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无论是对提升教学质量,还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皆意义重大、不可或缺。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相继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技能型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只有准确把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思政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自觉按照党中央要求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并有针对性地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才能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的实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高素质这个前提,指向不单单是专业技能,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也应是其中应有之义。简单讲,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至少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高职院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民立场和政治属性,其发展方向要同国家现实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服务。而上好高校思政课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职院校,就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家国情怀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二是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既是我国高校谋划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只有抓住这一根本任务,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离不开思政课这个主渠道,更离不开思政课对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入。办好思政课,并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是全面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三是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不仅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对教育的要求。而高职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效果,就必须构建起思政课与专业教育间互通互融的课程体系,既实现高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实现法纪、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程间的深度有效融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性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着力点是课程,关键是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并传递给学生,使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情况看,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政课程建设与专业课脱节。当前的高职院校中,思政课基本都设置为公共课程,无论哪个专业都要进行学习,因此思政课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变化,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的发展变化,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脱节的问题也显得较为突出。传统的思政课程偏重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单纯学习,缺少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联系,除了一周一堂的思政课外,学生平时在专业课上很少能接受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很难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引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加强课程思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二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有的教师还是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更多注重思政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授课方式方法的创新。课前备课时关注了思政课本身的教学重点内容,但缺少对思政课与其它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探究;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形式,师生间互动交流还较少;课后则缺少相应社会实践活动对课堂内容的深化。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停留于表面,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没有办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弱化。三是课程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基本都是三年,最后一年基本都是以实习为主〔1〕,学生实际上只有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而这两年中,专业课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作为公共课的思政课程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想最大化实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践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二者的交互影响、互为促进,是当前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四是思政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关于专业思政教师的配备,尽管国家早已提出1:350的师生比要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还未完全配齐补强。师资力量薄弱,不仅限于思政教师数量上的多少,还有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问题。大部分思政教师日常都是以研究思想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思考思政课与某一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的教师也只是关注专业课程的讲授与开发建设问题,很少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这就使得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时,缺少综合素养高教师力量的支撑,不利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策略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就要不断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思考二者之间的内在发展规律,在课程开发建设、教育学生、培养师资队伍、转变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提升。一要注重课程实效,提升育人质量。一方面,要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加大开发校本课程的力度。校本课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很好体现教育的实效性。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全育人”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同时,要着力开发与本校各专业联系密切的校本课程,探索思考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的有效渠道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就要体现学生的成长价值,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所以,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实时把握掌控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将听课与思考相结合,并且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于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升华和境界提升。二要注重机制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承载来实现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与专业课相比,学生的重视程度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就需要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机制,将思政教育内容合理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更好实现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内容,比如敬业、创新、职业素养等意识,通过这些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重视教师的感召力量,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给学生有力的正向引领。还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合作育人成效。如果说教学内容影响着目标实现的程度,那么教学方法就影响着教学目标实现效果。要想凸显思政课与专业教育合作育人的成效,就要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专业课教师要做学生知识传播的讲授人与解惑人,还要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引路人〔2〕,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联系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结合讨论式教学法、信息互递教学法等,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教学的质量。三要注重培训交流,建强师资队伍。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并且在研习思政教学目标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针对性。专业课教师要将专业课教学同党和国家理论政策相联系,了解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推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研习,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思想价值取向,加大探究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的力度,让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真正实现内在的联系。同时,还要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从教育角度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并且专业课程还有自己不同的专业特色。加强二者的融合,就要促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联系,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效融入思政内容,从而全面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水平。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能够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发展、共同进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势在必行,要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在不断创新教育机制、打造师资队伍、提升育人水平等方面,逐步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二者同行并举的融合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孔燕.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新途径的探讨[J].读天下,2016(09):128.
〔2〕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作者:孙志海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