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繁荣,宗教对研究生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研究当前研究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发展趋势显得特别重要。立足于研究生信仰现状及特征,对这种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个人和学校两个维度提出相关的改善策略,引导研究生合理认识和对待宗教。

关键词:研究生;宗教信仰;成因;对策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趋势。研究生是当代社会高级知识群体,是科技和文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具有很高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因此,深入了解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对待宗教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宗教信仰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笔者对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共500份,针对是否信教、信教种类、信教原因、如何看待宗教等方面进行调研,剔除28份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72份(有效率为94.4%)。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高校研究生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后发现,浙江地区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有三个特征。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有宗教信仰的研究生有越来越多的信仰选择,多元化选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调查的472名研究生中,有27名学生(5.7%)明确自己有所属宗教信仰,其中基督教信徒15名、佛教信徒8名、道教信徒两名、伊斯兰教两名,学生信仰宗教的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还有15名学生(3.2%)游离于“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之间,不能明确自己是否信仰宗教。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呈动态化发展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动态化趋势。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有过宗教信仰,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信教”了;还有4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不信教”,后来又产生了宗教信仰。虽然在“信教”与“不信教”间徘徊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也成为一个趋势。

(三)宗教信仰受家庭影响深远

在坚定信仰宗教的27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66.7%)表示自己家庭成员中有教徒,学生明确表示是受家庭环境影响。18名学生中,又有12名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宗教活动,因其长辈笃信某种宗教,从小受其熏陶,因而也追随其信教。近年来,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在农村发展了大量中、老年信徒,农村研究生很容易受父母影响。另外9名同学信仰宗教则是因为受到同学或朋友影响,其表示,在遭遇挫折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教友们会给予支持与鼓励,宗教力量能促使他们“振作”起来。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成因分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宗教信仰的理念,基于全方面、多角度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认为研究生信仰宗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研究生信教的客观原因

1.地域和家庭背景。少数民族研究生信教比例较高,来自宁夏、青海、甘肃等地方的研究生信仰伊斯兰教,来自中、东部地区的研究生信仰基督教或是天主教比例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研究生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其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一些研究生出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从小接触相应的宗教文化,耳濡目染,因而更易信仰宗教[1]。2.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理。我国执行宗教信仰政策,对公民的宗教信仰持包容态度。这种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态也对研究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研究生一开始就不排斥宗教,甚至不断接触和了解,从而逐渐对宗教产生了兴趣。

(二)研究生信教的主观原因

1.自身现实经历的影响。在访谈的25名研究生中,有5名研究生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一些家长让孩子信仰某一宗教来得到佑护;还有一些研究生因为自身专业学习的需要或是对西方文化的热爱,而学习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宗教方面的书籍,并渐渐被其文化所吸引,最终选择了信仰宗教。2.研究生为寻求心灵寄托。研究生由于对社会接触较少,缺乏某些经验,当面对学习或就业方面的压力时,经常会感到迷茫,面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和无力,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往往感到精神空虚。对此,研究生会为了逃避现实而接近宗教,通过宗教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关怀来抚慰自己。3.高校与社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往往在婚姻、事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远离父母,独自适应环境,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当受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三重压力时,很容易压抑或是孤单寂寞。而高校一般认为研究生各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学校和社会往往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为了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就会去接触宗教。

三、引导研究生合理认识宗教信仰

研究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其信仰不仅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国家建设密切相联。对于研究生的宗教信仰,高校与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一)个体维度

研究生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学习阶段是研究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时期,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切身了解和体会身边的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要加强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通过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自身思想健康的意识。若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找帮助,合理排解心中的烦闷,这样才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世界的美好。研究生个体也应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让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升[2]。

(二)高校维度

高校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只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而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当研究生遇到挫折或压力时,反而会去追求具有“真、善、美”的宗教信仰。这说明研究生信念教育有待加强,学校需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宗教知识普及教育。很多研究生对宗教有着一种神秘感和盲目性。因此,高校应发挥心理教育功能,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向其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咨询活动,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针对校内信教学生,高校有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其宗教信仰自主权受到应有尊重,同时保证其宗教活动在规定场所进行。引导信教研究生遵守国家相关的宗教政策,对其在校内传教等宗教活动予以制止。针对校内组织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高校应坚决予以制止,要严格防止一些宗教团体利用外语交流、节日庆祝等形式在校内进行非法传教活动。

四、结语

信仰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大环境而进行。因此,我国首先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研究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马列主义的良好形象。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风气,提升研究生的精神境界。社会媒体也要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自立自强、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生宗教信仰情况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健康的人格、执著精神的条件,是宗教信仰教育中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应加以充分运用[3]。为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帮助研究生树立起科学的宗教信仰观念,这对于推动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慧珍.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视角看[J].哲学动态,2002(12):1-3.

[2]陈丽杰,姜艳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85-87.

[3]余玉花.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22-27.

作者:邵韵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