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族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族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民族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

摘要:中国传统民族图案造型丰富、内涵精深,与其他领域有着密切的融合性。汉字字体设计充分立足于汉字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本身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对当下汉字字体设计相关问题的概述,以及对民族图案元素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的考察,以传统吉祥纹样中的“云纹”和“莲花纹”为切入点,探讨其融入汉字字体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民族图案;汉字字体设计;吉祥纹样;融合

中国汉字从创立、演变到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表层独特的造型视觉艺术特征,也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艺术视角看,文字是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和包容性。因此,它为其他艺术形式的介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现实可能性。从共性层面看,传统民族图案本质上是通过富有装饰性和文化性的图形元素,经过搭配、重构、组合等方式,呈现独特视觉美感以及文化内涵。因此,从这一视角看,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和融合性。立足当下,汉字字体艺术遍布各领域,认清汉字字体设计的本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并与之结合成为重要的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为此,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族图案为扩展汉字字体设计的视野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此,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行性路径。

一、汉字字体设计相关问题概述

汉字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及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有必要对汉字字体进行本质上的认识以及当下发展现状的厘清,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展开汉字字体设计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一)汉字字体设计的内涵所谓“字体”(typeface),顾名思义即文字的外形特征,是文字表层的风格外衣。深层次上来看,它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现象,并具有内在的艺术美学气质。具体来说,一方面,字体指广义上的各种文字演变阶段的集合。以汉字为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行书、草书、楷书的演变阶段,各阶段的文字形式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字体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字体是在应用层面上体现出的字体的风格形式。在艺术设计领域,文字字体设计本质上是图形设计的一种形式,其广泛应用于数字、广告、包装等领域,而设计者所要关注的则是文字的“体”,即所谓的文字的外在形式。因此,字体设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针对文字造型本身形式的再创作,其中不仅要考虑到文字的形体美,也要考虑到文字的文化美。汉字字体设计,则是以汉字为对象展开的字体形态设计。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汉字的字体设计为了艺术需要,则是创造新的字体形式,这是相对于大众所熟知的通行字体形式而言。在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汉字间架结构的艺术重塑,从而达到层次上的改变。诚然,汉字字体设计也强调传统与现代美学理念以及自身蕴含的文化气质。因此,汉字字体设计不是停留在肌理、造型、色彩等表层上的再设计,也更强调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碰撞交融的同时,具有多元的艺术审美语言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大众的审美体验。

(二)汉字字体设计的现状从理论层面上看,国内关于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研究尚缺乏,其论著成果零星可见。其中,沈卓娅主编的《字体设计》一书,对字体设计的一般规律、实践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对字体设计的新方法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现,充分体现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理念。其他文献则多见于文章式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汉字字体设计与其他元素的应用探索。从实践层面上看,汉字字体应用经历了由老报宋字体到博雅宋字体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由朱志伟设计的博雅宋字体,其字面变大、笔画加粗、字形规整[1],符合快节奏社会人们要求的快速便捷阅读需求。但是,反观汉字字体设计作品,虽有可取之处,仍具有可商榷的问题。第一,模仿大于自我。对优秀作品的模仿是个人艺术精进的重要环节,但是盲目的模仿只能让艺术创作失去灵魂。其中对一些素材的运用,甚至不进行艺术思考而直接“拿来主义”,使得模仿痕迹大于自我创作,从而导致优秀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屈指可数。第二,实践探索重于理论构建。如上文所述,理论构建的缺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实践探索,有的是仅对于汉字字体进行艺术再创作,有的是将汉字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书画、纹样等。因此在实践上的探索,客观上促进了汉字字体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但是理论是支撑实践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第三,重表层渲染、轻深层探索。对于汉字字体的设计,大多数设计者更多集中于对汉字的形式、色彩、肌理等方面的渲染,不仅雷同而且单一,真正的精品稀少,更不用说关于深层次内涵的挖掘。

