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但在加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配套产业及环节尚存在诸多障碍与不足。当前的装配式建筑计价体系尚不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管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管控可以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发展。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以消耗量预算定额计价方式分别计算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现浇模式建筑工程单方造价,对比分析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对具体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管控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产业革命,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社会用工减少,环保要求提高,节能减排的有利举措。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及混合结构等多种类型,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确定装配式结构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程造价。目前建筑工程的计价方式有很多种,各种计价方式都各有利弊,最常用包括消耗量预算定额计价、市场价计价及成本加酬金计价方式。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计价方式
(一)消耗量预算定额计价
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单体建筑预制率不低于40%或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单体建筑预制率不低于20%的项目,其计价依据适用《<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定额>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2017年)同时需与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及其他相关文件配套使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确定的步骤包括:工程量计量;综合单价组价;费率调整;确定总造价。
(二)市场价计价
装配式建筑工程市场价是指经过市场招投标确定的工程造价。投标人结合招标项目特点和市场要素价格,参考企业施工定额,进行工料机消耗量分析、管理费用分析、风险分析和预期利润分析,确定各项目综合单价,最终汇总形成投标总价。确定工程招标项目投标报价时,通常需要经过工程成本测算和报价确定两个阶段。投标报价步骤分为:获取并熟悉招标文件;参加现场勘查及招标答疑会(若有);依据招标图纸复核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方案;计算工、料、机单价及施工成本;计算各分部分项和单价措施项目的综合单价、合价;确定投标总价。
(三)成本加酬金计价方式
成本加酬金计价方式中施工单位的最终结算价格将按照工程实际成本加上一定的酬金进行计算。成本加酬金计价方式有许多种形式,主要包括成本加固定费用、成本加固定比例费用、成本加奖金、最大成本加费用这几类计价方式。成本加薪酬计价模式本身比较难操作,因为实际成本的确认难度较大,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某些项目中仍然被采用。例如,开工后发生重大变更将原传统现浇结构调整为采用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建筑工程,没有类似工程指标及预算定额可以运用时,可采用成本加酬金的计价方式确认最终结算价格。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现浇工程造价预算的对比分析
(一)案例工程基本情况
选取案例简介。装配式建筑住宅楼:地上18层为装配式结构,地下3层为现浇结构;总建筑面积11347.48m2,其中地上9825.94m2;本项目预制率为65%,含预制构件中钢筋及混凝土工程量,地上钢筋指标56.84kg/m2,砼指标0.39m3/m2。工程造价依据2012预算定额及装配式消耗量定额,人材机采用2018年7月份的信息价,其中预制构件主材价格采用进料期信息价的加权平均值,地上建筑工程单方造价为2593元/m2。传统现浇住宅楼:地上15层,地下2层均为现浇结构;总建筑面积10354.84m2,其中地上8771.38m2;地上钢筋指标53.98kg/m2,砼指标0.36m3/m2。工程造价依据2012预算定额,人材机采用2018年7月份的信息价,地上建筑工程单方造价为1623元/m2。
(二)装配式工程与传统工程造价单方对比分析
地上建筑工程包括地上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保温工程、门窗工程及工程水电费,通过对比发现装配式住宅地上建筑工程指标相比传统现浇工程增加约970元/m2。为了能够准确找出影响造价增加的原因,将建筑工程造价按照组成要素,即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措施项目、规费及税金进行拆分,详见表1。由表1数据分析可知,装配式结构中材料费用占比为68%,现浇结构中材料费用与单价措施占比分别为50%与20%,为最主要价格影响因素。1.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模板费用已经摊销在主材单价中,对比传统结构模板工程量减少很多,单方造价减少149元/m2。2.分析材料费用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模板费用的减少,故材料影响指标应为799元/m2(即948-149=799),影响占比为83%(即98%-15%=83%)。3.进一步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材料费用中预制构件材料费占比为62%,可见预制构件主材价格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单方的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工程中各预制构件占比分析
案例工程中,装配式住宅楼预制构件类型包括预制保温外墙、普通外墙、内墙、PCF板、女儿墙、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外挂板、楼梯踏步。对其造价占比进行统计,其中保温外墙影响最大占比为42%,内墙占比22%、叠合楼板占比17%及外挂板占比9%。
三、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高于传统现浇建筑工程造价原因分析
(一)预制构件主材价格影响
通过计算可得出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的主材价格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单方高于传统建筑的主要因素。1.预制构件的组成。不同的预制构件组成略有差异,但都是由混凝土(分标号)、钢筋、金属预埋件及其他材料加工制作而成,占比最高的保温外墙预制构件还包括泡沫减重板、挤塑保温板、连接器及套筒。2.预制构件生产费用。预制构件生产费用除了材料费,还包括构件加工制作费、模具摊销费、养护费、试验费、厂内倒运费、成品保护费、装车费、运输费、综合管理费、利润及税金。3.预制构件主材价格的确认方法。预制构件主材价格的确认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生产费用组成计算构件价格;二是通过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预制构件信息价确定。预制构件价格较高表明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效果不理想。一方面,装配式部品部件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个别垄断情况。
