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式去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长为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经济的转型、企业、职业院校及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生存发展均需要“工匠精神”做基础,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对能工巧匠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下,要顺应经济发展就需要大量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在培养能工巧匠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和途径,为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充分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1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工匠指的是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或者研发加工的过程全心投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现代被称为大师傅、技术员。长期受工业文明训练、熏陶、培育出来的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要达到一定精细化程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严格来讲是不能称之为工匠的[1]。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工匠应该在专业上具有专心致志、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执着和耐心,对本职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能够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第二,工匠应该把职业的工匠精神当作自己人生的一个目标,将这种不懈追求延续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始终,具有强烈的专业追求;第三,工匠应该忠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具备基本的专业操守,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个人专业的追求和奉献上,忠诚于自己的专业,忠心于自己的企业,舍得放弃各种诱惑,并不断地为自身专业发展进行终身学习。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工匠应该具有的精神,并且要专业、专注地在自己的行业中不断前进[2]。“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赚钱谋生的工具,而是在工作中对所做的事情和制造的产品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它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职业性、专业性、人文性这3个方面来看待“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但是又高于职业教育,是一种跳出教育来看待的教育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崇高追求[3]。

2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工匠精神”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能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同时职业院校也是提升职业素质的专门机构,培养具有高素质水平的专门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技术产能。职业素质从大的方面来看包含两个层面: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是职业精神的核心,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要素,指的是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工作中的行为表现,这些都建立在对职业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国际上的制造业强国都充分意识到培养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关键阶段,企业也越来越注重用人的综合能力,不单单只看重专业技能,更注重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有没有岗位工作的潜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不单单只要片面寻求科技的进步,更加注重劳动者的素质水平,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技术工人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职前和职后的培养。在2016年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及了“工匠精神”,国家层面已意识到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我国也是制造业大国,要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进一步实现制造强国,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4]。所以,将职业院校的育人理念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符合当代企业用人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缩短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过渡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

2.2企业生存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来做保护壳

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日本早已注意到“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下去的秘诀之一,也是他们的品牌一直以来发展良好,走在国际前沿不可忽视的因素,其核心价值就在于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的指引,企业长期发展下去是企业精神的一种传承。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是现时代宝贵的财富,在企业中弘扬“工匠精神”有极强的现实价值。而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社会服务,去企业里工作,所以在学生学习期间给学生灌输“工匠精神”,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得以传承。

2.3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职业院校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面对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最终学生取得良好的就业。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需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年轻人的就业要求以不是以前仅仅看文凭,他们要求工作者不单单只具备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还必须从精神上、内涵上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工作有责任心,对职业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实践过程中能力、知识以及经验会慢慢得到提升,但基本的素质比如为人处世、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是需要就业人员在校期间,在接受学校的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作为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其中,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需要去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具有“工匠精神”特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更有发展潜力,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毕业生在实现自身发展、岗位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反过来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提升职业院校发展的竞争力。因此,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更好的评价,从而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4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当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强调“工作细心、严谨,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具有一项或者多项与工作相关的特殊技能”,由此可见,每个企业都想让自己的员工具有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不论是哪种技术技能,我们都提倡要具备“工匠精神”,这对从业者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一个员工具备了“工匠精神”的良好品质,一方面在就业选择期就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在职业道路上越来越专业,越走越远。

3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3.1引导学生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

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其典型特征,职业院校学生既是学生,又是未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岗位预备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掌握技能。他们要和所有其他学生一样,需要有学生进行组织,需要接受老师和各级学校领导的教育,需要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验室,还需要受校纪校规的约束,个人的经济不独立等。与此同时,他们又能有另一方面的特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将来都是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有必要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以便成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古代有工匠大师鲁班,有在建筑、雕塑、石刻、镌刻等社会各领域的“大师”,这些拥有独特技艺的木匠、泥瓦匠、石匠等奠定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在机器时代来临之前丰富和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现如今,美国的富兰克林、爱迪生、怀特兄弟,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改变世界的发明家和创造者,他们在上万次的失败中秉承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做出了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创新成果[5]。在我国近代的工业飞速发展过程中,同样有一批国家级工匠,比如:高凤林、胡双钱等,他们高超工艺能力的取得,离不开个人内部具有的“工匠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中有所突破,使我国的航空工业、航海工业以及高端电子产品的发展更加迅速,甚至超过国际水平。所以,能工巧匠发挥的巨大作用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

3.2职业院校聘请“名师”指导学生“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一般企业经历较少,因此对真正的“工匠精神”没有深刻的认识,真正的工匠精神就要邀请真正的“工匠”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来。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经常邀请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匠”和民间“大师”参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名师”具有能工巧匠的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职业技巧;“名师”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具有专门培养学生的技巧,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名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在无形中感染学生。邀请企业“名师”进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培养模式中常用的见习、实习就是最简单易行的方式,也是比较理想的常用的方式。而将“名师”请到学校直接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是另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是邀请的企业名师到校指导学生,每周课时数有限,在人数较多的课堂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也达不到预想水平。所以,职业院校在邀请企业人员到校宣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综合使用,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受益面[6]。

4结语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牢记专职、专心、专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所有发展称为“专职”,如果学生学得内容过多、过散,就没有办法进行专一的研究,也就是无法做到“专心”,要求学生全心投入岗位中去。“专长”是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将技能发展为自己最特别的长处,区别于他人,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养成,一方面有利于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介绍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养的途径,希望可以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可参考之处。

参考文献

[1]贾娜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基于工匠精神的传承[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2]钱瑜.基于行动研究法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2021,20(10):19-24.

[3]杨文利,曹照洁.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21(7):37-40.

[4]阳作林.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式微的表现、成因及其应对[J].教育与职业,2020(23):88-92.

[5]郝云亮,刘庆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传统技艺传承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20(11):47-52.

[6]韩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作者:赵琪 周晶 范萌 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