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简爱的宗教观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英国教会所载伊丽莎白•里格比的《评<简•爱>》中曾说“简•爱从头到尾都是未经教化的精神”,诚然,小说所体现的宗教观与英国国教的观点有所差别,甚至存在反基督的思想,但是,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作者对宗教思想的积极作用的支持。作者在骨子里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熏染的,她所学、所历无一不是在宗教的环境中得到或者体验的,她并不否认宗教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十分推崇,在她看来,宗教是必需的,它能引导人们的行为,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她又认为现实的基督教教义是虚伪的,希望得到一些改善,这才最终形成了她的新宗教主义观。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将她自身的宗教思想传达了出来,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对传统宗教的反对
在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思想的描写来表达了她自己的宗教观,她也想借小说来宣扬她的观点。作者早已预料到了小说出版后会引起西方宗教界的批评和质疑,因而她在自己的序言中就曾写道:我要向这些怀疑者提出一些明显的区别,我要提醒他们一些简单的真理,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在当时的时代中,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于威望远超现代,人们对宗教十分虔诚,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让一些虔诚的基督徒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变得虚伪、奢侈,并且由于英国的国教运动也动摇了许多基督徒的思想,人们开始变得迷茫。于是许多人就开始寻找新的宗教寄托,夏洛蒂•勃朗特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她自身的宗教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因此,借着小说来展现她自身宗教观的寻找历程。在小说的开始,简非常仇恨宗教,仇恨其虚伪、奢侈和压迫,其突出表现在她对布洛克尔赫斯特这一点上,在简与布洛克尔赫斯特初次见面时的对白中就可以看出她对虚伪的宗教徒的厌恶之感。布洛克尔赫斯特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把自己标榜成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到处鼓吹基督教的教义,但背地里却又根本不遵守这些教义;布洛克尔赫斯特推崇禁欲,而自己及家人却也完全不相信这些;劳渥德学校里的孩子们生活非常窘迫,并且受到虐待等,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布洛克尔赫斯特满口仁义道德,实则道貌岸然,他的形象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宗教徒整体形象的塑造,简•爱对他的厌恶之情实际上是体现了作者对虚伪的宗教徒的仇视以及对宗教教义的怀疑和否定。
2.接受宗教思想
简•爱在小说初期对宗教持有仇视的心理以及否定的态度,不过这并未让她放弃对宗教的信仰和背弃。这与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宗教文化熏陶有关,她仇恨虚伪的宗教徒,但并不否定宗教的积极作用,因此,只有摘掉虚伪的面具,才能真正去接受这个宗教。简•爱在小说中由曾经的宗教怀疑论,逐渐变为虔诚的信徒,在这个过程中爱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是整部小说的主线,当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被取消时,她向上帝祷告;当她与罗切斯特分别时,她让他相信上帝和天堂;当她受到诱惑或面临危险的时候,她都会向上帝祈求帮助。这一切都预示着简•爱在内心深处并未放弃宗教价值观,甚至还非常依赖宗教在精神上给人的慰藉,她没有向其他宗教徒那样用宗教思想去教唆他人,而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使自己免于犯错误,并变得更加坚强,她在宗教思想的感化下,已逐渐接受了宗教。
3.新宗教观的形成
简•爱所信仰的宗教与传统意义上的基督教并不相同,作者夏洛蒂•勃朗蒂虽然受到基督文化的教育,但是在资本主义利益为先的时代,宗教的虔诚思想早已被腐蚀、变性,宗教徒也不再遵守清规戒律,变得虚伪、浮躁和享乐,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已不再重要。小说中的简•爱虽然已接受了基督教思想,但是由于现实的因素,她所形成的宗教思想也有别于传统的教义,变得更加温和、更加具有人性的特点。相比于小说中的极端宗教主义者圣约翰来说,简•爱的思想更加人性化,她追求快乐的生活,即使是片刻的享乐,而圣约翰以上帝为借口强迫简•爱嫁给他,但简•爱却不想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要在精神与身体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既要有精神上的信仰,也要有人性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温和的宗教观,去掉了宗教中人性的虚伪、伪善、贪婪、享乐以及自我牺牲,而代之以人性的关怀,这才是简•爱或者夏洛蒂•勃朗特所崇尚的精神寄托。(本文作者:张山花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