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内控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内控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控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摘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内控视角下的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内控视角下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不断提升了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上,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也更加规范和严谨。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体系、职责分工、管理权限、财务规范等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上述问题亟须完善和解决。另一方面,专项资金监管角度单一,各单位大都从外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基于内控视角,探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完善单位内控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内控视角下的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大都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度,对本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日常监管。虽然近年来,财政各级部门也针对性地对各类专项资金制定相关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但是总体而言,资金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2)在预算编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规划,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和规范、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等问题,从而导致财务及审计部门无法准确、高效地管理项目资金。(3)在资金使用环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专项结余资金数额大、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结余资金目前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年底国库关闭后交于财政部门收回,二是按照原项目规划,结转到下一年度用于原项目的继续使用。经调查研究发现,较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时未合理安排计划,导致部分资金长期滞留,形成大量闲置资金挪于其他用途使用,与原预算计划不符,从而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成因

1.专项资金监管意识欠缺由于思维的局限和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办人员错误认为项目资金监管纯粹是审计、纪检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因此,很多单位还没有设立专职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管,从而使得项目资金整体管理混乱,各业务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不明、交叉管理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人员在预算上报时缺乏整体使用规划,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而单位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也普遍存在重申请、轻管理的现象,从而使得资金在支出时缺少有效的审批流程和约束手段,从而导致项目资金流失。

2.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截至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各级单位大都依照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税部门下达的相关管理办法来使用项目资金。部分单位收支业务控制流程缺失,未制定相关条例和配备专职人员对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金额以及项目合同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同时,很多单位没有从单位自身的内部制度和预算规划上管理专项资金的收支业务,使得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缓。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对绩效跟踪评价制度不重视,部分单位即使委托中介来进行绩效评价,但大多流于形式,只为应付财政部门的检查需求,而没有真正地起到反馈和评价的作用。

3.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监督近年来,各级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拨付力度逐年增加,但是在资金管理方面,部分单位仍缺少高效的监管措施和方法。在预算编制流程中,财务部门作为项目实施部门和财政局的沟通部门,对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缺少主动检查和分析,对于其他部门上报的项目预算全盘接收。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的执行主体,没有对该项目的相关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和准确反馈,导致年底大量资金结余,为不影响明年财政下达的项目资金,本年度项目资金挪作其他用途。同时,部分单位在年度决算后未对项目实行绩效评价,未及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4.专项资金信息系统不健全当前,部分单位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尚未健全,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还没有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从而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不畅通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突发状况,各部门之间未能及时有效沟通和解决,影响了项目整体进程。同时,因为各级单位和各级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阻碍,导致资金拨付流程缓慢,无法及时到位支付,从而延缓了项目实施进度。

四、基于内控视角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从风险识别、处理、监控三个层面逐步形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识别,顾名思义,即对资金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形成相应的风险清单。各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全面客观地对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支付环节,单位要对专项资金金额及支付时间进行核对,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错误。在项目的决算时,要认真检查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实际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时处理结余资金,严禁剩余资金用于其他用途。风险处理,即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全面处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评估结果,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的相关条例,有效、科学、合理地应对各类财务风险。对于存在的重大风险,应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持续扩大。单位应重点加强专职人员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监控,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对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及时应对的能力,从而提高本单位的整体专项资金风险处理水平。在处理风险时,要严肃对待挪用资金等相关违法事件,要及时处理风险,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风险监控,即监控已知风险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时实时监控风险的处理效果。专项资金的风险一直于变动之中,因此资金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这样不仅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同时可以防止类似风险再度发生。已经解决的风险仍需进行后期跟踪和监控。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全面预防风险管理理念,并逐步建立专项资金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同时财务部门应统筹考虑单位整体情况和未来规划,审核部门项目的可行性,并与其上报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商讨项目资金在申请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事项,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合规可行。在项目资金收支环节,为了规范单位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这一准则。在收入环节,严格监管和分析收入来源性质,并设置专门的岗位,保证不相容岗位分离。在项目资金支付时,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单位财务规章制度进行专项资金审批、审核和支付。

3.建立和执行绩效评价体系项目绩效评价主要由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在设置指标方面,应综合考虑专项资金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横向比较同一单位不同部门的项目绩效,也可以纵向比较同一部门不同阶段的项目情况。对于绩效评价方法,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此来客观评价专项资金的完成情况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首先要设立一个独立的项目绩效评价小组,客观、真实评价项目指标。其次,要定期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及时纠正执行中偏离预算规划的项目,确保项目整体进度。最后充分分析项目评价结果,取长补短,为下一年的项目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对于高效益的项目,应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对于低效益的项目,应自我剖析,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调整。

4.建立并逐步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近些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和调整,部分行政和事业单位组织架构持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亦日益增长,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也严重地拖延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因此,借助当前日益进步的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新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需要各级单位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从而保障各部门在使用项目资金过程中能够及时沟通和密切配合。总之,内控视角下,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控制度,对于提高各级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此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营。

参考文献

1.刘彦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与改善建议探析.知识经济2017,25(5).

2.朱宇.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3.傅建英.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会计师,2018,293(14).

作者:梁曦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