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教深度融合省级职教城人才培养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教深度融合省级职教城人才培养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教深度融合省级职教城人才培养对策

摘要:广东省职教城位于清远清城区,然而却不能很好地服务清远区域产业,笔者从企业和高职院校两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与清远产业对接的职教基地人才培养对策,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对接重要产业培养,提升社会服务力等以服务清远区域经济。

关键词:产教融合;广东省职教基地;清远区域经济

2019年是职教改革元年,一方面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另一方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双高计划”出台,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试点建设的国家战略有了具体的实施指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广东省职教城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在“互联网+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城服务好清远区域经济,是加速广清一体化进程的催化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是加速清远融珠入湾有力推手。2019年以来,广东省积极推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双转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清远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正在逐步扩大,被列为全省主题功能区规划试点,为推动清远加速融入珠三角、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动力。与此同时,清远的发展现状不可忽视,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产业层次低,结构性风险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乏力;特别是产业联动发展的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等。省级职教作为广东省重大工程建设专项指挥部统领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因此探索“互联网+产教融合”背景下服务清远区域经济的职教基地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情况调研

(一)基本情况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蓝天调研室对清远市31家企业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在这些企业中,80.65%为民营企业,涵盖了互联网、工业制造、旅游、商贸、餐饮、农林、建筑、零售、教育等各行各业,25.81%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互联网,6.45%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工业制造,19.35%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旅游,6.45%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商贸,9.68%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餐饮,9.68%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农林,3.23%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建筑,19.35%的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为零售、教育等其他行业领域;在这些企业中,32.26%的企业人员规模在20人以下,6.45%的企业人员规模在20-50人,25.81%的企业人员规模在50-100人,35.48%的企业人员规模在100人以上。结果显示清远企业与职教基地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程度非常低,彼此的交集非常少。

(二)调查结果情况1.学历仍是清远企业招聘人才重要考虑因素调研显示,29.03%的企业员工学历主要为高中及以下、51.61%的主要为大专、19.35%的主要为本科,可见提升学历在就业中尤为重要。2.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清远企业招聘时的主要关注因素调研显示,35.48%的公司进行职业技能人才招聘时主要关注应聘人员的职业技能;64.52%的公司进行职业技能人才招聘时主要关注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3.人才市场双选为清远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选择方式调研显示,9.68%的公司招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为学生毕业时与学校联系;12.9%的公司招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为校企联合培养;35.48%的公司招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为利用网络或广告宣传双选;41.94的公司招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为人才市场双选,可见省级职教基地的作用没能好好发挥。4.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调研显示,19.35%的清远企业认为职业技能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67.74%的清远企业认为职业技能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9.68%的清远企业认为职业技能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基本满足现实需求;3.23%的清远企业认为职业技能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配合的很好。5.学校开设顶岗实践课程很有必要调研显示,87.1%的清远企业认为学校开设顶岗实践课程很有必要;12.9%的清远企业认为学校开不开设顶岗实践课程无所谓。6.只注重理论性,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是难题调研显示,67.74%的清远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存在的不足为理论性过强,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45.16%的清远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存在的不足为人才跟不上时展需求,教育具有滞后性;51.61%的清远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存在的不足为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64.52%的清远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存在的不足为校企合作不深入,人才培养缺乏和企业交流。与此同时笔者还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得到数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毕业生选择在广东省内就业学生占比98.33%,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人数占省内就业总数87.45%,未提及清远就业总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的毕业生达97.65%,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珠三角地区(77.84%)和粤北地区,占比14.46%,其中清远市占比13.03%,在前六个城市排名第二;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学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占比为84.36%,其中清远就业占比2.01%。据清远政研报告《清远:2018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人才吸引有待加强》中提到对10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解原因,其中选择向往一线城市的占44.86%,选择清远就业资源较少的占42.99%,选择薪酬待遇差的占38.32%,心仪的工作单位不在清远的占36.45%。由此可见,虽然职教城设在清远,但学生对清远的产业了解不多,清远企业对职教城的专业了解也甚少,产教融合度低,除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地方性高职,与清远企业校企合作相对深入以外,其他两所高校与清远企业交集几乎为零。

二、省级职教城不能有效服务清远经济的问题分析

清远产业与职教城专业不能深度融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外部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职业教育的地位依然弱势;另外一方面校企协同的磨合期长,产教资源对接效果不佳,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现实动力。

(一)职教城缺乏资源共享有效机制,一校一政策职业院校从高等教育演变过来,偏重于院校自身科研的发展,而忽视面向清远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导致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各方对产教融合缺乏共识,有人认为学校的公益与企业迫于生存压力的逐利性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教育与产业是不可能实现融合的,等等。职教城里大部分的高职与清远区域经济对接的资源较为贫乏,并未去拓展服务清远区域经济。

(二)清远政府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不足,使得企业方面缺少动力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的政策与支持上仍显薄弱,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持性与约束性也存在不足。企业缺乏参与高职教育的现实动力,经营过程中的机会驱动和短期盈利动机非常强烈,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最终不了了之。

