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业的文化禀赋与职业院校积极培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创业文化是学校创业教育和师生创业实践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能够深层次地激发师生的创业意识和热情,调动师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师生的创业行为,并提供相应的保障。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元素,对这个国家和区域的创业实践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文化与历史是一种双重向度的关系,相对创业而言,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是双重向度的,既有鼓励创业的积极元素,也有束缚创业的消极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创新元素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些积极的创新元素,包括和谐的地缘文化、多元变化的特征、积极的入世精神、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和”的思想方法。(一)和谐的地缘文化我国的河流,基本上都是东西向、平行于纬度,上游、中游、下游是同一个农业类型。不同纬度的河流及其农区,不可能因为一场灾疫,而全部毁灭。这就为创新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多元变化的特征
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多元的文化特征,共同哺育着中华民族。这种多元变化的特征,为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三)积极的入世精神“外儒内法,兼之以道”,儒、道、法三大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这三家的核心理念均体现了积极的入世精神,也反映了唯有入世才能创新。
(四)顽强的再生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又为创新奠定了先天基因,正所谓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五)“中和”的思想方法
“中和”思想突出两个侧面:“中”强调把握事物量的准确性,“和”强调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中国和平发展、快速发展的轨迹,成功证明了这种思想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束缚
当然,在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束缚创新的消极因素。(1)重继承轻创新。中国文化讲究门户传承,温故知新,传承渠道相对单一。2)“道”“器”之间的“摆钟式”文化取向。中国文化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传统,主要表现为:重“道”轻“器”,重文轻技;重视理论,轻视实用。(3)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难以融合,学术资源和政治智慧难以沟通。中国民间智慧与“庙堂”决策之间缺乏融合的平台,难以进行宽泛而深层次的交流。没有交流渠道和交流机制的文化,就难以产生碰撞,也就难以实现创新。(4)重私德轻公德,重私利轻公益。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劳动)方式,导致人们合作意识薄弱,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小我”意识。(5)重服从轻个性,封闭、保守,不乐于交流。中国长期是一个静态性的农业社会,一个保守、崇古和自足的体系,而低调内敛是中国人的标签。(6)重整体轻分析,重归纳轻演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思维方式,重整体轻分析、重直觉轻知解、重关系轻实体、重实用轻理论。
三、职业院校的积极教育行动
在积极教育的语境中,做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重视培养积极的从业态度
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科学价值观,以文化自信建立学业自信。
(二)重视养成积极的敬业精神
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孜孜不倦地培养“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人文追求、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专业精神,以精神力量引导学生成长。
(三)重视强化积极的创业意识
职业院校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教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和发展诉求,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业精神,了解中国创业文化的基因和禀赋,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作者:丁钢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