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字体设计的实验性教学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字体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对高校字体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以促进字体设计教学的革新。字体设计实验性教学,并注重文字情感的表达,在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中,实现具有温度的字体设计,使字体设计更具视觉魅力。
关键词:情感;字体设计;实验性教学
信息时代,文字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元素,人们的阅读习惯及审美正发生着变化,其中对文字本身的设计美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合理而又具有情感的字体是设计师重要的职责。本文将“寓情于理”的核心思想与实验性教学手段结合并融入字体设计教学中,以求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情感智力的培养,从而使字体设计实验性教学效果得到真正体现。
1现代字体设计的教学现状
字体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主要是探讨文字造型理论及其视觉设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及目标一是通过字体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字体设计的知识面,以便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字体设计的表现方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字体设计教学内容大致包括中英文字体的基本练习、字标设计、汉字设计、版面设计等文字应用训练。课程作业以字体设计或版面设计形式完成,多以二维形式展现。纵观现在高校字体设计的教学流程,模式大致相似:首先讲解文字相关理论知识,其次是让学生进行字体设计。这种教学范式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如出一撤,结果是学生作业面貌相似,手法雷同,缺乏新意,使字体设计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现状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并未对字体设计进行深入剖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也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体形式的变化上,而是在理解字体本意的基础上,运用多维表现手法,付诸实际,让文字跃然于视觉设计当中,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发挥其更大的功能价值。尤其当今对文字的使用和传播途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课堂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传统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也面临着新的视觉文化传播系统的挑战;多元文化、语言文字和图像在新媒体支持下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圈。
2字体设计教学中导入情感因素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字体设计作为高校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意义不仅是在形式求新、求异,或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而它本身也是一种人们努力寻找某种方式去体验、感知以及扩展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这个观点似乎非常接近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即由日常生活实践的修炼与顿悟,达致一种对世界本质的理解而引发艺术格调的提升。当今视觉语境中,由于情感交流的匮乏,势必会影响文字信息传播功能的提升。鉴于此,对高校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而言,并不能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转变思维,从情感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导入情感因素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情感因素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当前教育理念及设计发展趋势的指引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善于观察市场所需,进行换位思考;要不断地从受众心理这一角度来体验设计的合理性,使字体设计具有生命力、具有存在价值。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尊重设计对象,对字体设计的形态、色彩、材质、比例、审美等方面都要符合受众的真正需求。做到课堂教学与受众需求的良性互动,以情感为纽带,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支撑,使字体设计真正体现其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情感因素有利于字体设计教学的良性发展。字体设计教学从课堂反映情况来看,学生往往更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对以往的理论讲解,纸质或电脑的字形设计教学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文字本身、字体设计载体的空间、时间、材质、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完成设计者与字体设计二者之间的一种较深层次的对话。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要学生清楚设计的意义在哪?为何设计?即让设计者的情感赋予字体设计当中,使字体设计富有内涵和活力。
3理智与情感的碰撞:字体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随着现代信息资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巨大魅力展露无疑,反映在字体设计教学中的现象更多的是学生依赖网络进行模仿甚至抄袭,这就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会受到阻碍。对于字体设计的信息传播功能及视觉呈现方式,我们应具有探索性的精神,发掘字体设计的无限可能。如今面对讯息万变的信息流,我们应冷静思索,对其间的繁冗信息作出理性判断,以逻辑处理形成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设计实践。然而对字体设计的理智处理及逻辑构建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感性因素的渗入,设计作品往往会出现苍白、呆板之感。在近几年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我们在设计形式、理智与情感的思维模式上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性探索,力求在字体设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上能有较好反映和较深层次的探讨。
3.1理性思考字体设计产生的可能性
