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

【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反动势力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

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总书记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1]社会主义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微探

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了有关中国宗教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宗教文化、宗教治理、宗教工作方略、宗教工作新理念方面,创新了人们对宗教功能和宗教发展的认识视角,发展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对人们进行合理引导的立场、观点,丰富了新时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对信仰宗教的群众进行引导的方法论。

(一)坚持正确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基于中国文化特点、民族特点和群众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立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相结合而制定的正确的宗教治理和发展政策,在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以来,保护了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和宗教工作方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正确指导。“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2]。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正确处理好信教群众之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种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宗教关系,既保证好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又能团结各界人们共同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三)依法引导宗教事务实现有效治理

对于涉及具体民族、群众的宗教事务处理,要坚持依法进行疏导,即“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2]。

(四)中国特色的宗教工作要坚持全面推进,也要有重点突破的方法论

结合中国各宗教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影响力,在宗教治理和引导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做好重点工作。

(五)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宗教观根本立足点

总书记指出,“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是我们实现宗教事务有效治理与宗教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依法合理引导”,“抓主要矛盾”以及“解决重点问题”的方法论,也是高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问题与成因,积极开展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合理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行动指南。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问题与成因

(一)学生信仰宗教现象有所上升

当前,由于网络和各类商家通过西方宗教节日进行宣传促销,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致使西方宗教文化广泛、深入渗透,同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尚未完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象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信教学生比例在增加,以及“大学生肯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对宗教信仰整体持宽容支持的态度。”[3]调查资料数据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自己拥有宗教信仰,公开表示对宗教信仰有兴趣甚至以后有可能参加宗教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加。2019年某校学生宗教信仰排查结果表明,有49名同学公开表示具有西方宗教信仰,其中,信仰基督教21名,信仰伊斯兰教1名,信仰天主教1名,对于佛教许多学生表示认同。尽管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对这部分信仰西方宗教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引导,但是,仍然有23名学生坚持他们宗教信仰(甚至16名团员自愿退团),也有26名学生对宗教信仰有了重新认识,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多,其中学生团员信仰宗教拒绝结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以放弃团员资格为代价继续自己的宗教信仰现象令人堪忧。

(二)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与引导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走向开放文化交流交叉使中国社会出现文化多元化现象,而且,西方文化大多数与宗教有联系,这必然造成中国青年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宗教活动宗教物品的机会增多。近年来,宗教传播在一些地方变得比较普遍宗教活动举办也比较频繁,从环境角度对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造成影响。另外,有些拥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必然会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调查表明,信仰伊斯兰教的同学表示,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信仰伊斯兰教,从小就要求他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而且,通过各种宗教礼仪、聚会、亲戚间的走动对他产生了影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表示家人信仰基督教,平时过宗教节日宗教活动也要求他们偶尔参与,时间也已很久。由此可知,学校之外的文化、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是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消解了学校里宗教信仰引导的部分效果给校园里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管理与引导带来难度。

(三)学生间宗教信仰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隐秘

当前,宗教信仰现象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也透过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快速传播。“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较强、展现方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对于别有用心的国外敌对势力而言,这种网络环境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宗教信息也混杂其中”。各种智能设备普及水平较高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长,给校园里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管理与引导造成了困难。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健全,以及警惕性低、辨别力差的特点,他们难于辨别和抵御来自朋辈的各种宗教信息的影响。“某一个成员分享到朋友圈或在微信群里的宗教类相关信息,经过内部的互动交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另外,大学生抵御宗教渗透变得困难。传统的宗教传播具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地点、场所、人群,比较容易实现监管,但是,当宗教信仰传播途径出现多元化以后,监管变得相对困难,特别是通过新媒体途径传播的宗教信息和观点,监管就变得更加不容易。以及各种段子、虚假信息或者图片以其娱乐性、欺骗性,消解了大学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点、知识,使系统的教育效果弱化。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的制度建设

(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首要维度。当前,大学生所接受的正式、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观培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来实现的。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存在宗教信仰教育内容少、课时少与教学实效差,以及教师因为授课进度计划目标和专业背景原因而忽略宗教信仰教育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宗教信仰的专题教学,明确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内容和课时,突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新时代宗教观的教学。比如,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中,教师多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对相关宗教现象进行讨论,同时,对学生的错误或不正确观点进行科学分析与积极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虚幻性和欺骗性特点。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在指导思想和教师考核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方法,指导教师进行宗教信仰教育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

(二)强化学生宗教信仰的“一对一”管理与引导

高校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方向,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紧跟时展和新媒体时展步伐,坚持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的原则,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对学生宗教信仰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与引导,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管理维度。当前,由于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政治类课程中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也有过宗教观点的正确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他们在宗教信仰中有正确的方向,信仰宗教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学生信仰宗教的实际人数开展师生“一对一”结对方式进行管理和引导,实现学生宗教信仰的思想引领,突出学生宗教信仰管理和引导工作主旨核心。同时,在师生“一对一”结对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宗教信仰管理与引导形成网格化格局。

(三)强化学生宗教信仰引导的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需要各门课程教师以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指导,在课程思政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课程思政维度。专业课程授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与学生互动比较多,大多数学生又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宗教信仰观点与看法,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和观点,会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的观点与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政治立场与学生之间较少代际隔阂,能够对学生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的宗教信仰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和授课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宗教信仰作为思政元素的教学。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将宗教信仰观点合理引导作为教师考核必考内容,使教师都能够传授正确的宗教信仰观点和立场。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的摸底和管理,尽量避免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宗教内容美化宗教文化夸大宗教社会作用,诱使学生走向信仰宗教的错误方向。

(四)强化学生宗教信仰引导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宗教观为指导,创设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校园文化形式,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文化建设维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宗教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方面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开展“宗教信仰宣传周”的形式,通过召开专题班会、海报、视频观看、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了解宗教的历史渊源、本质、现实发展和邪教危害。召开专题班会让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班主任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宗教信仰。校园宣传栏海报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动漫、文字资料等,可以对全体学生的宗教观点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视频观看可以通过最新的案例播放让学生真切了解当前社会宗教信仰现状以及“宗教极端化”现象的危害后果。专家讲座能够系统地让学生对世界和中国宗教发展历史进行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和引导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真正达到在文化交流频繁、宗教文化泛滥、新媒体影响广和高校不再是“象牙塔”的背景下实现正确引导,既需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管理部门共同加强管理制定标准,同向同心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1

[2]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讲话主持[DB/OL].新华网.

[3]莫丽燕,韦苏俊.广西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引导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12:185

作者:吕青云 单位: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