指导下利益各方共建一个合作平台,利用该平台将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关心的事项,如全日制人才培养,职工短职业期培训、行业优秀文化挖掘与传承、产品标准与新产品开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整合推进,能较大地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发展。这一点也符合国家关于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精神,即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以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湘菜餐饮行业是湖南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早在2014年湖南本省的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经济带来的新动力,以及人们饮食质量提高、饮食观念与方式变化带来的新市场,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更多人才支持。但是餐饮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与认可度较低,使得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特别困难,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十分紧缺。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学的现实,造成职业院校餐饮类专业生源萎缩,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办学十分困难。在湖南70所高职院校中,开设了餐饮类专业的仅一所,2012年前每年毕业生只有几十人。而根据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的统计,仅本省专科层次的需求量就超过5000人,人才严重短缺制约着行业发展。要实现行业顺利转型升级,必须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高素质人才供给,改善人才结构。在省政府、市政府的支持下,商贸职院联合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和部分湘菜品牌企业召开湖南省湘菜行业人才开发工作研讨会,力图协同解决转型升级的人才瓶颈问题,成立湖南湘菜学院,建设湘菜产业专业群,并通过提升行业文化影响力等举措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人才需求矛盾,2013年湖南湘菜学院正式成立,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政府指导下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管理。

三、挖掘和传播行业文化以提升行业职业自信

行业文化是同一行业中各企业优秀文化的集合和升华,“是行业人群的文化氛围和心态,包括价值、信念、道德和心理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群体观念和意识”。[6]就餐饮行业而言,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品牌企业更有自己的文化追求。餐饮行业普遍推崇的文化理念主要有“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及信誉、创新、人才等。以德为先是毋庸置疑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所有客户,也包括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员工,当其个人的职业预期和企业发展呈较大的相关性时,员工的潜能会得到较充分的发挥,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动能。信誉是企业更是餐饮企业发展的基石;持续创新是餐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人们对美味的永恒追求迫使餐饮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包括经营模式、服务理念和菜品等多方面的创新。行业文化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校企行对湖湘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初步掌握了湖湘饮食文化发展脉络、湖湘餐饮老字号的文化特色;通过对行业典型企业的剖析,了解了行业企业文化要素、文化特点、文化追求、文化缺失以及企业人才成长规律等,这些文化挖掘成果经整理后编撰成书,形成湘菜系列著作《湘菜群星》《回味悠长》《湖南老字号等》等。其二是通过举办“天下湘菜大讲坛”等途径宣讲湘菜文化精神、优势与发展前景等,以加大湘菜文化传播,并将文化挖掘成果中的精髓引入到《湖湘饮食文化》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方法培养了学生和员工的职业文化精神,唤起行业的文化自信,形成行业文化共识,为学生热爱专业、员工热爱职业提供了行业文化基础。

