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思考

[摘要]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漳州3所高职院校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在高职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且高职学生对宗教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互联网时代宗教信仰传播影响力在扩大。为有效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应完善管理机制,科普宗教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使得高职学生所处的校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职学生的人生阅历比较单一,面对现实世界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甚至矛盾时,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少部分高职学生选择通过信仰宗教来化解内心的压力和困惑。随着高职院校信徒数量的逐步上升,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已成为当前高职学生工作的艰巨任务。本文深入剖析高职院校校园传教渗透的内在规律性,为有效开展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工作提供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卫生职业学院3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89份,有效回收率为98.43%。其中,男生302人(43.83%),女生387人(56.17%);中共党员1人(0.14%),入党积极分子41人(5.95%),共青团员587人(85.2%),未做选择的有60人(8.71%)。

2.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参考借鉴相关学术文献,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自编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高职学生年龄、所学专业、政治面貌、宗教信仰、信仰宗教的原因、何时开始信仰宗教、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信仰与社会道德等。

(2)访谈法。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在宗教方面的态度,特别选择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进行访谈,从管理者的角度把握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情况。

(3)统计法。为了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性筛选并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宗教信仰有一定影响力

(1)宗教信仰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力值得重视。据调查,高职学生689人,其中有宗教信仰的130人(18.87%),无宗教信仰的559人(81.13%)。有宗教信仰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反映出宗教信仰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力及宗教文化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寻找心理慰藉。高职学生年轻活跃,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在这个陌生而新奇的校园内,他们需要心理慰藉并想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开始新的生活。这个阶段人的社会属性格外凸显,他们急切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同。有的高职学生由于兴趣加入校园的一些社团,满足群体交往的需要;有的高职学生转向宗教,选择参加一些宗教仪式和活动,甚至通过聚会实现自己的心灵寄托。二是受商业环境的不良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日益深入人心,一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炒作宗教的节日,受环境的影响,有的高职学生有意无意地加入到过洋节日的队伍中,这是宗教信仰今天保持一定影响力的外在表现。由表1可知,在参加宗教活动方面,高职学生“经常参加”的占11.54%;“偶尔参加”的占39.23%;“很少参加”的占38.46%;“从不参加”的占10.77%。这表明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散漫、随意的态度。如果把“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作为信仰宗教的主要衡量指标,那么高职学生真正信仰宗教的比例仅为2.18%,说明高职学生不是真正的宗教信徒,只是由于外部的商业环境、从众心理及高职学生的好奇心,跟风过一些宗教节日。

(2)高职学生政治面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相关关系。据调查,在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群体中,入党积极分子4人(3.08%),共青团员120人(92.31%)。虽然入党积极分子比例极低,但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把关不严,存在一定的漏洞。“带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对于党组织的纯洁性、战斗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1]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上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仅仅是培训和考试表现比较好。

(3)高职学生信仰分布比较集中。由表1可知,在宗教信仰方面,高职学生信仰“佛教”的占85.38%,“基督教”的占10.77%,“天主教”的占3.08%,“其它”的占0.77%。这表明宗教信仰存在一些差异。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仰佛教的高职学生比例高达85.38%,这里兴趣成分大于理性,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佛教教义和习俗来约束自身行为的少之又少。信仰基督教的高职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比较虔诚,会经常去教堂参加相关仪式和活动,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2.对宗教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1)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宗教信仰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在面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时回答有差异。由表2可知,在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认为“宗教本身就是科学”的占3.08%,“宗教中包含着科学”的占13.07%,“二者有相同的一面”的占34.62%,“完全不一样”的占49.23%。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仅个别高职学生认为“宗教本身就是科学”,这意味着部分小众群体对宗教最虔诚。在无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认为“二者并不冲突”的占32.2%,“在某些方面冲突”的占51.16%,“科学文化高于宗教信仰”的占15.92%,“不知道”的占0.72%。据调查,在宗教信仰是否迷信方面,高职学生认为“迷信”的占18.43%,“不是迷信”的占52.24%,“不知道”的占29.33%。这说明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宗教与科学的界限认识模糊。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对宗教信仰只要不盲从和沉迷,可以适度地信仰宗教,这种看法的蔓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高职学生一旦混淆宗教与科学的界限,容易误入歧途,走上邪路,给国家、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

