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快速提高新进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提出了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的目标要求和三级教育途径,运用ARCS动机模型构建了教育体系;以动力工程学科专业素质为例,说明了知识目标、教育途径和素质效果的具体应用;应用教育途径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效果明显,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专业素质;非现役文职;军校

一、引言

非现役文职是军队中一种特殊人员,主要从事非军事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各种工作,属于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职业,非现役文职教员是从事军事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的文职人员,已成为军校教员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其承担的教学任务量逐渐增多[1]。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专业素质是军校教员业务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胜任职业岗位能力的必备条件,学科专业素质是专业素质的核心关键[2]。随着每年文职人员招收人数增加,社会人员和地方院校毕业生是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主要来源,由于军队院校专业的特殊性,生源对军队院校专业内容和职业要求了解不多,新进文职教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实践经历与军队院校要求相差较大,普遍存在不熟悉军校学科专业知识、不了解装备状况、不知道部队情况等短板[3],学科专业素质就成为新进文职教员胜任教学岗位要求的一个壁垒。急需探索适合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特点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体系,为提升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的专业素质打下基础。

二、学科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必备的专业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学科专业素质是指某学科专业教学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精通、相关知识的掌握、熟悉学科的发展脉络和技术前沿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论,它不仅直接反映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高低,还体现教学岗位胜任的程度。军种院校正在开展探索军队非现役文职教员专业素质和岗位胜任力的训练模式,已有一些相关的论文发表,如金振兴探索了军校文职人员岗位胜任力建设[4],吴有锋提出了军队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途径[5],孙红岩提出了军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实战化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6]等,都说明军校在非现役文职教员专业素质培养研究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仅限于对非现役文职教员工作胜任力和教员队伍构建的宏观性研究,而对工程技术类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的教育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学科专业素质由专业素质、岗位知识、执教能力三个方面组成,归属在知识类、学术类、技能类三类,构建知识(Knowledge)、学术(Academic)、技能(Skill)三位一体的KAS学科专业素质构架。着眼于专业系室的教学岗位胜任能力,其中知识类是学科专业素质的基石所在,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装备知识三方面组成要素;学术类是学科专业素质的核心关键,由科研学术、教学学术、装备学术三个要素组成;技能类是学科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专业技能、应用技能和使用技能三个要素。学科知识是对某一专业的地位作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概括;专业知识是涵盖某一专业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规范;装备知识是对装备的构造、原理、应用、使用的囊括。教学学术是指专业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改进、方法创新和实践成果。科研学术是指某一专业科学技术问题的机理探索、技术创新和理论建立;装备学术是指装备构造原理、使用问题的探索研究、理论创新和技术改进。专业技能是指某一专业完成相应目标要求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应用技能是某一专业中科技应用、成果应用和理论方法应用的技巧和能力;使用技能是某一专业中仪器设备、试验装置和专用装备应用的操作技术和实操能力。

三、教育实施

(一)目标及要求

立足实战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目标,以教员教学能力要求为驱动,提出“专业知识夯基、科研能力助力、装备素养提升”的培养目标,按入职三年时段,提出知识类、学术类和技能类的要求:第一年夯实基础知识、参与科研学术、学会基本技能,第二年提升现有知识、承担科研学术、掌握教研技能,第三年掌握专业知识、承担科研学术、掌握装备技能。

(二)三级递阶教育

按照初、中、高三个级别递阶实现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装备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质量提升,阶是指不同内容和目标所要求的层次级别,递阶教育过程是指按每一年递增变化,专业素质三个方面教育内容和要求的实施,构建出知识类、学术类和技能类的学习途径,因篇幅所限,学术类和技能类的学习途径没有列出,以知识类中三种知识学习为例,说明教育内容及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第一年阶段的学习内容有自学大类学科发展概况,浏览大类科学科技发展、研究科研院所学科进展;学习要求是了解学科概况知识,掌握学科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展。第一年阶段学习内容自学大类学科发展概况,浏览大类科学科技发展、研究科研院所学科进展;学习要求是了解学科概况知识,掌握学科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展。第二年阶段学习内容有调研亚类学科发展概况、对比亚类专业技术状况、研习亚类专业技术进展;学习要求是了解专业概况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展。第三年阶段学习内容有熟悉专业方向发展概况、调研专业方向技术状况、研习专业方向技术进展;学习要求是了解专业方向的概况知识,掌握专业方向上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展。专业知识,第一年阶段学习内容有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知识、学习专业方向科技知识、了解专业方向先进技术;学习要求是掌握基本课程知识、科技知识,熟悉专业技术。第二年阶段学习内容有专业课程教学、学习教学基本知识、了解教学研究方法;学习要求是了解专业教学常识,掌握专业课程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第三年阶段学习内容有专业科研经验、尝试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学会科教改进方法;学习要求是能独立专业课程教学,掌握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装备知识,第一年阶段学习内容有自学装备基本常识、学习装甲装备概论;学习要求是掌握装甲装备通识。第二年阶段学习内容有装备教学课程及方法、演练装备授课手段;学习要求是掌握装备教学常识和授课方法。第三年阶段学习内容有学习装备构造原理课程、跟学装甲装备授课知识;学习要求是熟悉装备课程,掌握装甲装备专业授课知识。