(二)安装人工费用及效率影响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阶段,专业装配施工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传统建筑施工以现场作业、高空作业、手工作业为主,人工消耗量较大、施工安全风险高。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以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为主,能够将大部分施工作业放在室内、地面完成,并且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可以大量减少人工资源的消耗。但从工程造价组成要素上看,装配式人工费单方造价并无太大优势,这表明我国装配式专业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成因包括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技能水平问题,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问题。
(三)安装机械费用影响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具有体积大,重量重等特征,尤其是外墙板一块重量可能达到6吨,这就要求装配施工中采用的装卸及吊装的机械设备型号要比传统建筑工程中的更大,相应台班单价也会更高,但装配式拼装和构件采用机械化集中施工,机械效率应远高于传统模式,利用装配化施工的优势,合理组织从而降低施工机械费用。
(四)其他相关费用
造成装配式建筑单方造价高于现浇建筑单方的其他因素,包括企业管理费、利润、总价措施及税金,差异单方合计182元/m2,占比约19%,装配式建筑单方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直接费的增加。随着可控成本的下降及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此部分费用应可以得到优化。另外,预算定额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费率及取费基数是否需要调整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五)其他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组织管理、工程设计及现场施工等方面,例如:构件存储要求高及场地占用面积大造成更高的临时设施成本;未合理安排构件进场顺序,造成的额外存储成本及二次转运费用;预制构件设计型号及规格种类多增加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时模具的摊销费用;预制构件设计或生产尺寸偏差造成的剔槽、修补或返工等工作的成本增加;由于设计变更指令发送或接收不及时造成的成本浪费。
四、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优化及施工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等技术标准,加强建设工程标准化设计研究,推进高标准的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等。建立并创新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基础与保障。
(二)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配套效益
统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输和运维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认真研究和梳理产业链构成,提高相关配套能力。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促进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减少生产及运输成本,降低装配式建筑材料价格。提升设计企业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及一体化集成设计能力,减少设计变更、施工返工、材料浪费等情况,合理控制成本。支持施工企业编制申报施工方案,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施工方案、组织管理模式、技能队伍建设的转变,减少人工资源消耗,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三)完善装配化建筑预算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合理科学的预算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施工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企业需完善内部预算体系,制订企业施工定额、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效果,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式开拓市场,增强装配式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制度并落实到人员。
(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BIM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动从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构件生产、建设施工、验收运行等全过程进行资源整合,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利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特性,挖掘总承包单位的潜能,实现共赢的目标。同时推广BIM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各参建方沟通协作,降低建设成本和风险,保证建筑质量及施工安全,以及项目后期的移交与维护等。
(五)加大建设规模,形成良性竞争体系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占用率,形成规模效应,不断锻炼施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积累现场经验,提高组织效率,提高预制构件供应量,降低预制构件摊销成本,从而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现成本管控目标。支持传统建材企业研发、生产装配式建筑市场的产品和装备,加大装配式建筑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扩展全产业链发展规模,通过竞争实现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努力营造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在必行,所以制订并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造价预算及成本管控体系非常关键,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基本保障,本文对造价预算及成本管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贡献。参考文献:彭彤.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队伍的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8(09):45-46.
作者:刘伟 单位:中博信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