(2)信仰宗教对日常行为的影响。由表3可知,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方面,高职学生认为“规范个人行为,提升道德水平”的占25.38%,“成为我精神与行为的枷锁”的占4.62%,“使个人行为变得古怪,愚昧”的占2.31%,“影响不大”的占67.69%。在对个人与他人的社交影响方面,高职学生认为“让我在社交圈里更受欢迎”的占11.54%,“会让人感到有一些另类”的占3.08%,“阻碍我与他人的交往”的占2.31%,“完全没有影响”的占83.07%。这表明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比较客观地看待宗教的作用,既能认识到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也能认识到宗教信仰的消极作用。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对其个人与社交影响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可以规范个人行为,提升道德水平,甚至使其在社交圈里更受欢迎,对宗教持支持态度。这部分高职学生群体有传教的倾向,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3.互联网时代宗教信仰传播影响力在扩大

由表4可知,在互联网时代宗教信仰传播影响力方面,在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认为“明显增强”的占6.92%,“有所增强”的占32.31%,“变化不大”的占53.85%,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导致“下降”的占6.92%。在无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认为“明显增强”的占13.24%,“有所增强”的占38.1%,“变化不大”的占34.71%,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导致“下降”的占13.95%。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传播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增强”的比例占39.23%;无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传播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增强”的比例占51.34%。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互联网时代宗教的传播能力和方式的研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部分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宗教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宗教传播方式仍在发挥主要作用。

三、建议与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2]。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与学生工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政治态度,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尊重和理解信教者。

1.完善管理机制

(1)加强责任意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外;不仅在校内,也在校外。因此,要树立“立体式、全方位”的工作理念,预防为主、坚守阵地,及早对高职学生接触宗教行为进行预防和管理。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周边社区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密切关注周边传教据点的发展,尤其要防止宗教信仰通过课堂、校园社团活动、校外据点等渠道进行渗透和扩散;严格执行学生入党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制定校园社团活动管理办法,严把审批关,防止带有宗教色彩的商业活动进入校园,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关注学生生活各个方面和心理需求,及时有效回应学生的诉求。

(2)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机制。防范和抵御传教渗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应当追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协调、合作,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失调。”[3]家庭是学生受宗教影响的主要场所,因而家庭是防范和抵御传教渗透的主要担当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4]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学生需要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积极建立辅导员与家长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就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及其行为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亲情的学习环境。

2.科普宗教知识

由于商家对西方宗教节日的商业炒作,宗教文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信仰宗教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及从众心理,虽然对宗教信仰兴趣比较浓,但对宗教的了解和认识都不够全面深入。高职院校应利用校园的聚集优势,开设科普宗教知识的选修课和讲座,系统讲授宗教知识,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认识到宗教信仰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帮助学生科学全面认清宗教本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正确看待宗教文化的差异,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辩证关系,防止观望者群体误入歧途,努力做到不扩散。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互联网时代宗教信仰的传播平台不同于传统时代,出现了新的传播方式,如社区论坛、QQ群、微信群、Email邮件等更加隐蔽的方式,这对新时期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带来巨大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宗教文化的传播能力在增强,范围在扩大。“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6],应正确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新媒体工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掌握和利用新媒体工具,为我所用,立足学生思想现状,积极主动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创新宣传方法,传播正能量;坚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宗宝,李小梅,王兆云.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及良性变化对策—基于河北省五所高校的抽样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

[3]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34.

[4]杨定海.大学生德育合力系统构建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3):163.

[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6]王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传媒素养建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58.

作者:侯利民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