(三)ARCS动机模型教育模式

ARCS动机模型是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个层次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模型[7],常用于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和培养的效果。针对知识类、学术类和技能类的内容要求,结合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ARCS的四个层次,提出所关联的问题和要解决的事项,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技术手段,制定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模式,以知识类ARCS动机模型的教育模式为例,说明教育模式架构和内容。注意动机模型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包括直觉唤醒、激发探究、变化溯源等;设置问题有学科专业知识有何重要性和作用?如何提高或具备知识水平?如何维持动力知识学习兴趣?拟采用措施有通过案例阅读、视频影像观看,引起注意;定期阅读文献、交流学习,拓知识和视野;以先进、前沿技术为引导,强化知识渴望。关联动机模型是指教学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为与自己切身相关联的事物,更容易引发关注,包括熟悉程度、目标定向、动机匹配。设置问题有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的关联,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有哪些?如何满足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学习专业通识、知识,夯实专业素质基础。拟采用措施有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专业知识更新;参加专业进修、专题讲座,满足专业需求。信心动机模型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维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包括期望成功、挑战情景和归因方式等。设置问题有如何持续对自己专业知识充电?如何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拟采用措施有分析学以致用的教学案例,强化学习信心;教学中新知识引用,鼓励学习劲头;鼓励式、传帮式参与科教活动,逐步完善怎样建立持久的学习专业知识信心。满意动机模型是指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包括自然结果、积极结果和公平结果等。设置问题有对自己专业知识满足度如何?怎样取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何测试自己专业知识的满意度?拟采用措施有定期检查学到的知识,评价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性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参加教学比赛、科研申请,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在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ARCS动机模型教育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施前准备、施前测验、实施关联、实施过程、施后测评以及实施反馈六个过程。施前准备主要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开始环节,针对不同类别、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等对象,完成实施计划、实施步骤和进度节点的规划,把握教学模式整个过程分布和规划合理程度。施前测验主要是完成对所学习和完成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思考方向,以书面问答题和描述性思路想法等形式,来了解被教育者的知识水平、认知差异、短板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被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状况差异。实施关联是针对实施前存在问题和被教育者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步骤和实例,采用以学为主、教授为辅的理念,简化实施步骤,挑选贴合施教内容、生动形象的实例,促进实施措施的效果提升。实施过程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环节,采用线上课程、线下课程、实操实训课、理论自学、讲座报告等方式,时间长度按标准实施而定,按实施计划、实施内容和实施手段的要求进行。施后测评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的考核环节,可采用心得体会、综述报告、单节授课、科研报告、课题申请和学术形式撰写,评价方式有打分值、优良差、完成度、成果形式等,多以鼓励、提升和改进等结果评估。实施反馈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的补充环节,采用分析对比、状况分析、改进措施等方式,反馈设在不同类别、不同课程和不同阶段等方面。

四、教育实践

动力工程学科是研究工程领域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应用技术领域,它属于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和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动力工程学科素质要求:掌握本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常用教学设备、测试设备和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了解装备发动机应用状况,有一定的科研学术方向和能力,能独立担负教学工作和科技创新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发动机使用和维护的技能。结合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实际工作和时间安排,制定动力工程学科专业素质三年教育内容,其中知识类中学科知识内容有动力工程学科发展状况、动力工程学科研究前沿、动力工程学科研究热点、国内动力工程学科分布、国外动力工程学科分布、军队动力工程学科分布、装备动力工程学科现状;专业知识内容有车用动力系统通识、柴油机构造与原理、柴油机使用与维护、柴油机试验、柴油机先进技术、军用柴油机现状与发展、军用柴油机性能与应用、装备柴油机原理与使用等。对非现役文职教员进行学科专业素质递阶教育,通过以跟课辅导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方式强化学习课程专业知识;以初定相关的科研方向,自主加入相应课题组的方式训练科研能力和项目历练;以课程所涉及的装备构造、性能和使用为切入点,提升装备素养的水平;以独立授课、自主申请课题和发动机拆装为考核标准,开展非现役文职教员专业课教学的专业素质培养,实现以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发动机技术和坦克发动机使用能力构成的专业素质教育模式。动力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有动力知识、发动机知识和装备知识,动力知识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讲座报告为辅,动力工程发展文献综述,研读装甲车辆五十年,撰写心得体会,考核形式是小论文和讲座报告。发动机知识的学习模式是以跟课学习为主、课下自学为辅,从发动机构造课程和车用发动机原理课程入手,学习发动机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技术应用等知识,考核形式是胜任课程答疑和课程辅导。装备知识的学习模式是以集中学为主、讲座报告为辅,综述装甲装备概论和国外装甲装备现状,考核形式有理论笔试和讲座报告。在动力室新进文职教员动力工程学科素质培养中,将新进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方法全面地应用于培养过程,提高了新进文职教员的岗位素质和任教能力,一名新进文职教员获得院新进青年教员培训及教学比赛第三名。

五、结语

在军校专业系室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中,提出了学科专业素质的内涵,构建了三级递阶教育途径,提出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教育模式,以动力工程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为例,说明了非现役文职教员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是有成效的。

作者:王军 张志远 苗晶玉 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