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质量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品质量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食品质量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摘要:本文对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中存在的专业技能教育与课程思政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思政;专业教育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提高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重要。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创新,侧重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探讨[1]。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关乎健康,从事食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中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教学体会,从专业技能和课程思政的关系,专业技能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期望能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所帮助。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1.1专业技能与品德素养的关系

合格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人才,必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合格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人才体现的是他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和在为社会服务中的品德素养。

1.2食品安全事件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过期、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任。2017年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检测结果显示矿物油含量偏高,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风靡全国的外卖品牌“饿了么”店面无证经营及脏乱差现象,2015年走私“僵尸肉”流入百姓餐桌,以及2013年湖南“镉大米”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除了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不够规范,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部分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罔顾生命安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无论从事食品市场监管还是生产经营,都需要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是解决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途径。

1.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是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食品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然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德育等弊病。常熟理工学院秦红认为[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偏差,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将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相等同,对道德规范的遵从缺乏应有的自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非常不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行业的安全性和监管力度。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专业技能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个掌握了食品行业专业技能的人,如果丢掉了坚定的专业担当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少了品德情操的保驾护航,那么他掌握的专业技能就有可能变成制造食品安全问题的利器,就有可能表现出邪恶的一面。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培养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并重的,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促进二者的真正融合是专业培养中亟待解决中重要问题。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问题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的必然环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责任和担当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目前,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集中在课程设置、开发和建设上,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2,4]。

2.1课程思政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融合度不够

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社会急需拥有正确价值观、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食品质量专业人才。由于课程思政不易出成果、见效慢,在过于注重效率的意识下,课程思政仍停留在喊得响、落实得差的境地。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除学校开设公共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外,在专业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并且由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还较为缺乏。

2.2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高等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不能只由某个部门或者某些个人来承担。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各司其职”观念的影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思政教育意识比较薄弱,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专属工作,专业课教师的责任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看似合理的责任分工,实际上是一种机械分割,人为降低了教育的整体效果,与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相背离。

2.3课程思政方法简单机械

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手段是理论灌输和正面教育。然而,在传统品德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往往很难结合实际专业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植入,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单一和生搬硬套等问题。单纯的思政教育,缺少以专业课为载体的立体、生动和灵活,不能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思政教育工作没有吸引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调动。

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

3.1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

结合食品安全现状,尤其是社会上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意识。例如,在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即开设“食品安全导论”课程,结合“毒奶粉”“毒大米”等民众深恶痛绝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全面分析产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纠正不良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同时,讲明专业使命,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谴责的层面,而是可以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从而做到专业技能与课程思政相统一。

3.2生活中融入思政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要以诚信取信于学生和社会,要将诚信贯彻到教师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在自己工作的专业领域,首先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参照。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注重从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立体地强调诚信精神,结合具体事例,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接受思政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诚信道德习惯的养成。

3.3课外实践融入思政教育

理工科教学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思政教育。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或流通环节进行调研和现场取样,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违法添加物的分析检测。在此过程中,要自觉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社会责任心得到增强,从而自觉提高专业技能学习,学生不断提高品德素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将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技能,探索新领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新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从课堂教学、课下实践和生活中三个方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话题,作为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食品安全专门人才的高校教师,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专业教育为主线,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波,赵丽萍.谈高效人才培养中的品德素质教育[J].教学研究,2000,23(4):312-313.

[2]杨潇,黄玉坤,曾朝懿.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食品工业,2018,39(8):221-223.

[3]秦红.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的大学生素质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50-352.

[4]刘胜斌,王春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4,(2):83-85.

作者:弭永生 梁东明 位:德州学院德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