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理想信仰教育,关系到新疆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全面了解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课题组对新疆喀什、和田、伊犁、昌吉等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剖析其信仰宗教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

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具有以下特征。

1.1具有民族性、普遍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特征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受到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几乎全民信教的社会环境影响。来自农牧区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高于城镇和城市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宗教信仰平均比例,也高于西北其他民族省份,呈现“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和区域性”特征。

1.2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慰藉的“非功利性”特征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他们信仰宗教主要为了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慰藉,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影响其实并不大,平时在家庭和宿舍只在私下践行简单的宗教习俗,并不像社会上十分虔诚信仰者那样严格执行宗教教义和教规,其主要精力是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宗教信仰只是以追求精神层面为主,呈“非功利性”特征。

1.3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不高,具有明显的“盲从性、随意性”特征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仰宗教动机上具有随意性和盲从性,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他们对宗教教义和教规也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严格遵从教规仪式,只有极少数在重要的传统节假日参加宗教活动,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仅是行事简单的宗教习俗,也出现抽烟、喝酒、赌博等有违宗教道德教化的越轨行为,或者改变本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的情况。

1.4不愿意公开信教身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特征

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调查中不愿意填写信仰何种宗教、是否改变信仰等敏感信息。他们认为公开承认自己信教将影响加入中共党员、参评奖学金、社会求职等未来发展前途;甚至部分改变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愿意被同民族学生看成异类或叛徒,遭到同群体的排斥和孤立,所以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否信教、信仰何种宗教或改变信仰情况。

1.5对宗教知识及政策知之甚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征

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待宗教本质认识、社会作用、与科学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感知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其宗教产生世俗化根源及本质、消极等方面的认识。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相对缺乏了解,对“校园不可以传播宗教、中共党员不允许信仰宗教和有拒绝信仰宗教的权利自由”等相关规定认识不够深入,在宗教信仰方面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原因

据问卷调查可知,影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有国际、家庭、民族、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因素。

2.1家庭和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大多与家庭因素有关。在信仰宗教的家庭环境里,父母或亲朋好友都信仰宗教,他们的子女自幼受到熏陶,有跟随父母出入清真寺等各种宗教场所、阅读《古兰经》《圣训》等宗教典籍、践行宗教礼仪,视听宗教活动宣讲,久而久之就对宗教文化产生好感,潜移默化地成为宗教信仰的延续者和继承者。新疆维吾尔、回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几乎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思想已成为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代代相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深远影响。

2.2境外宗教组织的强势渗透影响

境外极端宗教势力对新疆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将高校作为宗教渗透的重要阵地,利用互联网、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等多种手段,在新疆高校发展大学生信教徒。另外,国外宗教组织还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新疆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对出境留学和访问人员收买、洗脑等方法,引导或扶植成为在新疆传教的“人”,使他们“言传身教”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2.3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带来的人生困惑和理想信仰危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期,各种思潮交叉融合在一起,对人们的思想信念产生激烈动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明显感觉不适应,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学业评比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在汉语言水平、信息技术获取、外语应用能力等方面仍处于劣势,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倍感压力和过度紧张,陷入精神苦闷之中,心理容易产生失衡,对未来前途和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思想迷茫和困惑①。一旦社会心理调节机制未跟进,极易出现思想空虚和理想信仰危机,宗教信仰的心理调适功能,极易满足其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

2.4学生猎奇、归属和慰藉心理需求和高校思想信仰教育失范共同驱使

宗教描绘的虚幻“天堂”“真主”“上帝”等世外桃源和神秘世界,吸引着涉世未深、好奇和求知欲旺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去了解宗教,以满足自身的猎奇心理和新鲜刺激感。如今大学校园人际关系复杂、学业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获得社会对其学业、就业等方面能力的认同,而在信仰宗教的圈子只要明白宗教信条、礼仪和教规,以信徒的身份就可以获得整个宗教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满足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归属的需要②。加之,高校思想信仰教育的失范,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各种困惑、苦恼和难题,无法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需求,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理想信仰道路选择上出现迷茫和产生偏差。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涉及民族传统、生活习俗和宗教文化等敏感问题,在进行思想信仰教育方面要慎重对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尊重风俗、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基本原则,采取具体的有效措施,将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相结合,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3.1严格网络资源管理,抵制境外极端

宗教思想在高校蔓延面临强力的境外极端宗教渗透,新疆高校应将网络资源纳入法制化常态监督管理,向大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露境外极端宗教势力意图,宣传党和国家宗教法律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同“三股势力”相斗争,防止极端宗教思想在校园渗透。另外,高校应整合网络管理资源,成立以网络技术中心为核心部门的校园网络安全领导工作小组。在学校网络接入口和出口过滤非法宗教相关敏感词汇,尽量避免信教学生接触非法宗教极端思想,构建绿色化上网环境,引导学生识别极端宗教思想的本质,自觉抵制境内外“三股势力”宣扬的极端宗教思想。

3.2认清民族学生宗教信仰传统,贯彻党和国家宗教信仰政策

宗教信仰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长期存在,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客观事实,积极宣扬党和国家的宗教基本政策,坚持教育与宗教分离基本的办学方针,禁止高校传播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既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在国家宗教法律法规范围内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在遇到锲而不舍规劝的传教人士面前,应坚决维护自己不信仰宗教、改变信仰、抑或信仰不同教派的权利;同时,也应认清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的区别,如果仅是参加一般性的传统民族风俗婚丧礼仪和重要节日活动,不应视为参加宗教活动。

3.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传统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教育仍停留在注重刚性教育、显性教育、灌注教育等层面,未能将抽象、高度凝练和富有哲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阐释清楚,加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水平较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很多学生囫囵吞枣式地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未能深入民族大学生的内心。应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引导作用,“以人为本”,认清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化,摒弃过去空洞说教式、填鸭式教学等方式,采取案例教学、互动交互教学以及微信、微博、QQ等第二课堂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防止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

3.4加强心理健康人文关怀教育,增强抵御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智都处于成长期,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急剧成长与变化,血气旺盛,情绪易波动。若遇到学业、就业等压力,如得不到及时劝解疏导,极易感到迷茫和孤独。宗教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具有很强的心理调适功能,一旦遇到到宗教人士的引导,容易从宗教描绘的世外桃源和神秘世界得到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从而逃避现实走上宗教信仰道路。高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人文关怀教育,不断提升学生自身抗压和明辨是非的能力③。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建立宗教心理研究和咨询机构,掌握民族学生信仰宗教心理规律,重视其心理的疏导,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开展各民族帮扶活动等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抗击压力的能力,构建防御宗教渗透和腐朽思想入侵的强大心理防线。

参考文献:

[1]黄志勇,苏勇.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与入党问题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17-220.

[2]郑显涛.重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5(26):43-44.

[3]蒋桂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对策探析—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J].理论与当代,2014(11):46-47.

[4]王帆.新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及应正确区分的几种关系[J].新疆社科论坛,2013(1):42-44.

[5]黄军利.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教育策略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80-82.

作者:阿布都拉·伊斯曼 马文华 刘建军 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