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时代计算机课程在职业院校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时代计算机课程在职业院校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时代计算机课程在职业院校创新

摘要:通过对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机专业需要与技术前沿紧密衔接,同时需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阐述了目前较为常用的现代化教学装备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探讨“互联网+”时代办好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路径。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市场需求;技术人才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职业教育的前景越来越光明。职业院校纷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电子商务、机器人、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订单式”职业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信息时代,职业院校必然依据形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学科成为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如何突出学科优势,利用现代化创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成为职业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基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经验,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办好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路径。

1国内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虽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对于社会、家长来说,认可度还不是很高。社会上普遍认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是学生的目标;家长也认为,考上大学,进入白领阶层才是孩子正确的人生道路。社会和家庭的不认可,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关注度不高,社会投入较少。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差异以及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更没有利用最新的技术、前沿知识进行教学。教材可能还是四五年前的内容,面对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并没有跟上,学生学习到的只能是陈旧的知识。此外,社会实践较少也是制约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管理的问题,对接企业较为复杂,很多学校干脆将此部分省却,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导致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在与社会接轨方面,职业院校设立的初衷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但因长期照本宣科而与实际脱轨,使学生就业的选择面变窄,并没有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综上,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需要进行改革,特别是计算机课程设计,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2“双元制”办学模式的采用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职业院校的学生有2个学习场所,这样就可以保证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及时从理论中再寻求答案,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就业后可以游刃有余地适应工作环境。“双元”的主要特征,即是学校和企业。一周5天,学生可以有3~4天在企业当学徒,1~2天在学校当学生。老师也有2种类型:在学校有老师教理论,在企业有专门的实训教师进行指导。教育经费来源也有2种:学校经费由政府的公共经费支出,企业培训经费则来自企业的投入。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帮助青年人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劳动市场的过渡[2]。某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也采用了这一模式。学校与当地互联网企业签订了协议,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到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对于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实践的过程可能仅限于打杂与观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部分程序设计、编写,网络保障,数字化运作过程。虽然,初入学的学生在企业中实践的作用看似不大,但校方认为,“观看”与“打杂”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可以将学生带入未来职业环境的氛围中,使其提前感受就业后的体验与经历。

3教学设备的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创新带动了制造业的创新,从而产出了大批配合教学的新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产出的大量人才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教学硬件设备包括投影仪、交互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WiFi、4G等,这些设备构成了教学的基础环境。尤其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现代化设备必不可少,否则学生无法感知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中创造的价值。没有价值感和认同感,学生很难在未来学习中找到目标和动力。这些设备也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比如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交互电视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更多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观看课件、视频,从而全方位了解技术现状。此外,还有一些“软件”设备必不可少,如手机、平板、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VR设备、A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利用手机,师生可以完成教学沟通交流,以及在教学平台完成作业等学习任务。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也为教师合理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平台布置教学任务,提出教学思考;也可以将最新录播的课程放到教学平台请学生观看并学习,对学生学习的报告给予审评。如此一来,教学平台可以一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期末评分和评优也显而易见。在创新课堂上,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的应用在于沟通和联系。有一些较难理解的课程,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在录播系统中产生新的教学任务,录制完成后,与学生一起分享和学习。而远程互动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应用得更为普遍。由于防疫要求,很多会议选择利用远程互动系统来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完成与其他院校教师、专家的交流沟通,实现彼此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相链接,使学生看到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过程、程序的应用过程、网络的维护过程等,从而得到更直观的职业感受。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的合理应用,将会为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提供非常有力的工具,使教学变得更为直观、有效。VR、AR、可穿戴装备是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技术,新技术必然率先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波澜,因为这一群体最容易接受新事物。随着技术的完善,目前已经进入了教育领域。新技术在课堂中使用,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这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很多,可以有效支持教学,服务师生,教师的适当创新还能产出新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述一项最新互联网技术时,肯定要展示其应用的情况,利用VR设备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情境,提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的立体教学环境;利用可穿戴设备,可以随时让学生身临其境,改善教师演示、学生围观中不能清晰展现过程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教师每一步操作。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如今的教学场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增加趣味性、互动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提高了其创作力和想象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协助教师教学过程的还有一些软件,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快手。这款软件能将讲座视频与文档合成打包加密在一起,教师可以一边看着文档,一边听讲座;打包后的课程必须得到用户授权才可以开启,并且支持各种视频格式和文档。如此一来,无论是学习其他老师的优质课程,还是准备公开课、竞赛课都不用担心(图1)。

4互联网课堂的应用

4.1微课

微课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教师青睐于微课的方便快捷,学生更易于接受,使其成为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常规的45min课堂,学生的吸收率不到70%。微课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将课堂的重难点集中展示并解决,由于是该节课程的核心内容,所以时长在10min左右。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授效率提高。微课的主要作用是在课程中突破重点难点,针对性较强,教师制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其挂在资源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微课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在手机下载后随时进行。但是,由于微课的逐渐普及,以及短视频的兴起,网络上各种打着微课头衔的内容层出不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微课内容一定要有新意,真正结合学生和课程的情况制作,是网上或资源库中的视频无法替代的。教师只有清楚这一点,其制作的微课才有价值,才能在学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叫“颠倒课堂”。在其具体实践方面,国内还没有很成熟,但许多高校已经开始试水。这一授课形式的优势是:学生可以在资源平台看到教师录制的讲解视频,同时对于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随时快进,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反复播放;如果在某一段落存在疑问,可随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探讨。而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就是弄明白还不理解的问题,以及完成作业。这种“家校翻转”是最为普遍的翻转课堂形式。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资源视频预习、学习、消化新知识,该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他要记录难点和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在校,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疑惑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置情境进行解决,之后检查其消化吸收情况,即布置课堂作业。对于还有疑问的同学,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单独辅导,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均为翻转课堂实施较为成功的案例。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即需要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相关知识整理素材,完成视频的制作。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制作视频并不是难事,关键是要拥有足够多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再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外,在家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在资源平台的监督和家长的配合,以使学生切实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4.3“雨课堂”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3]。这一工具基于微信即可使用,具有课前推送预习、实时答题练习、多屏互动交流、教师答疑弹幕及学术数据分析等功能,此外,教师上课的教案也会实时推送到学生的手机端。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雨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操作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课下不能问问题等情况,在线实时测试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高技能人才不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们极具创新的实践能力,同样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这是职业教育的巨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达·芬奇曾经由衷地感叹道“伟大的工匠技艺是世界的未来”。在我国新发展征程中,需要职业院校结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那么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是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由于其为前沿技术,发展更迭速度快,教学方法更应该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最终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工匠”。

作者:刘芯彤 苏建凯 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