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创新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创新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愈加突出。相较而言,国有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要想在这一形势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拓展业务范围,还应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统筹性以及使用效率,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文章对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进行概述,分析了其现存问题,并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策略

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庞大且复杂,经济活动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充足的资金是确保经济活动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为了保障资金合理分配与使用,如今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以及经济活动实际需求,着重强调资金集中管理,充分掌握资金收支情况,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若是未能及时解决,必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一)降低资金管理风险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将国有企业下属组织的资金全都集中到一起,便于财务人员全方位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挖掘潜在的风险因素,防止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凸显出管理职能,加强内部监督与控制,有利于纠正不良风气。

(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资金集中管理可将国有企业各个独立主体凝聚起来,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参与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内外有机衔接,逐渐消除沟通壁垒;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自身信用等级,扩大资金规模,继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集中管理最为关键的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有企业资金较为分散,财务人员无法掌握每一笔资金的动向,此时普遍存在资金浪费的现象,而集中管理可使部分闲置资金再次投入使用,产生可观的效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配资金。此外,还有利于优化企业资产负债机构,使得国有企业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大大提升。

二、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资金集中管理监管缺失目前企业针对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并不完善,往往只是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形式化的规章制度,并未结合企业管理现状以及业务繁多、资金分散的实际情况来优化制度体系,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于混乱的现象,不利于优化资金配置,也难以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尽管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导致难以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长时间下去积累大量的坏账,运营资金流动性缺失,无法保障资金安全,且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计划编制不准确资金计划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作用是为其提供合理且科学的参考依据,根据计划方案展开各项工作。然而具体的工作中,资金计划编制工作却不甚理想,仅由各个分公司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其他部门的参与度并不高,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很难第一时间掌握各项业务活动的所需资金以及实际使用资金情况,无法制定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适宜的资金计划。另外,有的企业将重心放在资金支出上,对资金收入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制定详尽的计划,致使总部无法根据现有的上报情况准确预测整体的资金流量。

(三)难以合理规避集中性风险简单来说,资金集中管理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将企业下属组织、分公司的资金全都集中到总部,再由总部对上报的资金计划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行统一分配、下发,并展开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此时,资金风险呈现出集中性的特点,由企业总部承担,各公司不具备随意支配资金的权利,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资金管理过程中对风险防控不够重视,有的国有企业总部甚至直接忽视了不同层级软、硬件条件的适配性以及资金方案的可行性,直接提出硬性要求,尽管在表面上达成意识,但无法真正确保资金集中管理的深度,也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合理规避风险[1]。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想落实资金集中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搭建完整且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准确把握各子公司资金申请、资金使用等。然而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不足,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算化,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OA系统等依然缺失,资金方面各项数据信息的传递、处理受到明显制约,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国有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沟通成本大,难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不能从整体的层面出发确定动态且适宜的资金管理目标,这种情况下必然不利于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而对于上级部门下拨的经费,也无法将收入、支出及时对账,不能保证资金的准确性。

三、新形势下创新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监管控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更加复杂,若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则极易引发大量风险,对企业资金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必须真正认识到加强资金集中监管控制的必要性,结合管理现状以及实际需求,制定更加严谨、更加全面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尽可能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重新梳理不同岗位的工作要点,消除其中重复交叉的事项,减少部分工作量,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以制度来端正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促使他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积极执行工作。其次,企业应强化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一套员工直接参与并共同决定的监管系统,突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各项与资金有关的活动展开监督与管理,同时要求各个部门定期汇报资金流动情况,实现及时反馈,之后再进行合理且必要的变化调整。另外,由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资金来源既有现金收款也有应收账款,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设定内控制度,对于现金收款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将所有现金集中起来,填写报表,经审批之后再统一存送银行,对于应收账款应规整内控制度,实现责权对应,严格把控,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设置存款流程,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定期检查,跟进各项应收账款进度,提醒及时催收逾期款项,降低公司资金风险。

(二)利用全面预算,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对国有企业而言,新形势可利用全面预算,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对资金需求展开合理的预测,挖掘资金使用的深度,制定完整的方案,囊括所有动态因素,对企业整体资金情况进行评估[2]。针对资金计划编制,需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即全方位分析内外环境、调查信用等等,采取多样化的编制方法,提高编制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将设定好的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处理,然后层层下发至各个组织、各个部门,并展开全过程实时跟踪、监控,与资金预算、资金计划编制相比较,分析资金开支进度,若是出现偏差及时上报,审批后优化调整,继而确保资金活动的顺利推进,并有效降低风险。从本质上分析,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也属于广泛动态监督的范畴,有利于完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对各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可以根据动态变化调整战略规划,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三)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若是未能有效降低风险,必然不利于资金安全,也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明确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以及关键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第一,加强企业全体人员的风控意识,逐渐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局面,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风险预测与防范;第二,实现风险管控良性循环,企业财务人员需定期进行大范围的核查,整理所有可能存在的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点,对管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完善;第三,强调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环节,借助内控制度来加强风险控制,事前展开调查、分析、预测以及预警,事中展开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督,事后根据具体的执行情况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且合理地规避风险、解决问题,提高资金集中管理质量与水平[3]。

(四)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涌现为国有企业创新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现如今企业必须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尽量满足预算、核算、数据传递与分析、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将所有信息统一集成,设置统一的管理流程、审批流程,适当延伸资金管理范围,与业务活动紧密衔接,并实现业财融合、相互支撑,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限,使他们可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再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智能化、自动化分析处理。同时,还应着重强调动态的资金收支的流向,严格把控每一笔收支情况。此外,国有企业可与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合作,设计符合企业运营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平台,确保各项业务流程高效运转,以实现统一管理。

四、结语

新形势下实现集中管理已然成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可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分散、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因此,现阶段企业应当正确认知资金集中管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相应的创新与完善策略,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与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宁小莉.试论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02):166.

[2]张科.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18(03):86-91.

[3]邓志荣.国企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研究[J].中国市场,2017(08):238-239.

作者:李文凤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