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研究

摘要:该文作者以具有连云港盐文化特色的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研究主题,结合视觉设计的符号化、抽象化设计手法,研究同类课题案例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的方法、思路,通过实地走访、网络查询、查阅文献等方法寻找连云港地名中淮盐文化的痕迹,进而利用新媒体推广连云港地名中盐文化的特色,研究动态字体设计在连云港盐文化地名中的图形变化与交互方式。该文作者对连云港淮盐文化进行视觉化解读,在设计中用盐的物质形态提炼几何图形,通过图形变换、音效模拟等动态表现方式,表达出地名背后的淮盐文化故事,通过创意性、趣味性的动态字体展现连云港盐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淮盐文化地名动态字体设计

连云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淮盐文化对连云港的影响较为深远。随着历史的变迁,淮盐文化的痕迹逐渐在城市中隐去。发掘连云港的淮盐文化特色,将其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不仅对唤醒连云港淮盐文化的城市记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其成果也是对连云港特色文化传播的积极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连云港盐文化地名的研究价值所在

据《元史》记载:“国家之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可见,古时国家对产盐的区域十分看重。连云港是历史上淮盐的核心产区之一。早期,盐民将海水浇注在很大的铁盘上煎盐;发展到后期,盐民利用各种各样的灶煮盐;最后,通过盐田晒盐。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盐文化。这种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连云港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城市的风貌、习俗与人们的思考方式等。地名是城市的印记,它记录着地方的历史文化与故事传说,蕴含深层的文化内涵。如今连云港的盐业生产早已不如往日,盐文化的痕迹逐渐消失。相比之下,地名还保留着曾经盐城的历史风貌。连云港盐文化特有名称总体分为“圩”“滩”“灶”“盘”“仓”“坨”“艞”“坝”“堆沟”“余”等,这些地名反映了盐在城市中的各个部分。如,“圩”最早是盐民之间互相划界的地方,是盐民生活地域的象征,人们把盐民称为“圩下人”。又如,“艞”现在简化为“跳”。盐区内小河纵横,盐民在河流上搭一种名为“艞”的木板,用于通行,等船来时再撤下。其他的地名里也具有独特的内涵,有待挖掘。笔者根据这些地名的影响力与独特之处,筛选出一些地名,包括“盐河”“临洪滩”“盐坨”“板桥”“徐圩”“岭灶”“盐仓城”“板浦”“大盘”“马二份”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方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但通过遗留下的地名与历史资料等,笔者逐渐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深邃历史与独特文化,揭开连云港盐文化的面纱。

2.动态地名字体设计对于连云港盐文化的作用

在视觉设计诸多要素中,文字是较为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目前,许多设计师开始将本土的特色文化不断融入城市地名的字体设计。这种方式能直观表达文化的地域性、代表性,将本土文化与地名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传播本土特色文化的作用。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字体设计也被尝试运用于各个载体,衍生出动态字体设计这一方式。相比传统的静态字体设计,动态字体设计赋予了字体更多维度的变化与表现,能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使作品具备更强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种可视化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手机、投影设备、AR、VR等设备已经遍布生活各个角落。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动态字体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较强的感染力。由于时代的变化,许多地名蕴含的盐文化内涵已找不到对应的原型,而运用动态字体展现盐的文化内涵,能够通过图形变化和音效等形象、直观地让人们了解地名映射出的“咸味”,充分感受连云港盐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

二、连云港淮盐文化地名动态字体设计的研究观点

1.充分提取连云港淮盐物质视觉形态元素

色白、粒大、干是连云港产海盐的特点。笔者在基础元素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盐的物质形态,依据从海水到结晶,再到成盐这一生产过程,提炼出水、晶体、颗粒三种形态。基于淮盐文化视觉的概念性表达,在提取元素时尝试运用几何图形诠释这三种形态。海水往往呈现出扭曲、柔美的形态特色,在设计中可以通过线条的弯曲、生长表现这一点。从制盐的过程看,水在盐池中不断蒸发,盐不断析出,逐渐形成盐块,也就是粗盐。粗盐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造型感,在海水中呈透明状。依据这些形态特色,提炼出多边形和空心矩形的几何图形。最后的成盐是经过层层工序加工后的盐,成碎末状,大小均匀,这种形态在设计上可采用无数的小圆点表达。在整体形象设计上,可以将以上几种几何化的图形元素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为作品添加盐的质感,以形成对淮盐文化“印迹”主题视觉的整体表达。

2.融入连云港淮盐文化地名故事

笔者通过前期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在选出的地名中挖掘盐文化故事。如,“徐圩”这个地名可能代表的是以徐姓为主的盐民聚集区。基于对地名中蕴含的盐文化内涵的研究,笔者提取出主要的关键词元素:圈地、分区、象征、家;再运用抽象视觉化的表现手法,通过线条的衍生、交叉以及空间维度的转换,表达盐民在这块区域不断圈地制盐、生活休憩的情景。又如“临洪滩”,盐滩即盐田,盐民在滩涂上开垦出盐田,然后灌入海水晒盐。对于这个地名故事,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手法表达:通过点的破碎与交织形成线条,模拟盐民开垦盐田的景象;再运用线条逐渐不规则变粗的变化,表现盐民灌入海水的过程(图2)。笔者将这些地名故事结合从盐的物质形态中提取的图形元素,应用C4D、AE等软件,进行特效模拟与剪辑;再考虑整个动态字体展示的节奏,选择合适的音效与转场,生动地展现地名的故事,增强作品的深度和表现力。

3.动态揭示历史中淮盐文化的生产图景

淮盐文化在时展中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地名动态字体设计需要遵循这种规律。在动态字体的时间轴安排上,按照产盐的流程顺序,由海水到晶体再到成盐,组织字体内容;将地名围绕盐业生产的流程排列,其圈地、产盐、储盐、运盐、贩盐的过程,符合盐业生产的规律;同时,将提取出的盐的物质形态按照这种规律,概念化地进行排布,从线条的变化到多边形、空心矩形的变化,再到碎点的变化。如,从“徐圩”到“临洪滩”的变化就是由线到流水形态的面的过渡,通过这种过渡让整个作品拥有衍生性、一致性。在设计音效选择上,将运动音效与盐文化的图形变化相结合。如:运用笔在纸上和纸在布上的声音,表现线条的衍生与交织;用将盐抛落在塑料杯子里的声音,表现盐晶体的析出;等等。这些音效的运用能够使作品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加深观者对作品的印象。同时,推动淮盐文化发展进入新的视觉化领域,让其具有更多的表现维度。

结语

淮盐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重视。笔者的研究是对连云港盐文化的溯源与巡礼,将富有淮盐文化底蕴的连云港地名作为设计载体,传播连云港的淮盐文化。笔者研究动态化字体的设计,希望能够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应用新兴的传播媒介带给人们更加新颖、更富有感染力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张久美.基于井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包装工程,2014(14).

[2]张利民.象山地名中的盐文化.中国盐业,2016(5).

[3]张嘉宝.数字媒体时代的动态字体研究.人间,2015(34).

[4]廖景丽.传统字体设计的延续——动态字体设计.电影评介,2010(17).

[5]吕杰.浅谈动态字体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互动表现.艺术科技,2015(8).

[6]黄金龙,高伟.岭南地名文化的特色与地名管理.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1).

[7]刘敏.论清代两淮盐运使对文化的贡献.图书情报研究,2015(4).

作者:吴刚 潘美秀 单位: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