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拓展性思维在字体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媒体已经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融入当下的生活,字体以鲜活而多变的面孔呈现在新媒体的媒介中,传统的字体设计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的需要。在新媒体语境下,需要突破以往字体设计教育模式,在教学环节中引入联想式、解构式、多维式等拓展性思维,培养学生具体的设计思维方式,对字体的设计逐渐由二维转向三维、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此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为今后的字体设计教育提供一定的现实经验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字体设计;教学改革;拓展性思维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与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
新媒体已经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手机客户端、LED屏幕,甚至虚拟界面的出现,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与方式,“交互式数字化融合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服务,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必要的技术保障;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新媒体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媒体到当下可自主媒体传播。屏幕媒介与传统纸媒呈现的方式不同,在不同媒介中所使用的字体也应有所不同。传统纸媒依托印刷技术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字体设计需要考量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屏幕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等等,通过网络与数字化的渠道,在不同客户端的屏幕呈现信息,屏幕媒介更注重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实现个性化、细分化与互动性,三维的展示空间、动态的表现形式,由此,字体设计需要在清晰准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化的、个性化的、互动性的信息交流。个性化表达和交流是第三代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技术的更新使受众的参与性逐步增强,例如,剪辑制作影视短片的APP可以让用户自己进行创作,只需要将数字化照片或者视频进行剪辑,配以文字与音效,并对文字进行装饰选择并添加一定的动画效果,一段个性化可读文本的数字微电影便产生了。交互式媒体展现了更加生动丰富的交流,字体设计需要结合时间、光效、音效、空间等等来呈现一个更为完整的叙事。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必修的科目,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以静态的字体造型训练为主,以印刷字体与创意字体为主要的设计类型,印刷字体以临摹与变形为主要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要素:笔画、结构、布白、重心等。这样的基础教学依然局限于造型语言的研习,但是如果字体设计教学止步于此,会导致学生无法将字体设计与正真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只有将字体置于相应的应用环境之中,尤其是结合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设计才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真正地美化当下的信息环境。由于对当下新媒体传播方式考虑不周,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容易使学生的设计视野不够开阔,常常陷于片面的、局部的、狭隘的思维方式之中,诚然,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字体的应用与拓展也需重视,对字体设计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造型阶段,而是需要进一步结合传播方式进行由点到面的整体设计。由此,在新媒体语境中,字体设计思维训练应由字体本位向媒体中的字体转变,拓展性的设计思维更加有利于提高字体设计的创新意识。
二、拓展性设计思维在字体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语境下,新技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方式每天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实时性、流动性、互动性的交流体验改变了平面化的思维模式,多维的、立体的、相互交错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不断升级的数字技术与软件都促使了动态艺术的出现,融合了图像、音效、光效、气味等不同效果的多媒体艺术,邀请人们参与其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激发感官以实现一种综合体验。相应的字体设计教学应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的技术与特性,运用拓展性思维方式,探索字体设计在虚拟空间中丰富的表现力,通过联想式、解构式、多维式的思维向度,逐渐探索字体设计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字体设计课程顺应当下、面向未来。“支离破碎”字体设计。支离破碎是经常被使用的成语,除了语言,通过视觉也可以体现这个成语给人的心理印象,学生用破布和碎纸以及歪歪扭扭的字形来传达脆弱不堪的破碎感。
