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立德树人下高职院校美育机制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立德树人下高职院校美育机制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立德树人下高职院校美育机制创新

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美育的综合育人功能。针对高职院校美育的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有机结合,建设高质量联动课程,让美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建立常态化全员艺术展演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美育体系,逐渐将美育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机制;美育体系

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新时代美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好美育工作,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职业的特点,强化美育的地位,寻找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美育道路,充分发挥美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

一、创新美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美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协同机制

全面开展美育工作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推动美育工作健康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强指导,高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兼任学校美育工作的负责人,教务处或博雅学院应承担管理和监督职责,教师应全面开展美育工作;学校应制订科学、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管理,同时应成立美育管理部门,并与团委密切合作,更好地保障艺术教育的成果,让艺术教育促进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二)创新课程美育机制

课程美育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美育元素,找到专业学科与美育的交叉点,让美育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效互补。美育强调的不只是个人直观感受中的“美”,更是促进学生在美育课程学习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美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发掘美的资源及其体现方式,推动审美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拓展美育的范围,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宗旨。

(三)创新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

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感教育。美育能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美育应强调“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提高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让美育能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营造雅致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情感,培养向上向善的精神内涵。

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开展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美育的价值,导致美育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一)缺乏美育认知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美育方面的专门课程和教材,无法在教育中充分体现“美”的意义,影响了美育对于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辅助作用。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高职学生对美育并不了解,他们片面地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喜欢音乐,但只是单纯地喜欢流行音乐;大部分学生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获取艺术资源,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美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内涵。

(二)美育缺乏系统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美育仅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展演或比赛中,没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接触的是多元的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有极大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美育的柔性因素,缺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只有旅游美学等少数学科融合了美育内容,强调美学理论的学理性。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缺乏美育评价机制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开展美育的环境变得十分复杂。美育的实际成果与学生的学业生涯无关,导致学生对美育的参与度较低,普遍存在敷衍了事等问题。学生普遍认为美育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严重影响了美育的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

三、创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美育工作机制,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能真正认识美、找到发现美的途径,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打造良好教育基础

1.优化师资团队

教师是能够发现美、寻找美、传播美的人,提高美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十分重要。既要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美育工作,又要聘请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名师为高职院校的美育导师,打破单一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2.增强教师美育意识,提高教师审美能力

学校应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对美育教师展开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带领教师参加美育交流座谈会等专项活动,让教师与专业人员交流、向专业人员学习,掌握先进的美育理念;组织教师参加美育沙龙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活动,以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要将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及提升学生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融入美育课程,提高教师传播美的能力,实现美育的价值。

3.制定教师考评制度

虽然美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没有具体的教师美育专业能力考核标准。为了全面提高教师质量,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美育教师考评制度。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等文件,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提高教师的美育水平。高职院校也应制定相关制度,可以将公开课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合理的奖罚。另外,要建立美育成果展示平台,请教师、家长及美育专家给予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美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美育工作机制,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1.制定并完善美育管理制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将美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美育的地位,制定相关制度,将美育纳入教育质量评估范围,增加美育的课时和学分,使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间、师资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部门相互协作,制定并完善美育管理制度,提高美育工作质量。

2.树立现代美育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美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美学理论知识,也不是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美育要以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为审美对象,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活动,合理运用现代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避免美育停留于课堂理论教学层面。

3.丰富美育理论,拓展美育途径

在美育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吸取国外先进的美育理念,如美国强调创造性原则,法国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目标且依次递进的美育理念。同时,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素材,在讲解历史人物和思想时,引导学生学习“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之美。为了让美育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拓展教育途径,将社会、学校、家庭纳入美育体系,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家校融合、社会实践的教育模式,让美育全面渗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三)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1.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

一些大学生缺乏审美能力,不重视艺术鉴赏和艺术实践,没有高雅的艺术品位,致使庸俗文化得以乘虚而入。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通过感官的直接“碰撞”,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高职院校艺术课程教学既可以通过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方式开展,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绘画、雕塑、影视制作等相关教学活动,通过具体的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注重学科的美育渗透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要保证美育的质量和效果,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审美基础理论课程和体验课程,还要在一般课程中渗透美育。例如: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加强自然之美与科学之美的教学引导,在体育课程中加强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和人体之美的教学引导,在文学课程中加强历史之美和文字之美的教学引导。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美育意识,善于发现不同学科中蕴含的美育内容,并使之与专业课程内容巧妙结合。

3.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力度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途径更多。网络信息传播的门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美育观念的形成,但也为美育提供了更好的资源。网络具有方便快捷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创作、网络艺术表演、网络公益活动等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与心灵之美。还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优秀的美育资源,开展美育活动,或者组织经验丰富的美育教师参与美育网络建设,分享美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建设校园审美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自古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就十分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学生长期与校园内各种事物接触,会对不同事物的形态和特征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进而逐渐形成定向思维,长此以往,会无意识地按照这种思维塑造和完善自我。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美育要求开展各种活动,建设独特的校园审美文化,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学生受到和谐、优雅、平等、愉快的人文环境的感染,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个人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美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美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高职教育中科学开展美育,构建美育机制,完善美育体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6)[2022-01-04].

[2]黄春芸.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实践路径探究———评《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2.

[3]刘松松,苏畅.吉林省民办高校思政课美育路径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9):113-114.

作者:朱雯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