以往字体设计更多停留在二维这一思考层面上,较注重形式感设计,忽略了其内涵表达及其他形式产生的可能性。如曾获得2003年TokyoTDCAnnualAwards全场大奖的英国设计公司WhyNotAssociates字体设计实验作品,在文字载体、形式、时间、空间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字体设计,尤其在材质上,采用了钢、玻璃、青铜等材料。完成的作品置于公共环境中,这种文字本身的意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带有一种公益性和文化性,这种由设计加上材质表现所形成的场所精神,使我们对字体设计产生的可能性及其社会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以往字体设计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现代字体设计教学我们也应更多地思考其多元表现上,而恰恰这点是被很多高校所忽略的。尤其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字体设计更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如动态字体设计,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赋予文字以运动感、形象化和艺术美感。由于动态文字将声音和画面融合在一起,有别于传统静止的二维空间,其在时空展现上充分调动了受众的感官刺激,拉近了文字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进而拓展了字体设计的无限空间。动态字体设计的发展,在电影艺术方面应用广泛,如电影的片头及片尾字幕设计,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处理并充分与电影内容融合,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观众对电影的深刻印象。如KelyCooper设计的电影《七宗罪》的片头:晃动的镜头、模糊影像、带有刮痕隐约淡出的手写字体等处理,结合其前卫的剪辑手法,诡异另类的影像风格,富有动态感的字体设计,在设计界掀起了一场片头设计的新潮流。在设计风格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视觉设计领域中字体设计的风格也逐渐摆脱电脑字库的一贯模式,更注重字体本身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表达。因此,在字体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字体设计的个性化、自由化的表现,以项目小组形式分类别探讨字体设计,有废旧材料组、动态字体设计组、电脑字体设计组等。针对字体设计产生的可能性,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字体设计的艺术魅力。如废旧材料组运用废旧的木材、金属材料、布料、纸板、线、砖块、砂石等,围绕事先预定的主题,使常见的材料与文字结合,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观。在实践课程中,有位同学运用订书钉这种材料来设计字体,将汉字“城市”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既表现了现代城市森林的严峻性,又将字体设计呈现新的面貌,整体让人耳目一新。课程实践在以传统节气为主题的字体设计中,动态字体设计组将汉字与当前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并以动态形式展现,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展现方式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3.2情感赋予字体设计的温度
在特定场合下,优秀的字体设计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它传达的不仅是事物本身的信息,更多叙述的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感受;而字体设计的目标和主体是人,是让人类去阅读、浏览和欣赏。因此,一方面,字体设计不能只从形式上取悦于受众,应努力挖掘文字本身的隐蔽点,通过设计来激活文字更丰富的内容表达,体现字体设计的多元视角与人文关照。比如在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字体设计课程练习中,奚伶妍同学另辟蹊径,运用AutoCAD软件将汉字与家居平面图结合起来,以插画的方式来表现十二生肖与中国家居环境的关系,画面不但新颖别致,还散发着浓浓的传统记忆。优秀的字体设计离不开生活体验和人们的实践环境,尤其在大力倡导人文生态、环境生态的今天,文字的创意设计与发展同样依赖这一环节。在以城市景观中字体设计为主题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以现场调研、拍照、访谈等形式进行字体设计与开发。文字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从城市景观的生态性和人的视觉感观两方面来考量字体设计的合理度。在充分考虑受众心理与整体视觉美感这一基点上,最终方案简洁、合理而又具有可欣赏性,使文字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部分节点设计中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字体设计中情感因素的植入,通过视觉与触觉等多重体验来体现字体设计情感,增强字体设计与人的交流连接。如在传统工艺品包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中,同学们运用墨斗、宣纸、牛皮纸、布袋等元素,以弹线、拓印、木刻等方式来完成主体字体设计,使整体字体设计带有某种温度的时代记忆,从而增强字体设计的立体质感。
3.3寓情于理——字体设计的新生
字体设计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传统教学偏重于字体设计技法表现,难免流于形式,而偏离实用与美感的轨道。寓情于理,具有温度的设计教学模式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字体设计,形成字体设计教学核心体系。充分考虑情理因素,使字体设计焕发新生。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举办了在国内字体设计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方正字体设计大赛,迄今已举办八届。尤其在近几届比赛中,特别设置了中国教科书字体设计单元。因目前小学教材中的字体并不是针对教科书设计的,而方正字体设计大赛希望设计一款针对教科书市场、利于儿童识字、写字及文化历史认知的字体。因而,针对字体的实际需求,在字体设计课程中采取寓情于理的实践教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赛事当中。
3.3.1概念植入,赋予字体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要熟悉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而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点。结合本次字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字体设计上注重字角的弧度、字体空间、字体间架结构比例等方面的处理,力求使字体设计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另外,考虑是正统的教科读物,字体还不能设计过于花哨,保证笔形、字形严格符合国家语委的标准。综合这几点要求,在字体设计中赋予童稚、宽松、饱满的主题思想,字体整体结构要平衡、起笔收笔要圆润、自然、流畅,要适合儿童及小学生的阅读和识别。因此,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儿童字体书写规律及高识别度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字体设计更趋于合理性。
3.3.2视觉矫正,提升字体设计的视觉生态性
在以往文字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某个单一的字体设计,而未考虑字群的整体协调度,就容易造成整体字体设计的不统一,缺乏字体设计美感。另外,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读物的书籍出版方在字体选择上,为了求新、求异多使用那些怪异、不宜儿童阅读的字体,势必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和谐感。结合方正字体设计大赛,其设计字符有49个,课程中要求同学在完成单个字符的基础上,要从整体出发完善每个字体的设计。尤其是本组字符中有“小”“下”“一”“几”等独体字在整个字体中所占的比例、位置、中宫大小等方面都要进行整体视觉矫正,保证整体易识别、易阅读,并具有保护儿童视力的作用,使字体设计无论在少儿阅读行为上、心理上以及视觉美感上均要有生态的、宜于身心健康的字体设计。
4结语
以情入理,以理融情,情理结合,设计出具有温度的字体,方能从视觉及心理上打动读者,并形成情感共鸣。通过系列的字体设计实验性教学,将有利于拓宽教学思路,并从单一的字体形式训练剥离出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以更丰富、更具有欣赏性的字体设计来呈现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进一步实现字体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季铁,周旭.文字设计与传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3-324.
作者:李辉周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