(三)缺乏对接平台,清远产业与高职专业供需的双向对接困难重重,市场的优秀产业难以进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既缺少对接产业与专业的服务组织,也缺乏引入这些市场优秀产业的动力和机制。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旧有体制,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无暇顾及产业动态发展,教师没有动力和时间去吸收产业先进技术元素,从而陷入产教互不融合的困境。

三、互联网+产教深度融合下服务清远区域经济的职教城人才培养对策

2019年,包括清远星谷在内的清远省级职教示范基地片区,被列入由全省重大工程建设专项指挥部统领建设的重点区域。清远星谷作为清远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依托省级职教城而建,产教深度融合即将拉开序幕。

(一)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享平台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各自开展工作,很难做到资源共享。可由清远政府主导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技术平台,企业和职教城可在平台相关的人才需求和技术服务,方便企业与职教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清远产业比较分散,不利于开展产教融合,随着产业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入清远,可依托清远大学城建设产业园,拉近产业与人才距离,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形成有机衔接。建议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引导、企业牵头、院校参与、需求导向”为主线的社会组织,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与省级职教基地紧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对接。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享平台,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上和业务上设计好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真正的校企融合一定是基于共赢,能帮助到企业发展和为企业带来价值,是高校进行校企融合的关键所在。校企,首先是进行资源细分,然后是资源重组,最后是融合创新。

(二)省级职教城对接清远区域产业,培养区域不可代替性人才清远区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省级职教城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职教基地要培养区域不可代替性人才,一方面需要与清远产业密切对接,形成产业-岗位-能力-课程,另外一方面是合作基地-师资相配套。1、紧密与清远区域产业建立联系,形成产业-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清远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除了本土农民的提升外,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通过将农产品三大产业与职教基地建立合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省级职教基地的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有良好的产业背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产业需求岗位,分析岗位其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从而培养出具备产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与产业基地的联动,初期的参观学习、中期的实践、末期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出带有区域产业背景的专门人才,从而培养出区域不可代替性人才。例如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英德市签署茶产业(培训)学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通力合作,加强沟通,结合英德产业工人的需求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制订科学、完善的教育培养计划与方案,为英德市培养更多的行业优秀人才。2、产教深度融合离不开合作基地、师资相配套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优化培养区域不可代替性人才需要核心的资源是校企实训基地和融入企业导师的专业师资队伍,其中实践基地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载体,师资队伍则是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中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它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有效手段。省级职教城可通过互联网云共享的方式,构建集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生产双创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实现产教融合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不可代替性人才要求师资不仅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实践技能,即属于“双师型”师资。单纯靠校内的师资能难达到,因此省级职教城可以按照“产教融合”要求对接清远区域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以“产教师资融合”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职教城的角度构建专业共享师资资源,充分吸收清远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建设企业导师资源库,并与职教城的专职专业师资共同构成适应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三)不断提升省级职教城区域社会服务力产教融合有效服务清远区域经济的体现之一便是省级职教城的社会服务力。将职教城的科技服务与清远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相融合,职教城的扩招服务与清远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需求相融合等。不断提升职教城区域社会服务力,一方面能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职教城办学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促进企业在技术方面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发展,并有利于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1、拓宽省级职教城对清远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力近年来,清远通过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民宿旅游、精准扶贫等探索乡村振兴发展,在诸多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当前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比如缺乏应对的机制体制保证、人才缺乏、产业空洞等问题。职教城的学校可以通过与清远农村地区建立对接服务关系,帮助农民塑造品牌,挖掘和包装农特产品,带销路,推动农产品突破网销瓶颈,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建立微课堂,推动在线培训资源建设工程。在当前新媒体营销和社区营销火爆的前景下,农产品营销不能忽视新媒体营销,比如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创作领域大学生更能体现出他们独有的优势。2、利用人力资源、科研创新能力优势支持清远的高新产业发展近年来,清远高新区根据建设科学发展“桥头堡”、产业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作为新时展的主要支撑,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也是高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省级职教城所在片区将被打造为中国职业教育高地,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是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利用职教城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性岗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一方面高职学生也是支撑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同时通过校企的深入合作,可将部分的产学研项目与专业的师生对接,形成企业导师-专业老师-学生的师生工作室,帮助企业研发项目。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省级职教城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清远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小结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互联网+产教融合”背景下服务清远区域经济的职教城人才培养对策,不仅适用于清远区域,也有助于推动职教城服务珠三角地区产业,只有创新专业建设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对接、师资队伍与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对接、科研实践与行企业的产研对接,才能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并有效服务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张伟成,冯华军,于雪燕,邱州鹏.清远:2018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人才吸引力有待加强[R].清远:政研报告,2018.

[2]周琳.“广清一体化”背景下的省级职教基地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16(7).

[3]黄婷.应用型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

[4]石海燕,柳军,李东娅.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3).

作者:佘碧蓉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