(三)汉字字体设计的一般方法笔画和笔顺是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同时汉字还具有基本的结构规则,因此,两者在设计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方式。首先,在汉字基本部件的设计上,由于汉字构成主要包括主笔形和副笔形,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设计特征。主笔形是汉字书写的核心,呈现出较少的变化;副笔形则是汉字呈现复杂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2]。具体来说,汉字本身表现出的笔形长短、笔画数量、书写形式、呈现角度等直接影响着汉字的视觉表现效果,从而使得汉字的艺术化调整应该建立在尊重汉字基本笔形规范的基础之上,以避免破坏汉字的基本艺术与文化内涵。此外,笔画线条的表现与粗细的表达有着不同语言表现特点。总体来说,在处理线条的表现时,主笔形要进行粗化处理,副笔形进行细化处理;笔画较少的部分进行粗化处理,笔画较多的部分进行细化处理,以此保持字体线条的疏密和谐、色彩协调,进而使汉字字体整体上降低不必要的错觉表达,从而使横竖之间呈现出统一的视觉感受。其次,在汉字的结构设计上,汉字是讲求间架结构的,其相互之间是相互呼应,而不是相互独立分割的单元,因此,如果说笔形是为汉字基本构成服务,那么汉字的间架结构则是汉字设计的关键之处。这里一般采用“第二中心线”法,即字体设计师谢培元所提出的字体设计实践方法。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二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变。以“琨”字为例,其形旁“王”被一条中心经线所划分,声旁“昆”被一条中心线经所划分,1和2产生了第二中心经线,同理,3和4产生了第二中心纬线。第二,第二中心线在视觉上是杠杆原理。举例来说,如果以第一中心线作为视觉上的支点,而把第二中心线作为第一中心线左右的两个力点,右边的力点用横线表示,左边的力点用竖线表示。右边的第二中心线要靠近第一中心线,相反,左边的第二中心线远离第一中心线。这样,它们在视觉上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第三,第二中心线具有位移性。当汉字不同时,原本适用于上一个字的第二中心线会产生位置上的变化。例如,把“琨”字改成“好”字时,“好”的形旁在视觉上占据的比重增大,那么第二中心线也会随之发生位置变化,但是在视觉体验上仍旧是保持平衡的。因此,这一方法较好规避了创作新兴汉字字体时出现的笔画间架结构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有利于汉字字体各个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

二、传统民族图案的内涵及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

民族图案元素丰富多彩,艺术与文化魅力并存,其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明确传统民族图案的内涵,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其介入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

(一)传统民族图案的内涵“民族”一词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和集合性。《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其解释为: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因此,这限定了民族图案是具有广阔的背景来源。对于“图案”,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更多的指视觉上呈现的样式,同样作为广义集合词汇具有多种内涵意义,既可以指大众所熟知的各种图案花纹,也可以指经过各种艺术手段加工而成的视觉符号。而传统民族图案则特指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图案样式,如花卉纹饰、书法元素、剪纸元素等都属于传统民族图案内容[3]。

(二)传统民族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第一,能够彰显民族艺术的魅力和当代价值。从艺术传承视角看,传统民族图案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其衍生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随着时代的不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汉字作为文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二者的相似性与包容性,促使民族图案的传承与发展更具可能性。从现代社会视角看,汉字字体设计是服务于大众欣赏或应用,传统民族元素融合其中,既具有美观性,也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应用体验需求。第二,促进了汉字字体设计风格的多元化表现。汉字字体设计对其他元素的借鉴是其现代性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传统图案对其笔画构造的装饰性效果,契合了汉字字体艺术发展所强调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受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传统的重视,是突破现代字体设计观念的重要方向,尤其能够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创新性发展。第三,适应了技术发展的要求。新媒体的发展,促使汉字字体设计能够运用更多新兴手段进行艺术实验。由于传统民族图案庞杂丰富,借助现代技术能够便于操作测试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提高了艺术创作的可操作性。因此,汉字字体设计与传统图案的结合是艺术发展受到时代进步的影响,其具有客观上的必然性。

三、传统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应用分析

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其介入汉字字体设计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笔者以吉祥纹样①为视角,探索其应用于汉字字体设计中的表现。

