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职教下的职业类学校公益项目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职教下的职业类学校公益项目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职教下的职业类学校公益项目设计

摘要: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公益事业的同步勃兴,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国民公益精神的缺失、志愿者精神的匮乏等重要因素。因此,公益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落实于平凡的公益实践。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人力与技术资源,对于社会公益服务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文是在现代职教视野下,研究职业学校公益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公益精神;公益服务;内涵价值

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它要求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和多元化。在此视野下,研究职业类学校公益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有着独特的内涵与价值。

一、公益精神

现代化不断冲刷着传统人伦观念,催生新的伦理精神与价值范式,呼唤并造就同社会现代化互动的人的精神气质与人格范式。公益精神正是当代伦理精神拓展的时代体现,是现代社会中责任、奉献、行动、反思、博爱、包容等德性品质有效整合、个体愿景和行动结合的文明表达形式,是一种存于个体在公共生活领域内的精神力量。[1]如果说公益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个体的自由意志就是实现其社会责任的前提。其次,公益精神是一种团结互助意识,人们在相互帮助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再次公益精神是一种参与意识,这种参与体现的不是一种地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公民的自觉自知的参与精神。最后,公益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能整合人类的总体力量,并引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公益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更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公众的公益精神缺乏将会导致人文关怀沉沦、社会问题凸显、生态安全隐忧等问题。因此,公益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当代中国的现实,并落实于平凡的公益实践。开展和研究职业学校公益服务项目的实施,正是基于公益精神进行的有效实践。

二、公益服务

1.公益服务的内涵

公益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全体人民提供无偿服务的行为。正如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誓词中所写: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志愿者以“奉献、服务、友爱、互助、团结、进步”为宗旨,从誓词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2.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类学校公益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内涵价值

现代职教强调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公益服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公益精神的培育,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教育的创新结合。同时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人力与技术资源,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从而实现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其具体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益服务是德育育人的有效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德育工作自始至终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有活力的群体,在当代社会各种思潮涌入,抢占青年学生阵地,公益服务势必会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十八大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而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积极的社会参与,能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团结互助,作为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学生最终是进入社会的。以公益服务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社会人需要的基本素养十分重要。以往中职学校的育人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德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人才培养在社会公德、社会洞察能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有所缺失,尤其在与社会企业及家庭教育资源整合有脱节。通过职业学校公益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们会努力将自己整合到整个团队中,这对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与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学生们在服务社会同时,也会深切感受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认同、肯定等正向心理感觉,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实现公益利我、利他的宗旨。(4)产生社会示范效应,充满正能量。在过去的几年中,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也越来越强。以我校为例,我校有一支强大的暖心志愿者服务队。校团委总负责,系部团总支组织分管,定期举行志愿活动。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不是局限于校内,而是深入社区,走入群众,志愿活动的类型从最初的捡垃圾、车站导流、擦拭公交站台等纯体力型非专业志愿服务,逐渐转变为依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专业志愿服务。例如信息工程系的学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微信、QQ的使用、计算机入门知识的培训,同时提供电脑维修服务;电子工程系提供小家电的维修服务,服装工程系的姑娘们提供缝补衣服、敲裤脚等服务;艺术系则会在假期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书法、美术画、剪纸培训等服务。这些活动多元、务实,急老百姓所需,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充满正能量。(5)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三种力量,公益慈善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润滑剂,是弱化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添加剂。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作为我国栋梁之材,理应跟随时代的步伐,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卓高生.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研究[D]中山大学,2009

[2]郑朝霞.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4]戴泉晨,徐曙峰.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9)

[5]吴金花.英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G]江西理工大学,2016

[6]邓国胜.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J]社会科学院,2002(2)

[7]王士恒.志愿服务的内涵、功能及模式简评[D]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2011(3)

[8]袁彦鹏.大学生公益服务的困境及出路—论大学生社会化公益组织[C]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8).

作者:陈丽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