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藏族佛教的宗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藏族佛教的宗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藏族佛教的宗派

一、宗派传播的过程

名利之争日渐加剧,致使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被逐渐淡化,同时主张各宗派有差异的思想日渐抬头,甚至出现了藏族宗教各宗派之间相互不尊重的现象。回顾藏族历史,尽管主张各宗派之间没有本质差别的话题由来已久,但是迄今为止对该话题进行深入系统探讨的人很少。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在藏语里被称作“瑞麦(ris-med)”或“瑞斯玛切巴(ris-su-ma-chad-pa)”。在英文里或被译作“Universalism”,“Eclecticism”,或被译作“Sectarian”,“Sectarianism”。本人主张译作“Uni-versalism”,因为“Universalism”一词包含了“无宗派、偏袒、袒护”等含义。下面我想重点探讨一下藏族宗教宗派无别观的起源与发展。藏族宗教宗派无别观的历史很长,但实践的力度却非常有限。以公元8世纪为例,藏族历史上出现了莲花生这样的历史人物。关于莲花生的历史记载大致可以分作纪实性的胎生说和神话性的化生说两大类。其中,从纪实性的胎生(mngal-skyes)说而言,我们知道莲花生生于史称邬仗那的地方,但无法进一步确定他的具体的生日和籍贯。神话性的化生(rstdes-skyes)说很难通过现代科学的论证。这种神话性的记载有《莲花遗教》(bad-ma-bkv-thang)、《遗教璃岩版》(bkv-thang-shel-brag-ma)等版本。这些文献均由史称邬坚林巴的掘藏师发现于公元14世纪。从本教文献记载来讲,公元8世纪出现了一位史称占巴南喀的本教徒,当时正处于钵本(ban-bun)

二、争斗时期

随着本教败北,古印度佛教在藏区据于主导地位,占巴南喀被迫改信了钵第教,这种被迫改信的教徒藏语史称“南钵(nan-ban)”。占巴南喀的妻子史称沃丹巴玛(vod-ldan-vbar-ma),他们俩膝下有一对双胞胎,老大叫泽旺仁增(tshe-dbang-rig-vdzin),老二叫雍仲童卓(gyung-drung-mthong-grol)。本波教徒认为老二雍仲童卓其实就是莲花生。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莲花生不是化生而是胎生。换一句话说,莲花生胎生说是符合人类繁衍的一般规律。公元8世纪,还有一位有名的藏族佛教徒,史称毗卢遮那译师。关于毗卢遮那的传记有《毗卢面具》(bee-ro-vda-vbags),成书于公元14世纪。从《毗卢面具》一书的记载来看,毗卢遮那是一位主张本教和钵第教无本质区别的践行者。纵观公元8世纪到14世纪的藏族历史,尽管我们没能找到主张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的藏语“瑞麦”这个概念,但是,有很多记载能够证明公元8到14世纪的藏族史上确实存在与主张“瑞麦”观相雷同的思想观点以及持这种观点的践行者。时至17世纪,班禅洛桑曲吉坚赞(1567-1662)撰写了《噶举派大手印要义》一书,明确提出了藏族宗教各宗派在其本质上无差别的观点:“在大手印学说中,尽管俱行派、宝盒派、五有派、一味派、四字派、希杰派、断行派、圆满派、中观派等诸派在名称上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只要是明了义理的智者、富于实践的瑜伽师,就能够鉴别出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三、各宗派

俱行派(lhan-cig-skyes-sbyor):12世纪冈波瓦(sgam-po-ba)提出,冈波瓦又名达布拉杰(dwags-po-lha-rje),去世于1153年;宝盒派(gvu-ma):12世纪克朱琼波(mkhas-grub-khyung-po)提出;五有派(lnga-ldan):支贡派尼丹龚波(vjig-rten-mgon-po)提出,尼丹龚波的生卒年代为1143-1217;一味派(ro-snyoms):宗巴嘉瑞(gtsang-pa-rgya-ras)提出,他的生卒年代为1161-1211;四字派(yi-ge-bzhi):安曼南斯伽冉(a-ma-na-si-ka-ra)提出,安曼南斯伽冉为梵语,“安曼南斯”就是这里所说的四字,“伽冉”具有心理处于抑制状态之意。迄今为止,关于安曼南斯伽冉其人,我们还未能找到更多相关历史资料;希杰派(zhi-byed):希杰派与大手印没有关系,希杰派是由帕党巴桑杰(pha-dam-pa-sangs-rgyas)提出的。党巴桑杰系古印度传教士,他去世于1117年;断行派(gcd-yul):断行派由11世纪的藏族著名尼僧玛吉拉准(ma-cig-lab-sgron)提出;大圆满派(rdzogs-chen):先后由公元8世纪的莲花生、毗卢遮那等提出;本教大圆满象雄耳传(bon-gyi-rdzog-chen-snyan-brgyud):由切吾达布日杂(khyevi-ta-pi-hri-tsa)提出。关于切吾达布日杂其人的记载颇具神话色彩,有待进一步考证;中观派(dbu-mvi-lda-khrid):由宗喀巴提出,他的生卒年为1357-1419。班禅洛桑曲吉坚赞关于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也正因为班禅洛桑曲吉坚赞这样富有智慧和伟大胸怀的大师的出现,在17世纪的藏区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造就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坚赞这样持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念的历史伟人。时至19世纪,先后出现了嘉央钦泽旺布(1820-1892)、贡珠元丹嘉措(1811-1899)等主张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的大师。贡珠元丹嘉措关于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的著作有《宗派无别源流史》、《知识总汇》等。本教,以虹化师夏察·扎西坚赞(1839-1934)为代表,也有不少主张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的僧人。国际藏学界,金斯密斯(GeneSmith)先生曾就贡珠元丹嘉措关于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的具体实践问题做了重要的专题性研究。至此,我还要引用一段文字。对于广大藏学爱好者而言,这段引文是非常熟悉的。大家知道,藏族历史上出现过一位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他的名字叫图官·曲吉尼玛(1732-1802),他著有一本书叫《宗教源流史》,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尽管有人以为钵第教和本波教格格不入,但是,因为钵第教中含有本波,本波教中含有钵第,所以像我这种不具备法眼之人,很难区分孰是钵第教孰是本波教。总而言之,本人认为:面对21世纪,随着藏族宗教走向世界,回顾藏族历史上形成的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从事藏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讲,深刻理会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结合自己的研究以实际行动践行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的观念尤为重要。作为藏学研究者,工作上坚持讲科学固然重要,即便在讲科学的同时信仰宗教也未尚不可,但在信仰自己所选择之教派的同时,必须尊重你未选择的其他教派。同时,对自己所信仰的教派进行科学的论证也很重要,对自己所信仰的教派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不妨碍你对该教派的信仰。关于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的话题,我在北京同样有过一次演讲的机会。

四、小结

今天,我同样主张这样一个观点,我在这里强调讲科学、讲“瑞麦”的时候,并不是主张放弃自己原定的教派,而另走一条讲科学、讲“瑞麦”的新路子。因为,藏区各个地方的教派均有它自己的形成历史,如果一味地强调放弃自己原定的教派走一条讲科学、讲“瑞麦”的新路子,那么势必又会掀起新一轮的教派矛盾。因此,作为藏人坚信自己的教派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藏学研究者我们的研究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绝大多数广大藏人为研究前提。

同 作者:美西 单位:南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