1.联想式思维
联想性思维是一种由一事物的表象、词语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它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说,联想式思维是由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或者多个点之间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词语都可以用来体现联想式思维的特点。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创意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从字体造型与实现手法这两个角度植入联想式思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设计创意字体时,为了表达字体本身所蕴涵的文本信息,在设计字体造型时可以通过相似联想、相关联想来从视觉的层面进行表达。例如,“支离破碎”这个成语,有学生用纸屑、碎布组成字体的造型,以突出破碎的感觉。视觉上的破损,借由纸和布本身的造型样式激活内心破碎的感受,字符本身的所指得到更加清晰明确的表达。除了在造型上用相关事物来构成字体,实现手法上也可以灵活多变,运用联想性思维形成丰富的创意,例如,用拍摄的手法,在日常物品的外轮廓或者细节中寻找26个字母,或者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的树叶、线、扣子设计恐怖动画片“鬼妈妈”,来表达设计者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用图示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结合手绘草图与多样化的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文字的个性化设计,有效地展现出字体本身的文本信息,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增强创意的视觉效果。
2.解构式思维
解构式思维是依据已有的“原始素材”,通过分解、提炼、重构、建构另类新作品的创意思维活动。在分解、提炼、重构的行为过程中,创造的是“新思想”“新形象”“新结构”。解构式思维主要包含“解”和“构”,“解”意味着分解,“构”意味着重构,是相互矛盾的思维过程,在具体的字体设计训练中,解构式思维方式可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或者策略。确切地说,解构式思维方式可以被用作一种观念或者手段,将需要设计的素材进行有意味的分解,素材可以是来自字体本身的结构、笔画、色彩,也可以是与设计相关的图像、符号以及材料等等,将素材分解为符合新主题的不同片段,再将片段进行分析、提炼为不同元素,然后根据新的主题思想,按照新的创作思路将提炼过的元素重新链接起来,形成新的结构,完成从分解到重构的整个过程。解构式思维特别适合于三维字体设计的创意思考,尤其是将字体与图形或者图像结合的动态设计。例如,对城市名“上海”的动态字体设计,为了更好地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给人们的国际大都会的感觉,将最能代表上海的外滩建筑东方明珠及周围建筑群和“上海”字体为主要创作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抽象简单的线条,并再线条上附以发光的霓虹效果以象征城市的繁荣的商业气氛,然后按照新的创作思路把简练的建筑外轮廓线条以动态的效果巧妙地转变为“上海”字体。在字体设计中,解构式思维不仅是一个分析解读设计素材的过程,也是整理素材、剪辑素材、提炼素材,并重新建构新素材和新模式的过程,然而分解与重构的思维过程并非是盲目进行的,新的主题思想和创作理念需要贯穿始终,有意识、有计划地解构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结果。
3.多维式思维
多维式思维是一种复合多元的思考方式,即从不同的维度、角度、功能、类型、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将不同方面的思考融汇在一起完成理想、完善的解决方案或结果。三维虚拟空间的建构是新媒体的基本特质,虚拟现实的空间具有多感知性、多层次性、浸入式、交互性的特点,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在二维平面内,其中的图像文字都是基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转化或相互穿插形成信息流,经由屏幕媒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新媒体艺术中,多维式的思维方式是最为基本的创作思维,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将蕴涵复杂感知的信息包含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附着在其中的文本信息,尤其是新媒体艺术中的文字通常是精心设计制作的动态字体设计效果,时间的维度为字体设计增添了情节性,故事从开始、发展到结束,都需要在虚拟的空间内按一定的节奏精确安排,将图像、图形、符号、影像等视觉元素,结合光效、肌理、动画,再配以音效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体验,产生相关主题的联想,从而达到对信息的解读,因此,“鬼妈妈”字体设计。鬼妈妈是一部恐怖动画片,片中的主角鬼妈妈善于使用针线,被她哄骗过的小孩的眼睛都会变成扣子,学生在设计字体时提取了针线和扣子的元素,并用划痕似的笔画来凸显恐怖气氛……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塑造“鬼妈妈”字体本身所传递的讯息,学生用不同的背景来实验,惨败的叶子更有萧瑟煞气,似乎有种不详的预兆,而白色底子更能衬托黑色针线的痕迹。多维式思维有助于将虚拟空间的字体设计中不同元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纸媒扩展到数字化虚拟空间,为了很好地满足新媒体多维化、动态化、虚拟的、互动的特性,在设计字体的过程中运用拓展性的设计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联想式思维可提供丰富的素材,解构式思维可以对素材进行分解、重构,形成基本的创意思路,多维式思维则可以将多重感知的元素,结合时间、空间的维度融汇为一个完整的新作品。
作者:庞莉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