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
引言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
(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
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这些记述不仅与西藏腹心地区的民居情况相符,也与云南迪庆的德钦县各地和香格里拉市的东旺峡谷、尼西等干热河谷地区基本相符。
(二)云南迪庆高原坝区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民居——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在云南迪庆高原坝区海拔3300多米以上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格咱乡、小中甸镇为例,这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其建筑形式则因地制宜地形成以土木结构板屋面闪片房为主的形式,在藏族传统的土木结构碉楼式建筑“屋皆平顶”的基础上,房顶部加盖了一层人字形闪片木板房顶。藏族民居建筑无论平房还是楼房,在楼房屋顶楼楞上面密铺直径6~8厘米的圆木、半圆木(椽子),或盖木板作承重层,再用当地比较广泛生长的刺丛枝条铺垫后(以防老鼠做窝)加盖拌好的黏土夯筑平顶,并在夯筑的平顶上面架上纵横交错的人字形木架构后加盖宽约13厘米、长约80厘米四五千块闪片木板,形成人字形屋顶。
二、迪庆高原坝区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民居建筑结构和功能特点
迪庆高原坝区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民居建筑是藏族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地域特性的民居。由于该地高原坝区藏族民居二层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建筑,在用途上形成第一层为牲畜圈和杂物间,第二层为住房,房顶人字形屋顶下堆放草料和杂物等以半农半牧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层住房大多数为面阔三开间(部分为四开间),以柱子为隔间,即由顺深(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组成,正房最前面为前廊部分,设置开敞的走廊,由几根高大粗壮的木柱和精巧的木构架构而成,其上雕刻精美而威严的龙头和卷莲纹图案,墙壁上绘制鲜艳的壁画彩绘。一般从右至左第一间由进深两隔间合为经堂部分,这是藏族民居建筑最为重要和神圣的部分,绝大部分家庭将家中大部分积蓄投在了经堂装修和设置上,经堂内雕梁画栋,里边内壁设有佛龛,采用精雕细做工艺讲究的雕花板构成龛柜,雕刻装饰富丽堂皇,主要用于供奉藏传佛教菩萨如三世佛、度母、观世音、金刚手等,有泥塑、银质、铜质和唐卡,还有供奉藏传佛教经书等,左右墙壁绘画有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挂有唐卡。从此意义而言,滇西北高原藏族民居主要受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较深,这种装饰不同程度地受藏族早期的装饰艺术与藏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苯教)信仰观念影响。其中包括: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等。藏传佛教象征性质的实物和图纹在这种民居装饰艺术中比比皆是,这些装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抚慰着神灵,寄托着希望,在满足功利、实用的同时又给人以美感。从这个意义而言,民居不仅是单纯居住的场所,也成为了敬神的地方。经堂后面最里边一隔间为仓房;顺深第二间第一隔为门厅,走过门厅间,进入堂屋,这是整个房屋的中心或客厅部分,由四格空间围绕粗大的中柱组成宽敞的堂屋间(主室),里面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方为客人和长者座榻,火塘旁东面设置橱柜,橱柜旁为主妇座榻,橱柜后面为一间卧房,火塘下方为妇女和儿媳座位。火塘对面进门处左边设有隔断,地方藏族称“覇幽”,意为“遮藏”的意思,右边墙壁设有水亭(又名水龛),藏族民居中对于水亭精美的雕刻装饰效果和程度来看不亚于如经堂一般的重视程度。堂屋正中直径70厘米左右的粗大中柱(又称神柱)上方两边雕刻一对龙纹透雕精美的吊耳,在高原坝区藏民心中中柱有神圣的地位,它体现了这个家庭的富有与威望,从而形成外形端庄稳固,内部格局风格古朴粗犷,因此,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中柱越大越好的习俗。而火塘上方的墙壁上一般都绘画有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八宝图样,火塘西面宽敞的空格间称为“仓巴格尼”藏语意为“仓巴喇嘛的格间”,即仓巴喇嘛祭祀祈福和家庭重大节庆、婚庆等活动的地方。从“仓巴格尼”的称谓上不难看出,藏族民居深受藏族古老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
三、藏族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文化对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影响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在装饰和内部设置上受藏族古老宗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但也有一部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都经历了本土化及多元文化的吸纳和交融,最后形成本民族特有的建筑装饰。由于地域不同,每一个区域内藏族民居在其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均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宗教和民族性元素还是相同的,比如藏族民居火塘上方墙壁上的吉祥八宝图案都是藏族民居都普遍使用的建筑装饰。藏族民居建筑受宗教文化影响大体上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建筑的装饰上。无论是火塘主屋板壁上绘画装饰还是家庭经堂内佛龛雕刻装饰和板壁绘画装饰都无一不呈现出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元素和内涵;二是表现在建筑的内部设置上。在火塘主屋内不但设置有具有原始宗教性质意义的“仓巴格尼”藏语意为“仓巴喇嘛的格间”,仓巴喇嘛是藏族宗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在迪庆香格里拉的原始宗教“苯教”中也有把苯教的喇嘛称作“仓巴”的;而在整个住房重要位置的西北方位有专门用于和尚及家人用来做佛事活动的家庭经堂房间和佛龛设置。另外,在进入主房堂屋的门口旁设置用来遮藏火塘避免入门就看见火塘的“覇幽”(藏语意为遮藏)的隔断立柜和火塘的对面门口右边设置的水亭(又名水龛),从这些装饰和内部设置中可以窥见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中所信奉的对山神、火神、水神、树神等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宗教文化在藏族地区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中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更体现出这些设置和装饰不但有审美功能,同时还有民族、地域、宗教、伦理、习俗、心态及情态意向等多重功能和含义。
四、结语
从藏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中可以看出,其装饰和内部设置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与当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相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具有浓厚宗教象征意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正是建筑艺术所具有的象征性,使其能够以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绝对精神)呈现于意识形态中,并给予藏族民居建筑艺术于生命内涵和象征意义。藏传佛教影响下的迪庆高原藏族民居装饰艺术和布局的根本性质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是作为一种在宗教文化影响下具有实际意义的标记和象征,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和实用意义,实用意义指的是形式中固有的某种思想内容。因此,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和内部设置最主要的还是在体现一种宗教文化艺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文献:
[1]陈耀东著.中国藏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2]迪庆文艺家协会编.迪庆文化探寻[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8):1.
[3]杨学政著.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0):1.
[4]刘蒙,著.藏传佛教影响下的香格里拉藏族民居装饰图案构形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2).
作者:马永福 单位: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文体广电局市文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