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专业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面对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成为推动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论文以郑州商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学专业实施分类教学的具体过程,指出分类教学取得的成效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最后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分类培养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一、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结合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学习的兴趣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实施的分类培养教学模式。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高校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落实分类培养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掘其潜力,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会导致他们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学生选择考研,进行科学研究;有的学生选择直接参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如果仍然按照以往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就不能有效地满足每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会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甚至会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考研和就业的学生分别确定授课过程中的侧重点,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郑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实施了分类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体现了高等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特色。
(三)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有的选择考研,有的选择创业或就业。很显然,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分类教学模式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分类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分类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使课程专题化和项目化,能够强化教学效果。综合以上几点,实施分类教学不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分类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分类教学的准备工作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郑州商学院在制定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选择,以会计学院2018级会计学作为试点专业,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会计学专业分类教学主要分为三种培养类型:考研专硕班、考研学硕班和实践(就业)班。
1.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了认真落实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设置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课程体系。我校会计学专业根据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需求,采取加课或者部分课程进行学分置换的方式,对不同方向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专硕班和学硕班的课程主要增加了考研相关科目和专业课,实践班增加了创新创业的课程,目前三大培养类型的优势已各自显现。
2.制定各类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分类教学之前,教务处带领会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到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调研,借鉴其他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并根据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结合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聘请校内外专家再次论证,论证通过之后方可实施。
3.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培养类型
在实施分类教学之前,邀请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给学生做有关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讲座,使学生了解学校实施分类培养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差异的对比讲解,学生可以有效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4.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任课教师授课之前,学校要根据不同培养类型学生的需求,对原有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同一课程针对考研班和实践班要分别制定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分类教学的优越性。同时,在制定新增课程的教学大纲时,还要考虑不同培养类型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充分体现分类教学的特色。
(二)分类教学的实施成效
我校在分类教学模式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分类教学、分级考核”的教学改革模式。针对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改革方法,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分类教学开展情况
(1)分类培养主要课程实施情况。根据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比如,对考研班的学生按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掌握充分的知识来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实践班的学生,则更加注重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创新创业等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实践班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差一些,可以适当降低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的难度,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即可。总之,考研班的课程设置以考研理论课和专业课为主,实践班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的相关课程为主。(2)分类教学教师教学情况。在实施分类教学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安排原则是:考研班优先选择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实践班尽量选择拥有企事业单位或事务所工作经验的教师。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把教材中各个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其转化为专题化的教学体系。比如,学硕班的课程增加了考研专业课,包括管理学专题、西方经济学专题、会计专题和财务专题等四项内容。这几门课程都是以专题的形式授课,结合考研真题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进行讲授。
2.分类教学学生反馈情况
在实施分类教学期间,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便于改进和完善分类教学。(1)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施分类教学,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同时,学硕班和实践班的学习氛围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2)在座谈会上,学硕班的学生反映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这两门课的基础比较薄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无法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希望可以适当增加这两门课程的课时量。(3)通过实施分类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选择不同的培养类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义。
(三)实施分类教学过程中的瓶颈
1.现有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分类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方向重新进行分班,分班之后学生相互不了解又要重新认识,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稳定,也会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施分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授课,要求任课教师拥有更强的因材施教能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3.分类模式下的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分类教学模式下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应尝试采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手段,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考研班尽可能多地尝试“启发式”“情景创设式”“自主探究式”“问题引领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班较多地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由于不同培养类型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合分类教学的需要,无法有效地衡量教师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实施分类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完善分类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
1.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学生专业学习、辅助日常管理。辅导员老师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而兼职班主任在专业规划和专业课的学习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2.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设立网络班级,运用网络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班级平台,促进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认识,对所属班级产生认同感。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以优秀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和使命,把个人的远大抱负融入到专业发展中来。
(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分类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是课程教学的灵魂。在实施分类教学的过程中,难题之一就是对教师队伍的分类。分类教学涉及对学生的分类,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方式以及考评方式、实践教学的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个别教师很难完成。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分类教学团队是分类教学工作的强力支撑。为有效解决教师分类难题,要从以下四个途径间接突破:首先,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按照其所学专业、学历和职称等进行分类,成立由3~5人组成的课程组,把老、中、青教师适宜结合,以老带新。同时在分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和性格特点,安排不同专业和班级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充分发挥课程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课程组的老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题讨论,讨论结束分头备课,合理运用教学团队资源。再次,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分类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求专业教师要有学术研究的敏感性和深入性,要及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专业知识的阐述和把握。最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鼓励教师团队成员到优秀高校进修,也可以将校外的优秀教师引进来,以此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分类教学工作。
(三)加强各类各层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为实现分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制度。学校和学院层面均要加大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通过对教师教学课堂的随机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在分层分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将教学质量监控的结果反馈给学院和任课教师,后期还要跟进教师的整改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四)完善分类教学考评方式
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进以往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也有助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难易程度、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针对会计专业考研班的学生,可以将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设置“平时作业+课堂笔记+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同时,在进行考评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入学生互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符合分类教学的教学特点。针对会计专业实践班的学生,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实践教学。结合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比如,利用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既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可以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通过参与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我校会计学专业实施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既遵循了国家教育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姚鸟儿,曹无瑕.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8):10-14.
[2]姚宏志,解莉.以分类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2):62-66.
作者:姜鑫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