四、按行业企业内涵发展要求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

办职业教育必须了解现实的职业环境,“一种职业社会,即有一种的环境。欲使所培养者,适于他的环境,进一步更须改变他的环境,必须切实知道他的环境是怎么样,才可以下手。”[6]][7]因此,要想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就必须对行业发展状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基于这一认识校企行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掌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人才短缺等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饮食的营养健康和绿色安全追求越来越高,促使餐饮行业新模式、新业态(如互联网下的大型餐饮、连锁餐饮、线上线下餐饮、商圈餐饮、跨界餐饮、社区餐饮)不断涌现,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广泛。为推进特色支柱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扩大市场份额,湖南省政府还将湘菜食材原料到餐桌肴馔的产业链建设列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而在餐饮类高职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已不太适应行业新业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要求,必须扩大专业领域,完善专业结构,从单一的烹饪类专业向食品类和餐饮类专业扩展;二是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内涵脱节较为严重,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使人才培养适应职业内涵变化已经刻不容缓;三是专业教师水平较难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也十分紧迫。黄炎培认为:办什么专业、开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等问题都要问职业界的意见,看职业界的需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符合职业界的习惯。[7]基于这一思想,校企行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湘菜产业链的中下游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在原有烹调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餐饮管理3个专业基础上新增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酒店管理和西餐工艺4个专业,构建了由7个专业组成的湘菜产业专业群,其中办学历史悠久的烹调工艺与营养作为专业群核心专业,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岗位内涵的不断变化。实际上湖南湘菜学院和湘菜产业专业群是同一个实体,是一个承担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多种职能的综合体。在对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内涵变化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将职业要求与各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对接,以此确定专业群主要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课程结构按岗位群特点确定(岗位化),教学内容以项目方式呈现(项目化),专业技能按学徒制方式培养(学徒化),并将行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三化一入”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共享课程+专业课程”结构,全部课程标准、特色教材、案例和题库,均由行企校共同制定,并根据岗位内涵变化及时调整,注重行业优秀文化渗透,引导学生对行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通过开发新产品和产品标准等途径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共同管理专业群的过程中,达成了文化共识,可加大相互之间的融合,但“更多的是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促使校企合作产生良性循环,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8]实践中这种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不仅企业要为学校提供资源与服务,学校也要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资源与服务,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政策和法律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很多要求,但事实表明,如果只强调行业企业如何服务学校,而学校不能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机制,这种合作是很难持续的。关键的问题是学校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何种服务、如何服务?无疑首先是提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服务,这几乎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事情,但仅此是肯定不够的。除此之外就是学校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服务,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如何开发拓展这一领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学校在努力培养教师的技术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前提下,若能紧紧把握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各专业(群)的特点和优势,是完全可以提供更深层次服务的。如在校行企共同管理专业群的背景下,专业群可为行业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标准制定、技术创新,或战略发展研究等方面的服务,既推动了行业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实现了互利共赢。随着中央厨房等现代食品技术的发展,餐饮业的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经济推动餐饮业快速走向世界,对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行业只有努力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断开发新品,企业才有新的动力,才能赢得市场,同时这也为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内容,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找到了新途径。为深化改革与合作,按“产学研训”一体的思路,校企行三方共同筹资建设了一栋面积约2万平米方的湘菜大楼,作为湘菜产业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既为专业群学生、教师和企业员工提供实习实训或培训,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和检测等服务,更为行业大师、企业专家和师生提供合作研发平台,使基地其成为联系合作各方的有效纽带。基地中建有5个大师工作室,由湘菜行业顶级大师挂帅,企业专家和师生共同开发湘菜新产品,研发湘菜标准(包括菜品质量标准、食材标准、工艺标准和企业经营标准等),努力实现以产品和产品标准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湘菜新品和湘菜标准的开发,还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资源,使教学内容和行业技术达到同步发展,而且通过行业大师工作室培养专业群师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做法,成为某些技能要求高且需师徒传承的专业提供了新的经验。为及时把握和引导产业发展,更好地指导专业群教学改革,校企行的教师和专家通过课题和论文等形式,对湘菜发展和专业群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参考,且加深了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六、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效果与经验

在黄炎培大职教思想指导下,自湘菜产业专业群构建以来,通过上述系列研究和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大成功,合作各方实现了共同发展。首先是专业群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社会对行业的认可度显著提升,专业群从生源枯竭到生源踊跃,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上升。专业群在校生规模从2012年的77人增长到2017年的1423人,为行业企业提供的毕业生数逐年增多。除了学历教育外,专业群每年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达6000人次以上,较好地满足了行业发展需要。其次是推进了湘菜行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在专业群人才支撑和产品创新推动下,湘菜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迅速,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湘菜经营企业达3.8万家,湘菜餐饮类的省内生产值从2012年的26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60亿元,据21世纪财经2016年大数据分析,湘菜在中国八大菜系的公众关注度稳居第三。在校企行共建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主要经验:一是对于符合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人才紧缺,但因社会地位与认可度较低,或艰苦行业的职业教育,应在政府主导下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相应的合作机构,多方共同参与,形成较大合力,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应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形成行业文化共识,建立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达到产教融合的高级形态。就当前来说,尤其是学校要扩大为行业企业服务的途径,以深度融入行业企业。三是合作机构应及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业态、技术、经营模式和职业内涵等方面的变化,并根据上述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使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始终保持在高度对接状态。

参考文献:

[1]江小明.优化高职专业目录服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24-28.

[2]张新民.论区域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结构之关系[J].求索,2014(10):183-187.

[3]吴玉伦.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J].洛阳大学学报,2003,18(3):114-116.

作者:刘国华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