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职教体系下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伴随着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苏州高中段教育高度普及化,普职融通出现了应然与实然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境内外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分析了其中的优缺点,从价值指向、实践策略、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苏州市高中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高中段普职融通实现路径
一、问题提出
普职融通是高中段教育高度普及化后的必然趋势,将呈现“课程结构泛化,普职融合”“义务为主,强调个性发展与需求”“学校类型多样化,与社会界限消失”“多元评价”等趋势[1],而现实状况却存在一定差距。那么,苏州该如何实现普职融通?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有怎样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
二、境外高中段普职融通实现路径
1.美国的综合高中。美国综合高中为三年或四年学制,设普通、学术、职业3个方向,实行分科制、学分制、选修制,课程从低年级“入门”向高年级“专精”逐步过渡,校内分流。高招方面,会按照各高校标准和学生性向(选修情况)进行升学。2.英国的证书融通制度。英国具有完整的证书制度,中小学有五个学段,职业教育始于第3学段,但课程占比较小,在第4学段末考取第2级普通教育证书,到第5学段普职分流,分别选修第3级的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证书科目。采用基于资格与学分的升学制度,不同方向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3.日本的学科融通。日本普职融通则建立在学科融通基础上,普高开设生活常识、通用技术课程,还会安排农、工、商等选修科目。中职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非“唯技能”“唯上岗”教育。4.台湾地区畅通的融通升学渠道。台湾地区综合高中在高一通过生涯规划与职业试探科目,进行“统整试探”;高二设学术和职业方向课程,实现“试探分化”;高三“分化专精”。培养过程兼顾升学与就业,按照高等教育招生要求,实施选修制、学分制,普职互转、校际资源共享,形成了中高等教育“立交桥”。此外,还设置有“过渡课程”。
三、境内高中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1.无分流倾向的课程渗透。一是校内课程渗透,高中融入“技术”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前移、慕课学习、学科中渗透技术教育等。中职则加强基础文化教育、加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通。二是校际课程互选,但培养主体不变,不发生学籍转换,以课程融通为主,实施难度较低,但融通程度不高,是较为普遍的融通形式。2.以综合高中为代表的校内分流。一是专门建立综合高中,分段、分流培养模式;二是建立普高、中职共同体,学生可自由进行选择和转换,承担多种学历教育。该模式融通程度最高,但实施要求高,投入与产出比难以预期,并不常见。3.以普职互转为代表的校际分流。校际分流模式的课程相互开放,学籍可以转换,提供了二次选择机会,可行性和灵活性较强。有“1+2”和“2+1”两种学制,普高转中职后,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通过单招考试、春季高考、高职提前招生等途径升学或就业。
四、苏州市高中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1.价值指向全面发展兼顾职业引导。无论是普高渗透职业教育还是在中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都是给发展打基础、做准备。伴随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推进,学生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苏州普职融通的价值指向应定位于全面发展兼顾职业引导,提供适性发展和二次选择的可能,柔性推进自然分流,而通过试点班吸引生源的做法,在苏州并不适用。2.职业课程在升学中的指标作用亟待提高。成功的普职融通模式均是基于课程、学分(证书)、升学等一体化设计。美国高招依据不同教育类型兼顾学生性向,制定入学标准;英国有健全的“资格与学分”制度;日本对专业科目有学分要求;台湾地区把职业课程作为升入高职或应用型本科的依据。3.普职融通应优先实现课程融通。构建多样化的职业课程群,并通过课程选修逐步实现自然分流,是普职融通的基本前提。因此,可通过“统整试探”“试探分化”“分化专精”分梯度,构建“试探课程”“基础课程”“专精课程”,满足全面发展与适性发展的双重需要。4.模式选择上宜采用“校内课程渗透”或“校际课程互选”。“校内课程渗透”或“校际课程互选”以课程渗透为主,影响小且实施难度低,适用于资源相对充分的苏州。“校际分流”实现了学籍转换,对资源布局影响小,较为适合苏州教育现状,可在区域内选取几所学校结对试点。新建“综合高中”绩效难以预期,重组“综合高中”社会影响不可预期,应保持谨慎态度。“校内分流”模式容易出现高中生参加春季高考导致普职争利的局面。5.须合理选定时间节点。普高向中职分流宜选取“学测考试后”,实施“1.5+1.5”学制,可留足时间进行过渡课程学习,且学测后部分学生会出现转轨意愿,外加前期职业课程渗透,补修压力轻,可行性较强。其次,选取“1+2”学制,前期中职课程以文化课为主,分流后学分直接认可,可行性强,但转轨意愿相对不强。“2+1”学制,专业课补修压力大,且普高生会选择高职提前单招,可行性较差。当前,中职学制延长了文化课的年限,专业课后移,总体有利于普职融通实施。6.确立“意见指导、课程优先、资源共享、专项保障”的实施原则。形成指导意见,重点解决如何融通的问题,包含:实践路径、目标融合、课程融合、资源融合、学籍管理等。构建课程群,在普高实现职业课程渗透。实现区域普职资源共建共享,如联合组建师资团队、共建职业体验中心、开发网络课程、跨校选修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周京树.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徐兴振 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