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教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推进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职教集团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其非法人治理结构、利益分配失衡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了集团运行机制不畅、校企协同发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针对职教集团发展中的困境,搭建协同发展的平台,健全集团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人才共育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以解决职教集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机制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办学成为鲜明的办学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虽然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了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双方还远没有达到科学的、深层次的相互合作,集团内部组织关系松散,企业主体作用不凸显,与设想的双方共赢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重点研究在国家新的职业教育政策背景下,职教集团如何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校企利益分配机制、人才共育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起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推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
一、职教集团参与主体的属性功能和利益取向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突出特征。其成员通常包括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个主体,业务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及产业经营等多个领域。多元性、跨界性、服务性、系统性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属性。集团各参与主体社会属性和作用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利益取向。
(一)政府是政策支撑者和集团运行指导者政府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倡导者、推动者和监管者。《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监督管理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职教集团相关政策,如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减免财税等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职教集团化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二)职业院校是职教集团运行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目前来看,多数职教集团为职业院校主导型。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建集团,有责任将职业教育和经济资源进行跨界耦合,但必然突出集团的教育属性。一是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办学声誉,增加生源;二是整合各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获取市场信息反馈,提升人才的适用性、实用性,增强就业匹配度,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三个方面办学水平的提升;四是校际之间在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三)企业行业是职教集团运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企业参与职教集团,主要利益包括:引进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以及获得职业院校的科研合作与转化辐射。然而职业院校所能提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革新和升级往往存在较大差距。
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困境
(一)校企利益共享不平衡,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缺乏上述可见,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利益诉求不同,难以实现某一成员的利益绝对化。人才培养虽是集团各成员共同利益诉求,但并非所有成员唯一和首位目的。实际情况,往往是职业院校为实现校企合作,最大化共享学校教学资源,而企业仅提出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很少为职业院校提供教育教学资源,这就构成了利益共享最大的不均衡。对于企业来讲,政府的“权威性”、院校的“教育性”要优先于其“经济性”,其人才收益也往往具有不稳定性,政府多年来大力鼓励支持其参与校企合作,但并没有具有实质约束力的规定起到实际作用。从投入成本来讲,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来保障,校企合作基本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企业的情况则不同。企业属于典型的市场经济组织,只有保障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促进校企合作,不能忽略企业参与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动机,这客观上要求集团建立起育人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减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压力。
(二)集团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责权利不清从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看,其虽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但多为董事会或理事会的非独立法人治理结构,而各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并不因加入职教集团而改变其法人地位,因此集团无法以法的形式界定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也难以统筹调配各成员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致使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这种松散型联盟无法建立稳定牢固的契约保障和法律保障,难以约束独立法人的个体。实际情况是,各成员单位多依附于牵头单位,而责权利也多集中于牵头单位一身,集团发展缺乏根本的动力,无法真正良性运行。
(三)集团资源耦合性差,共享不对称职教集团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职教集团建立和良性运行的目的之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是促进校企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集团成员单位对资源共享的重视不够、缺乏双向流动机制、配置优化不到位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未能将资源进行耦合共享,资源共享往往流于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多数职教集团的主要领导为主导单位领导担任,导致集团过多关注主导单位的利益。其他成员单位往往主观上认为自己并非核心利益相关者,缺乏推动共建共享资源的积极性。各主体单位利益不对等,资源共享就陷入了不对称的泥淖中。
(四)集团结构松散,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水平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项目式合作。即校企双方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具体项目展开,一旦项目完成,即终止合作关系。二是中层次的战术性合作。即双方就某重大事项开展的一系列协同行动,如课程共建、职工培训、人才交流等长期联动。三是高层次的战略合作。即双方基于资源互补而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关系最稳固、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层次。梳理近年来我国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实践,校企合作多处于第一或第二层次,普遍存在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如,很多集团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企业为满足毕业生实习需求而提供部分短期工作岗位,学校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而组建订单班的浅层次合作上。校企双方既缺乏必要的资源共建共享与人才流动,也未能建立起人才共育机制,校企合作的成效自然难以彰显。
三、职教集团平台下校企合作推进策略
(一)规范政策和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1.规范和完善集团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确立职教集团的合法地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关于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文件精神,出台具体细化、可操作的配套性管理条例,赋予职教集团法人地位,建立健全准入制度,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完善集团运作的制度章程。职教集团具备法人身份,明确了各成员在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其章程才能约束和规范各成员单位。2.协同构建组织架构,形成职责与权利共生局面除具备法人身份外,集团还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共治、民主决策的治理体系,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多数职教集团实行的是理事会制度,组织架构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职教集团可借鉴现代股份制公司管理模式,通过部分或全部转股份制等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只有成员单位出资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成员,并依据出资比例划分责权利,这样就可以形成各成员协同共生的组织架构。
(二)构建共生利益链,完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如前文所述,职教集团各成员利益诉求有不同,但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而是可以形成互补融通的共生利益链。首先,集团要完善成员投资与利益分配的相关规定,统筹各方利益分配点,为成员单位谋求利益增值,形成职责共担、以劳取酬、协同发展的利益分配运行机制。其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鼓励企业灵活参与职教集团建设。如校企共同研发横向项目、教学引入实际生产案例等。以市场促进校企联合,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院校和企业合资或者合同的形式,开展技术攻坚、产品研发等,集团内外实现面向市场化的运作经营。
(三)专业协商共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一是促进专业协商共建。可组建由行业技术专家、学校资深教授、科研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二是促进人才共管共育。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积极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四)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完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职教集团内应成立专门机构,以组织和协调各成员间日常交流与合作,实现就业信息、在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中高职衔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搭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方资源的聚合与高效应用。集团应重点加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既服务于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用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与岗位技能培养培训,还可用于新技术的创新与实验。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能够提升资源的应用效率,并且可降低和分散单一主体投入过高而收益不确定的风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可通过共建兼职教师库和师资培训基地,共享人力资源;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网站,校企共同开发出版教材,共享教学资源;通过学校毕业生信息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协同发展;通过共同研究课题项目,研发先进技术并共享,实现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目的。如此,在外部政策的保障支撑下,在集团内部完善的制度管理和机制运行下,校企双方通过组织协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协同,最终实现校企的共建共享、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EB/OL].(2019-09-18)[2015-05-18].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政府网,2019-02-19.
[3]李红艳,蒋漪涟,张丽敏.“多元主体、多方联动、多措并举”职教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2):99-101.
[4]付向阳,李赞忠.基于职教集团视角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内蒙古化工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66-70.
[5]杨振.基于利益协调的职教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大视野,2019(5):39-43.
[6]王贵红,张健.协同——共生视角下职教集团发展的路径重塑[J].职业技术教育,2019(30):44-47.
[7]孟庆海.职教集团框架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路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9(11):15-17+37.
[8]万的,胡炜骏.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典型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3):18-25.
[9]孙莹.职教集团背景下校企深度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8):185.
作者:毛志新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