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STM32单片机下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STM32单片机下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STM32单片机下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所设计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6芯片为核心,集温湿度检测、人体感应、语音识别、空气加湿、手机交互等功能为一体。本系统具有手动控制以及智能控制两种工作模式,智能控制模式下,通过温度测量模块的数据采集,对风速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进行建模,最终获得匹配的最佳风扇转速数;在人工控制模式中,通过LCD触摸屏、手机APP以及语音来控制风扇转速。经反复实验可得,该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相对其他产品优势明显。

关键词:智能风扇控制系统;STM32;PWM控制

1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主要由七大模块构成,分别是温湿度检测模块、人体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风扇驱动模块、空气加湿模块、LCD触摸屏以及蓝牙模块。具体实现的功能有:(1)在LCD液晶屏上实时显示温湿度、风扇工作模式、风扇转速、加湿功能是否开启等相关信息;在蓝牙连接的情况下会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手机,在手机APP上实时更新显示。(2)可通过语音、手机和LCD触摸屏设置风扇的模式和各部件的运作。(3)在手动模式下,风扇的转速根据用户输入的风力等级指令来变化,一共有3级风力等级可以设置。(4)在智能模式下,用户可以自行建立风扇转速与温度的函数关系,风扇转速将依照该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风扇配备人体感应模块,可实现人来风来、人走风停的功能。

2硬件模块设计

2.1主控芯片

本次选用的主控芯片是以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F103ZET6单片机,该芯片不仅最高工作频率可达72MHz,而且还具有64KBSRAM、512KBFLASH、8个定时器、5个串口、1个FSMC接口以及112个通用IO口等,资源相当丰富,从性能与功耗两方面综合考虑,该控制芯片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2.2温湿度测量模块

DS18B20是一款高精度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体积小、适用电压宽、硬件开销低、抗干扰能力强、接口简单等优点。DHT11是一款湿温度一体化的低功耗数字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测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与单片机进行简单连接后,就能够实时地采集本地湿度和温度。DS18B20和DHT11均具有“单总线”接口,仅需要一个I/O口便可以实现和STM32的通信,双方之间的通信协议采用单总线协议。由于DHT11的温度测量精度较低,故使用时只取其测量的湿度值,温度值通过DS18B20获得。

2.3人体感应模块

本次设计采用HC-SR505人体感应模块检测人体,HC-SR505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它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体积小,工作电压低的优点。设计时,将HC-SR05配置成可重复触发方式:感应到人体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2.4蓝牙模块

本次设计采用HC-05蓝牙模块与手机端进行交互,HC-05蓝牙模块可连接到微控制器的串行端口,并允许微控制器通过蓝牙连接其他设备通信,其成本低、传输数据稳定、使用简单便捷,在使用时,需将其RX和TX端与STM32的RX和TX端交替连接,配置并统一好通信格式后便可以很轻松地与手机进行交互,使用者可通过手机控制风扇的运作。

2.5语音识别模块

LD3320是基于非特定人体语音识别技术的语音识别芯片,LD3320芯片上集成了高精度的A/D和D/A接口,不再需要外接辅助的Flash和RAM,即可以实现语音识别以及人机对话功能,并且识别的关键词语列表是可以动态编辑的。该模块支持SPI与串口两种通信接口,本次设计中采用SPI接口与STM32进行通信。

3软件设计

3.1主程序设计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在主程序中先初始化系统和各个模块;然后,在主循环中进行温度检测;语音、蓝牙、LCD触摸屏的输入检测与处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蓝牙和LCD触摸屏来设置风扇的运行模式以及是否加湿空气等其他功能;接下来,LCD屏更新温湿度、风扇工作模式等相关信息;随后,判断当前系统的工作模式,如果是在智能模式下,则计算出风扇的转速,其中,v是风扇的转速,T是环境温度,k和b是风力调节参数,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手机APP等方式,结合自身喜好修改该参数;如果是在手动模式下,系统则根据用户输入的风力等级指令输出标定好的风扇转速;最后,系统会采用PID算法控制输出PWM波的占空比,以使风扇达到期望的转速。人体感应信号作为外部中断的触发信号,外部中断选择双边沿触发方式,进入中断后再读取感应信号的电平,判断是人靠近还是人离开,实现人来风来、人走风停的功能。

3.2PWM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STM32F103ZET6一共有8个定时器,其中6个定时器有4路输出比较通道,即可以同时输出4路PWM波,本次设计采用TIM3的CH1输出PWM波控制风扇电机的工作,其主要步骤如下:开启TIM3时钟,配置对应引脚为复用输出;初始化TIM3,设置TIM3的ARR和PSC;设置TIM3_CH1的PWM模式,使能TIM3的CH1输出;使能TIM3,修改TIM3_CCR1来控制占空比。TIM_CCR1的装载值是通过PID算法计算得出的,风扇电机带有检测其转速的编码器,将TIM4配置为编码器模式,读取单位时间内风扇编码器上的脉冲数,以此计算出风扇的实际转速,整定好PID各参数后,根据理想转速与实际转速采用位置式PID计算出TIM_CCR1的装载值,以此输出需要的PWM波,使风扇快速达到稳定、精准的转速。

4结语

本次设计以STM32F103ZET6为核心控制芯片,是对传统风扇的智能化升级与改造。本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使风扇能自如应对生活中多样化的需求,在智能控制下,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相应功能,而在人工模式下,则能通过液晶屏、手机APP、语音等多种手段,来自定义用户最舒适的环境体验。系统总体较为节能、高效,应用场景广泛,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洋,原子教你玩STM32(库函数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社,2015.

[2]沈红卫,STM32单片机应用与全案例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3]侯殿有.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6]黄智伟.32位微控制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社,2010.

[7]张友德.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万方高 卢俊宇 卢俊诚 卢泽林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