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质量体系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在通识教育视阈下,高校只有优化教学质量体系才能批量化地输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当前高校的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着课程开设不合理、课堂教学质量差异大、评估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文章以赣州市高职高专院校为例,提出在通识教育视阈下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质量;教学体系
公选课,是高校根据社会的要求,为学生开设的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的课程,学生要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范围内挑选数门课程来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决定他们拿到的学分。从理论上说,高校开设公选课,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识教育,又称“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Stud”,即通才教育、普通教育等,1829年英国博德学院的山白卡德教授第一次把这种教育与高校教育联系起来,提出高校要开展通识教育。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大量接受过通识教育的人才。高校的公选课教学是在大学生中开展通识教育的主要渠道,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优化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通识教育视阈下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外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通识课教育体系,而国内开设公选课的时间不长,主要借鉴国外通识课开展的框架,课程内容则依国情而设置。不同高校的通识课课程不同、内容不同、课程设计的侧重点不同。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它反映在学生普遍消极地对待通识课。现以赣州市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说明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不系统
当前高校在公选课的开设上实施学分制。经调查与统计,赣州市某高职高专院校要求学生达到的修读课程数为4门,学生只要修满4门课即可毕业。通识课的设置类型包括概论型、常识型、技能型、专业型、补充型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反映课程设计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不强。学生们普遍表示他们接受公选课教育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希望多接受人文教育及专业教育。学生认为接受人文教育可让他们提高综合素养,拓宽知识视野,未来他们在职场上,在社交场上,都会应用到大量的人文知识。学生还希望接受专业的技能教育,认为当前的职场竞争非常激烈,希望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提高职场的竞争力。而当前高校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平均设置六种类型课程,却没有学生希望学习的课程。第二,课程内容不够深入。比如部分高校开设了礼仪课程,学生希望在礼仪课上全面了解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区别,每个国家有哪些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展现文化礼仪的流程是什么,而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授学生们需要了解的内容。第三,课程的学习主体不够突出。学生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通识教育素养,希望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然而他们的学习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播放多媒体软件,灌输式地讲授理论知识。因为教学内容无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
摘要本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要思想,结合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包括深层次招生改革、建立健全导师团队、完善培养教学体系、提升补充培养条件、强化学生论文质量。
关键词TQM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
1TQM理论的概念与特征
菲根堡姆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其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该体系的核心思想在于希望为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持续改进来达到让顾客长期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长期受益的目的。[1]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尝试着将TQM运用于其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根据科学性、全员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可发展性的原则,以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为调研样本,分析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TQM理论的相关学习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提出从生源质量、教师水平、教学管理、培养条件以及论文审核五个方面了来构建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2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生源数量增加,但相近专业的人数较多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矿业工程作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工学照顾专业,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矿业工程研究生都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调剂的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对后续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教学和培养方案设定造成困扰。
一、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一套主要的质量标准,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亟待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就是教学质量体系,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通过监控、制度、资源以及组织保障,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定的运行机制。而正是利用高质量的管理,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实现了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尽管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标准和质量仍旧令人堪忧。所以,我们应对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充分借鉴,制定各种专业的认证制度和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形成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随着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及逐渐普及的高等教育,市场急需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管理岗位人才形成了一条具有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成长之路。由于具有应用性和复合性的特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及各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基础管理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符合社会培养要求的人才,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阶段用严格的监管手段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教育学生,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并利于人才的职业成长。
二、现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化倾向显著,没有彰显高职特色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依然在对研究生和本科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沿用,存在严重的学科化教学。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学习本科先进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但现行的教材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教学,都具有显著的学科化倾向,高职特色没有得到彰显。
2、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没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一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脱离市场需求。工商管理课程和普通课程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二是学的内容繁杂,并仅停留在表面;有较为广泛的内容,但并不是很精湛。学生运用的不灵活,同时也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三是教材内容滞后。在案例教学中,仅有很少的案例,能够对中国企业的经营成败进行详实和科学的体现。多数管理教材案例和专业教材都是来源于国外,一些案例并不能对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仅仅是被动的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缺乏现实模拟的机会,中看不中用,不能将学生参与的热情有效地调动起来;四是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特别是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匮乏。
【摘要】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各种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国家教育部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日益重视,因此构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需具备三个要素,即教育实践的模式(集主题教育、方法学习、学术实践三位一体)、有效性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此外,尚需建立体系优化机制,以适应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保持体系的更新和优化。
【关键词】研究生;科学道德;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长足发展与研究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1]。然而,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各种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如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剽窃等。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已成为影响学术风气、研究生培养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科研事业的一个沉重话题[2]。与此同时,也使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品质,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自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1]38号),在各省(市)科技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下,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落实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掌握科学规范,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然而,如何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真正为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成才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为,构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确立体系方针和目标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应与教育的主要内容相衔接,即为崇尚科学精神、遵循科学伦理、遵守科学规范、掌握科学方法、营造优良学风。其目标是贯彻体系方针,实现教育质量管理目的的具体客观化、可量化的成果表达,体现为对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认同度和认知度的提升,对学术规范掌握和实践程度的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学业成绩的提高,优秀学术和学位论文成果的增强等,较为客观真实地体现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质量管理的成效。
2明确各级职责与权限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主体是承担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各级培养单位,分别承担各自的职责权限。如: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新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工作;各基层培养单位负责进入课题实习阶段的二、三年级研究生和本单位在岗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工作;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应发挥学术指导、伦理引导、德育教导的职能和身先垂范的作用。
1以岗前培训为契机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融入新环境学生由校园踏入医院,环境、身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换,这使学生既兴奋好奇又忐忑不安,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融入新环境,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1加强制度教育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规则管理人,是保证每个人自由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各项管理及规章制度,如:上下班时间规定、请假管理规定、工作职责与要求、实习生守则、实习考核与鉴定等多项内容,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履行职责、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等良好的思想品德。(2)让学生对医院及科室的总体概况有所了解,包括科室各专业组的布局与设施,开展的检验项目的种类及分布,介绍医院及科室的文化、科室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实习要求,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顺利投入未来的学习。(3)介绍与学生实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实习计划、轮科安排、值班制度、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安排及考研规定等,这个环节一般是学生提问最多、最感兴趣和最认真听讲的环节,此时充分允许学生大胆提问、解除心中疑惑、质疑规定的合理性,公开、公平、公正地讨论有助于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与沟通,为今后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培养职业素养
中国知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2]。学生刚踏出校门,进入医院,对何为职业素养没有概念,我们除了要求带教老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外,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医学人文类的书籍,如《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最好的抉择》和开展小型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和把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思想和工作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和临床沟通能力。
1.3医院感染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