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教特色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从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18年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到持续推进“三全两高一大”,其核心要义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形态。文章通过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体系、管理信息化体系、智能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例,展现了突出职教特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模式,体现了教育信息化从重视信息化环境建设到重视信息化支撑人的发展转变和深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职业教育创新模式
一、构建信息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校内实训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价格高昂、校外顶岗实习无法实现远程监控和差异化教学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和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大教学活动构建了清晰明确的信息化改革思路,形成“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良好态势,使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主要场所之一。面向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虚实结合的学习空间,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夯实基础理论学习;面向校内实训,依托仿真实训平台,模拟真实环境、真实设备,实现仿真实训与实操实训虚实一体化的混合实训模式;面向校外顶岗实习,实施网络化管理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实习管理模式;同时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保障体系”[2],系统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以保障混合教学模式顺利推进。
1.面向课堂教学,实施混合教学模式
面向课堂教学,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充分利用虚实结合的学习空间,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作为传统面对面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从备课、预习、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情况、重难点分析等方面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从预习、复习、调查问卷、完成作业、在线测试、随堂小测等多个方面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混合教学模式的在线授课部分保留了教师授课、师生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施过程性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环境,拓展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沟通的能力。
2.面向校内实训,实现虚实一体化的混合实训模式
面向校内实训,创新虚实一体化的混合实训教学模式,推进了技术与校内实训的深度融合。将虚拟酒店体验系统、前台操作系统、收益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教学实训软件应用到学院自建的酒店体验式实训中心,结合现代酒店的日常业务功能,形成了一套酒店服务与运营全过程体验的虚实一体化实训模式。此外,学院快递实训中心、7-11连锁便利店通过校企共建方式,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管理技术,将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建成了校内物流快递专业和连锁经营专业的虚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学院计算机教师借助VR技术制作三维实景模拟导游实训平台,旅游专业师生通过该3D虚拟导游平台互动学习,实现虚拟仿真实训,将全国300多个景点的三维立体实景搬进了课堂。
3.面向校外顶岗实习,实施混合实习管理模式
面向校外顶岗实习,学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校外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是高职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职教育重要特色,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传统实习存在管理松懈、专业指导缺失、质量监控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院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施网络化管理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实习管理模式,网络化管理从实习计划、平台建设、实践应用、经验总结四个步骤实施,其中实习网络综合平台包括专业学习指导、实习过程管理、在线实时交流、信息速递等,“自选模块”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自行确定,如视频会议、在线论坛等。混合式校外顶岗实习管理采用“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策略,从开始的两个试点专业到目前已经覆盖学院全部校外顶岗实习专业。
4.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保障体系”,系统
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学院为了系统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制定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保障体系: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发展中心,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核心团队,为教师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教学设计、平台建设等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支持;成立学生信息化实践中心,为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可持续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循环进行全面的师生信息素养培训,普遍提高了学院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构建信息化覆盖校务工作全流程的虚实结合管理模式
数字校园系统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实校园在网络空间的映射,更是提高校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三大数据平台,对三大平台进行开放式数据处理,实现数据交换和内部数据整合,融合招生、迎新、教务、学工、人事、科研等30个系统,各系统之间根据权限进行了充分的对接,有效提高了学院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有效实现了校务工作的“一站式服务”,切实让师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数字校园平台对接融合,形成了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融为一体的网上虚拟数字校园,实现信息化覆盖校务工作全流程的虚实结合管理模式,有效推进学院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学院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管理机制体制
1.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学院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把手为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化专家组;学院积极响应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CIO制度,学院CIO负责全院的信息化规划设计、数据标准建设和修订、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化相关项目审核、网络安全审查、教学信息化激励机制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2.建立信息化建设督察制度,评价重点项目
建立规范的信息化建设预算执行督察制度,加强对信息化重点项目的评价。教学信息化方面,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员从后台提取数据,每门课程的教学数据都得到最真实的反馈,校内专家对混合式课程进行督导评价,确定课程的评价等级;管理信息化方面,每个月份向全院发放《数字校园工程进度简报》,通报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工作安排和建设进度,加强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督察评价。
3.建设技术保障团队,服务信息化发展
持续建设完备的技术保障团队,以服务学院整体信息化发展,包括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专家组、信息管理员队伍、学生管理员团队等。聘请国内著名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学院师生提供指导,形式包括学术讲座、技术应用培训、一对一现场指导等;从各个二级部门挑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信息化管理员队伍,为二级部门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成立教师信息化教学支持中心,建设学生团队,作为辅助力量支持学院的信息化运维等服务工作。
四、构建智能化学习共同体
利用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状况,创新实现信息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覆盖了校务管理的全部流程,记录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部状况,创新实现信息化覆盖校务工作全流程的虚实结合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配套管理制度、强化督导评价、建设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团队等方式,构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管理机制体制。教学、管理、交流社区等平台的互融互通,形成了完善的虚拟数字校园,随着虚拟校园的深入应用,实体校园的教学、管理、科研、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生活、校企联合等内容逐步迁移到虚拟校园中进行,并得到快速优化和丰富,逐渐成为实体校园的超越时空的扩展和延伸[3]。虚拟校园以学生为中心,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三大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深度融合,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虚拟校园将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学校企业融合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上,促进构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方便沟通交流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智能化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8(7):5-8.
[2]罗冬梅.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记录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教育网络,2018(6):59-61.
[3]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83-84
作者:李达 罗冬梅 郑成栋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