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

专业教育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专业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专业教育论文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

[摘要]《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学习难度大、理论性强。引入工程教育论证理念,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融合、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等措施,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控制工程;工程教育论证;课程融合;教学改革

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把控制论融入到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来解决机械工程中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为日后学生成为工程测试人员必备的骨干课程。《控制工程基础》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以机械系统、电网络系统为背景,阐明了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各理工科高校中广泛开设,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把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作为导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2教学改革的举措

2.1根据工程教育论证的评价体系修订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控制必备的基础知识,对照工程教育论证的评价体系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修订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基本术语和定义,理解机械控制工程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具备将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和解释的能力;掌握经典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训练分析研究机械工程中有关信息的传递、反馈及控制的能力;培养一般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并具备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等手段对不同系统方案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作出客观比较与评价的能力;掌握常用的机电一体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备确定设计目标和任务的分析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课程构建

摘要: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保障。目前,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混乱、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基础课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教育政策的影响、对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内涵的认识不足、“双专业教育”的困扰有关。应采用明确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规范专业课程设置、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卓越全科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研究背景

卓越教师培养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把卓越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同时要求小学教师应具备胜任多科教学和全科教学的素质。为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的全科小学教师。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需要依靠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来实现。自2014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课程数量与质量不一致、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课程内容脱离基础教育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质量。因此,探讨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深化对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认识,还可以从实践上为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提供依据和借鉴。

二、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015年河南省开始设立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试点,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试行)》,并要求各院校以此为依据,结合各地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培养方案。为了解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中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在河南省实施全科培养的院校中,对五所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将五所学校名称编号依次设为1~5,河南省制定的培养方案编号设为6)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混乱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促进机制创建

[摘要]论文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校企合作经验,提出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旅游管理;校企合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着知识技能教学与旅游职业岗位脱节的状况,旅游管理毕业生与旅游职业岗位人才需求难以对接,出现了大量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旅游企业人才又同时存在短缺现象。2010年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及岗位适应性,是以应用型人才定位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为校企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合同,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与实习场所,校方则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顶岗实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职业环境与特点,提高岗位适应性与职业修养,毕业后顺利与企业对接。

(二)订单式培养

点击查看全文

医学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的启发

[摘要]目的:解析英国医学生培养体系,管理制度及导师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学习人员采访调查,互联网络等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英国医学生培养模式,思考我国近年来的医学培养模式,给出启发。结果:英国医学管理的高度集权,医学生培养的层层筛选及分流制度,医学与科研的分家,对我国医学界及医学生学习都有重要启发,应根据自身国情及特点,完整培养制度,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医学界,发展医疗事业。

[关键词]英国;医学教育;医学生;中国医学教育

一、医学教育管理部门

类似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英国医学教育管理受英国医学委员会负责,职责包括制定英国医学教育标准和临床执业标准“TomorrowsDoctor”,明确医学院、教育部门、医学生责任。

二、医学教育模式

在英国,成为医学生需要高中生拥有A级成绩,院方推荐信并向大学与学院入学中心(UCAS)提出申请,并经过面试医学院决定学生是否录取,面试强调综合素质,注重人文、理想及职业认知。录取后,经过为期4-6年学制的医学院学习,课程包括:大学公共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理学等专科科学,了解机体构成与功能,阐述生命科学基础。毕业后获得MBBS(BachelorofMedicineBachelorofSurgery)学位[2]。毕业后本科学生可分为两方向,继续读研深造,进行科学研究;或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实习医师。分化的两方向使医学临床与医学科研更加专精。读研深造,攻读研究生,须在高校申请硕士学位,英国硕士分为授课硕士与研究硕士;授课硕士通过专门导师授课指导,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或提交研究报告即可完成,后可继续申请研究硕士,经过一年进一步学习研究,提交论文,通过答辩完成研究硕士阶段。博士学位是纯研究型学位,通过为期三年甚至以上学习研究,独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完成论文,即可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如果毕业后选择进入临床工作,须向英国医学委员会注册,向医院提出申请实习,完成为期两年医院轮转实习,通过结业考核,即面临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的分流。再次完成两年轮转即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而专科医师则需通过三年专业培训及基础技能培训,才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最后经过高等技能培训,成为专业医师[1]。

三、英国导师制在学生学习中地位

点击查看全文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研究(8篇)

第一篇: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课程教学及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对学生的教学体制有了较好的改革,但是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性课程的认识和目的意义、体系与实施办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关键环节把关指导、过程管理等措施,保证大学生在创新实验选题、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基本科研素养,为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性课程;创新实验;环境工程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目前中国的高等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还有一定不协调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为了优化这一教学体系,可以通过向国外高校借鉴相关经验来提升我国对于本科生科研的教育模式。教育部从2007年以来,率先在十所研究型大学进行试点研究,随后开展了大学生相关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这是专门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立的国家级项目。由此可见,若能为大学生开设创新性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提高其社会适应技能,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我校近年来逐渐进行教育模式的转变,致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教育质量和教学体制方面,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改善,已经形成了多方位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行重点关注,从而持续推进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就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所授《大学生创新实验技能培养》课程,通过对于课程教学模式的变换和改进,对学生在相关实验计划制定、课题选择、实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培训和深入探索。

1大学生创新课程开设的认识和目的意义

开设探索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科研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激发同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丰富同学的课外生活。《大学生创新实验技能培养》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进行进一步科学研究打好基础。主要包括如何进行文献的检索、如何针对课题进行调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处理、PPT制作与展示、科技论文的撰写等内容。通过对实验技能的深入了解和自主创新设计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实验设计能力。

2课程开设体系及其实施办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