(一)传统吉祥纹样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原则第一,坚持纹样与字体相协调。其协调性要充分立足于纹样与字体的共性特征,从而在图案碰撞中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图案与汉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主从地位关系、排列组合关系等,都涉及到汉字与纹样结合后产生的肌理视觉效果。第二,坚持汉字辨识度的主体地位。汉字字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其中的信息,因而两者的结合不能模糊信息的表达。其中,副笔形作为平衡汉字的部件与纹样元素的结合,在凸显作品的视觉艺术表达效果的同时,不能影响汉字整体意义的表达。第三,坚持形式美规则。汉字构造具有对称美特点,符合中华民族求中允、求平衡的心理特点,纹样穿插其中,字体更显示出严谨、庄重之美。此外,节奏和韵律也是汉字独特之处,纹样与笔画之间的组合与重构应在视觉上表现出轻重、大小、强弱、疏密、浓淡的有规律变化,在心理上形成节奏和韵律,充满了灵活、生动和优美的感觉[4]。

(二)云纹、莲花纹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分析1.云纹云纹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内涵,《易经》云:“气生万物。”云纹本身表现出的缱绻变化与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云纹作为传统的图形艺术样式,讲求“气韵生动”,而这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影响,使其具有广阔的造型重塑空间。客观上看,这在文化上契合了汉字字体设计理念,即汉字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为云纹的介入留下了广阔空间。云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使其线条表现具有很强的灵动性,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不改变汉字意义的表达,也要考虑平衡线条动态与汉字整体节奏的关系。对此,云纹线条的控制要合理,要在变或不变之中选择适合的切入角度。综上,云纹在文化与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内涵,不能强行安插在汉字字体上,要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特性;同时,也要考虑笔画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从而进行艺术修饰,并在解构与重组中塑造成功的汉字字体形象[5]。2.莲花纹莲花图案形态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而后佛教的传入使其形态渐趋丰富饱满。其作为传统吉祥纹样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瓷器、服饰等各种艺术领域,发展到现代,其成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具体到汉字字体设计,由于汉字间架结构的变化,应充分考虑笔画效果和视觉体验的关系。在“点”的设计上,因其短小、疏简,成为汉字书写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造型上看,其与莲花叶瓣造型十分相似。现行字体中“行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点”的变化也更丰富,因此,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以贴合莲花纹样的曲线形态,但不能影响到整体汉字意义功能的识别。在其他笔画的设计上,应把握不同笔画的特征是否契合于莲花的形态表达,不能生搬硬套。同时,以“点”的创作为借鉴展开其他笔画与莲花的设计结合。例如,“横”具有稳固性,与莲花的动态感不相称,但书法艺术对“横”的处理往往会在收锋时进行艺术处理,可以将莲花纹的曲线形态与其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视觉效果。在文字整体结构的设计安排上,要以基础字形为基本形态,以减少对其文化内涵的消损;同时,抓住莲花纹样的特征,对笔画各部分进行局部抽象式变化。而为了能够保持莲花纹样具有的卷曲感,以及增强立体性,可对其进行细节上的阴影处理。例如,在笔画“横”的两端点缀莲花纹样,并作向内卷曲效果,在其夹角处添加阴影表现,既能够增加莲花纹自身的质感,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汉字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总之,莲花纹作为吉祥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要充分立足于汉字笔画部件之间的特征,立足差异,寻找共性,从而进行艺术尝试。并且,在保持汉字本身表达功能的同时,以莲花纹样的融入增强其艺术性。

结语

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图案元素之间有着艺术与文化上的共通性,这表明了二者之间有着广阔的结合空间。传统图案丰富多彩、内涵精深,这给后现代设计思潮影响下的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方向。同时,通过对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图案相结合的探索,也有助于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完善,并以此由点到面,促进汉字字体设计在与其他艺术元素结合时具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天文.浅谈汉字字体设计[J].黑龙江科学,2017(5).

[2]任莉.字体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9(16).

[3]徐舒平.民族文化图形元素融入字体设计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8(5).

[4]丁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盛浩涵,冯磊.汉字字体的结构与情感化研究[J].设计,2019(14).

作者:段碧丽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