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摘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针对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让其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建立管理体系不仅是实验室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必要条件,更是实验室人员做事办事的章程和依据,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完善、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的效果,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因此,相关的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人员,要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关的运行制度,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

1建立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目前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虽均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的要求,对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版或修订,并制定了对应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及技术记录表格、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但实验室据此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完全契合监测机构自身的实际工作。随着国家、省、市各个层面的不断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频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越来越迫切,它的建立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指导监测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工作,全面推动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落实[1-3]。

2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体系模式化,质量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目前,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按照通用要求及行业补充要求制定的管理体系多是一概而论的,模式化程度高,管理体系难以精准匹配到实际工作中。此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监测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缺乏定期接受宣贯与培训,致使监测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管理体系与实际监测工作不能有效衔接。

2.2质量体系形式化,质量管理薄弱

管理体系中的一系列活动大部分为制定计划-实施-记录-总结的形式,如培训计划、质量监督计划、内审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等,实际操作中大多都无法按照体系规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质量监督和期间核查。量监督一般有实验室内部监督及实验室外部监督,实验室内的检测活动均能按规定进行定期监督,但是外场采样的监督环节十分薄弱。期间核查有仪器期间核查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在这方面都是为了材料而作,很少进行真正的核查,无法达到预期的核查目的。另外,基层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一般是老带新,未完全按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过程存在简化现象,对于质量体系规定完成的材料,一般也无法按时完成,通常是应付外部评审、检查的需要而临时补充相关资料,质量体系流于形式。

2.3质量管理人员业余化,缺乏专业性

在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非常关键[4]。当前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缺乏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多为监测人员兼任,流动性大,专业水平有限,对质量方面的工作似懂非懂,无法独立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同时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5]。

3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的措施

3.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重视程度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所开展的监测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体系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分为技术和管理两个部分,要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加强宣贯与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更有利于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效率,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特别是环境监测相关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3.2解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使用力度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要的就是便于取用,体系文件与监测机构之间最高的境界就是做到“写和做”的高度一致[3]。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解读管理体系文件,按照管理要素,制定好各项活动的执行流程、操作频次、注意事项等,形成指导书类的工作规范,并要求相应的人员严格遵守。同时根据实践反向修订文件的内容,提高其灵活性与适用性,最终形成契合本机构实际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把运作结果按文件规定进行记录,引入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程序一旦建立,执行起来就更为简单有效。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逐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素养和专业水平,这对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全局性等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层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这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员,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专人专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他们的能力[6]。

4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具有普遍性与基层特色,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利于对环境的有效管理。为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要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制定完善的体系文件,为监测人员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程序与依据。此外还要注重环境监测人才队伍、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晶,姚佳,朱君.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与质量保证[J].污染防治技术,2016,29(2):70-72.

2潘佳佳.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化工管理,2019,32(31):26-27.

3滕凯玲.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探讨[J].绿色科技,2016,7(14):168-169.

4陈化东.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风,2020,33(9):141.

5张涵,赵壮华.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路径探讨[J].化工管理,2018,31(20):139-140.

6谢萍.浅析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站内部审核质量[J].江西化工,2016,32(2):226-228.

作者:钟少芬 单位:漳州市长泰环境监测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