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协同创新职教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企协同创新职教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企协同创新职教论文

1开展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企深度合作有难度,协同单位与行业企业合作缺少法律和制度保障;二是科技创新开发需要联合攻关,现实情况是平台还要加强;三是农业科技一些成果地位偏低、行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四是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有效供给不足,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应用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推广有难度;五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生效益整体不够。总的说来,推动“集团健康成长并发挥更大作用”是一项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当前,集团的综合实力有待提升,还不能适应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突破创新机制障碍,力促各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同步提升。

2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1)争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争取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农业厅支持集团建设,共同把集团建成广东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如争取省教育厅对集团协同培养人才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对集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等。争取省农业厅大力支持集团建立政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政校企合作的联席制度;引导、支持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与集团开展多方面合作,支持集团在行业内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推广;支持集团参与农业行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为集团提供与行业实质性交流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充分发挥集团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2)优化协同机制,促进“校企所协”深度融合。优化构建集团“校企所协”协同激励机制,以提高协同单位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合作大环境,提高合作成效。以科技服务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充分体现“重实效、重发展、重贡献”的内涵,出台服务团队、服务平台及考评奖励等系列激励制度;确立协同合作目标任务、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完善协同各方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多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系列的学习活动,弘扬“三农”服务专家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三农”服务氛围,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3)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挥效能和作用。不断吸收扩大集团成员单位,以设备、技术人员、校舍和共同育人为纽带,在学生实习实训、对外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利用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互惠互赢。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协同各单位资源,对各种创新要素加以整合,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效能和作用,形成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如学科、专业与省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项目部、教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及生产性实训车间、研究所等载体,通过“校企所协”互兼岗位、互聘职务、联合攻关等方式,拓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协同创新渠道,打破体制束缚和身份界限,拆除“校企所协”之间的藩篱,实现人才无缝对接、互派共育。

(4)加强“三农”服务专家型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完善集团相关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和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按照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三农”服务专家型团队建设。如实施“百师百村百场”工程,开展百师接百村进百场活动,3年内组织100名专家教师对接100个村(经济社),深入100个农场开展“三农”技术、经济问题研究,积极承担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干部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从而全面提升集团专家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

(5)协同开展科研项目,为“三农”服务。依托“三农”服务平台,汇聚各方创新主体的力量,联合攻关,通过项目带动科技服务,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方式,将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试验示范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行业生产关键技术的需求。

(6)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率。鼓励集团成员单位以项目为纽带,集成由新技术研究、成果开发、推广及配套服务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技研究与综合科技服务团队,为项目取得成效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实施,相关协同单位主动拉近距离,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并推广应用;通过产品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集团内协同平台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促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精品项目入园转化。

(7)入生产一线,为企业、农场(户)服务。组织集团专家教师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结合、实验室与生产场结合、脱产与业余结合、技能学历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如解决茶叶制作加工、花卉栽培、蔬菜种植、动物饲养、饲料营养、动物疾病防控等生产难题;通过举办行业交流会、培训班、技术咨询以及现场服务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和服务基层技术人员、种养场(户),使广大种养场(户)增产、增收;通过承办肉鸽行业发展研讨等全国性行业大型会议,促进全国行业相关人士的交流及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也为教师实践、学生了解社会及实习、就业创造机会;通过与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三农”直通车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在线咨询、专家信箱、专家热线等方式为广大农村、农场、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快速解决种植、养殖问题。

(8)利用优势开展“三农”问题专题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集团紧紧围绕省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联合省农村经济学会的有关权威专家,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研团队,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等专题调查研究,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如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等方面出谋划策、做好规划,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户,提升技术,为农业和地方经济创造效益,夯实广东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如利用集团内拥有的国内、省内知名的动物(鸡、鸽等)专家、植物(茶、花等)专家、食品专家、饲料专家的优势,主动配合省农业厅、卫生厅、科技厅等政府机关,借助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媒体,联合应对农业突发事件(禽流感等)和食品安全(瘦肉精等)事件,开展对农场、农户、社会公众的教育和引导,发挥专家的权威作用,促进相关事件的快速解决。

作者:邹永新 肖智远 吴霞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